一次难忘的会见

时间:2022-08-06 12:48:54

一次难忘的会见

去年7月18日至29日,我有幸随陕西省海峡两岸交流促进会赴台考察团一行18人,到台湾进行了为期10天的经贸考察。因我是一个太极拳爱好者,这次考察的同时也给了我一‘个与台湾太极拳界接触、交流、学习的宝贵机会。7月25日下午3点10分,我们由台湾东部沿海各地绕岛一周返回台北,住在台北市的环亚大饭店。一到环亚大饭店,我便在电话上与台湾时中拳社社长、郑子太极拳研究会理事长徐忆中先生取得了联系,约这位82岁的老人在饭店一见,并在电话上首先说明我是西安永年杨式太极拳学会赵斌先生的人室弟子。徐老一听我是大陆来的,又是赵斌先生的学生,便推掉了其他安排,欣然答应很快见面。晚7点45分准时赶到环亚大饭店,我招呼徐老坐定后,便主动介绍了自己的身份和太极拳方面的师承关系,并拿出赵斌老师的30名弟子名单,徐老一一细看。高兴地说:“你的这些师兄弟不少我都很熟悉,郝宏伟还随团来过台湾,咸阳扎西我也很熟悉,我知道先师郑曼青和赵斌老师都是杨澄甫的学生,是杨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至于你我二人虽然过去没见过面,但你编著的《老子养生学秘字谱》一书,西安赵幼斌先生1998年就给我寄过一本,我们也算是老相识了,你我论辈份还算同门师兄弟,应该是杨式第五代了。”接着,徐老先生便滔滔不绝地谈起了太极拳,他先从郑曼青大师学太极拳谈起,“先师郑公在台湾被称为五绝老人(诗、书、画、拳、医五样都精通),可先师童年时身体并不好,得过肺炎,严重时发展到吐血,后经引荐,跟杨澄甫学练杨式太极拳,把身体练好了。先师在世时经常给我们讲自己的这一段学拳经历。我自己从1949年开始拜在郑先生门下练太极拳,53年未曾中断,得益不浅,最明显的效果就是身体素质得到全面增强,我今年虽然82岁了,但自感身板结实硬朗,头发不白,身体一切正常,近五年来只感冒过一次,再无不适的感觉。”

说着,他从口袋里掏出他的“全民健康保险卡”让我看,卡上面还没有打过一个眼,说明没有使用过。徐老讲述前几年大陆南开大学曾经请他讲学,大学里那些专家教授们说:“南开大学是培养人才、出拔尖人才的地方,专家教授中,北大、清华毕业的也不乏其人,可算是人才济济,但却缺乏有健康身体的人才,不少人在名牌大学毕业了,文凭拿到了,但身体却搞垮了,眼睛近视了,得下一身的病,这样的人学的知识再多又有啥用。所以,想要身体好,就要练太极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太极拳是祛病的良方,健身的至宝,延寿的妙法,御辱的工具。先师郑公之所以有五绝之高声,他自己认为太极拳是五艺之首善。”

在谈到怎样练好太极拳时,徐老先生说:太极拳理论博大精深,练拳关键要明拳理,难在身体内外放松,时中拳社讲授太极拳,先讲拳理,而且占的教学时间多,光练拳架不明拳理,不就成了太极操,那学拳有啥意义。至于放松,那更不容易,按郑公的要求,要注意以腰为轴,上下要相随,特别要坚持做到以下动带动上动,以内动带动外动,简单地说,就是以下指挥上,以内指挥外。这些关键性的要领,要贯串拳架动作的始终。不明白这些拳理,就谈不上拳艺的提高。郑老师生前授徒教拳,一直强调学拳要克服“三病”:无恒之病,贪多之病,速成之病。不去“三病”,学业难成……徐老先生由太极拳的功用,谈到拳理拳法,越谈兴趣越浓,不知不觉已到晚11点了。徐老看了看手表说:“今天已经时间晚了,我看了你们的行程安排,后天下午是自由活动,你们来台湾一趟也不容易,我想领你去看一下阳明山,观赏领略一下台湾的风景名胜,你看怎么样?”看到老人家如此盛情好客,我还有什么理由好推辞呢?

7月27日下午2点,82岁高龄的徐老先生亲自驾驶一辆黑色高级小轿车来到环亚大饭店,我和考察团的另外两位同志随徐老开始了去阳明山的游览行程。路上,徐老既当驾驶员,又当我们的导游员,一边开车还一边为我们介绍阳明山的来历。说着说着,不知不觉地已来到“士林官邸”,这是原来办公的地方。因上山的车辆过多而暂停通行,需要等到3点才能放行。在徐老先生的提议下,我们四人便利用停车的空隙,到士林官邸对面的“双溪公园”游览。在公园内散步时,老人毫不推辞,在亭子口扎了一个单鞭下势动作,想不到如此高龄的古稀老人,竟然取腿能毫不费力的全部蹲下去,而且轻松自如,实令我等三人惊叹不已,为徐老扎实的太极拳功底和强健的体魄所折服。在阳明山花了整整两个小时,先后参观了王阳明铜像、辛亥光复楼、士林官邸、园山饭店、火山残迹,徐老领着我们上山下坡,步伐敏捷,我们三人累得上气不接下气,他老人家却精神饱满,毫无倦意,又亲自开车把我们送回环亚大饭店。临别时,徐老还送我两本由他亲自签名的书,一本是郑曼青先生写的《太极拳十三篇自修新法》,另一本是由陈立夫题写书名的(郑曼青先生百龄纪念专集》,还有一枚郑曼青先生纪念像章。当我看到扉页“克禹道兄存览”几个字,十分不安地问徐老先生:“你写错了,我小您23岁,您怎么还称我为兄,岂不是颠倒了?”徐老会意地笑着说:“我还年轻,才41公岁,我们还是互称兄长吧。”随后我也把专门从大陆带来的一幅裱好的字画和我写的两本小册子回敬给了徐老先生。临上车时,徐老婉惜的告诉我:“明天不能去桃园机场为您送行了,我要带领台湾50名同门参加法国太极拳界举办的欧洲第一届郑子太极拳锦标赛,并要作专题讲演。祝您一路平安,欢迎有机会再来台湾。”上车后,老人还一再招手告别。

仅仅两次会面,徐忆中先生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老人家是郑曼青亲传弟子,目前在世的仅有的几名之一。他对太极拳酷爱的精神,执着的追求,精湛的拳艺,扎实的功底,谦逊的态度,孜孜不倦的授徒传艺,以及显明的拳拳爱国之心,一直使我难以忘怀。徐老先生健康的体魄,旺盛的精力,更使人看到了中华瑰宝太极拳的巨大魔力和神奇功效。

上一篇:青城秘技――白虎鞭杆 下一篇:活跃在武坛上的女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