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林肯”的颔首

时间:2022-08-06 10:54:38

据说丹尼尔·戴·刘易斯十年前就接到了斯皮尔伯格请其出演林肯的邀约,出于敬畏,刘易斯婉言谢绝。十年后,当斯皮尔伯格的绣球再度抛来时,刘易斯牢牢把握住了这个机会。对于许多国内观众,结识林肯的“音容笑貌”更多通过书籍,再就是电影作品中屡见不鲜的一幕——林肯纪念馆前那副肃穆的雕像:端坐在椅子上的林肯,面部微颔,两道深邃的目光就像两道利剑要刺穿苍穹。

视“废奴”为已任的林肯,一方面要应对南北战争,另一方面要迅速铺开议会战场,力求修正案的通过。正是得益于这一修正案,一百多年后,美国才会出现历史上的首位黑人总统——奥巴马。也许随着历史前进的脚步,黑奴制终将废除,但是林肯将这一时间大大提前。这段故事在美国几乎达到了人所共知的地步,在国外也多有著述。公众对历史越是滥熟,越会加大银幕形象的难度。如果说一千个人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同样也会有一千个林肯。

影片《林肯》中,斯皮尔伯格对台词的要求极显功力,可谓字字珠玑。不过,给人印象更为深刻的,还是林肯这一角色的精彩演绎。不知道刘易斯是否深入研究过这副雕像,影片中的林肯绝大多数时候面部微颔,无论是站着、坐着,无论是思考还是争论,直到最后才有一个明显的例外,但此时他已遭到枪击,再也无法颔起他那颗充满睿智的头颅。

影片的总体色调倾向于黑白阴暗,无论是在总统办公室,还是在医院等其它场所,黯淡的光线,总是尽可能隐去周边的一切,也几乎看不到什么特别鲜艳的色彩,就像是另一种形式的“默片”。取而代之的,常常是林肯那瘦削的背影。不知道生活中的林肯是否真就如此习惯颔首,但刘易斯演绎的这个林肯,每次颔首总能最大限度突出他那原本深陷的眼神,就像是两道发自黑暗深处、无所畏惧的利光。

不同于斯皮尔伯格先前的那些史诗性的战争片,本片的人物特写相当多,时间相当长,对光线运用追求极致。修正案通过后,当林肯与南方和谈代表会谈时,透过南方代表的背影看去,林肯的脸庞沉浸在以鼻梁为界的黑白二元世界中。虽然处于光线背面那边的表情无以洞察,但另外半部分展现在光线面前的肌肉和眼神,却向对方传递出丝毫不容更改、不容商谈的坚定之态。

斯皮尔伯格的上一部作品是《战马》。许多人评价,《战马》拍摄太难,仅仅“主演”,斯皮尔伯格就准备了数匹马。马尚且可以替换,但人物自始至终却只能有一个,演的时间越长,穿帮的机率就越高,除非最大限度融进所演人物的心灵世界。

十年来,刘易斯是否一直潜心研究并走进林肯的内心世界无从得知,但他那幽雅而又坚毅的颔首,无疑是林肯身上的一道惹眼的标签。当他最后仰身躺在床上时,好象是在预示,他再也无法站起来,这不是基于历史的认知,而是因为他从来都是一个埋头努力的奋斗者。

【责编/九月】

上一篇:俄罗斯信息社会建设成就 下一篇:在ARM Cortex—A8内核处理器及Android操作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