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手机阅读的发展策略研究

时间:2022-08-06 10:33:49

我国手机阅读的发展策略研究

摘 要:手机阅读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人们一种主要的阅读方式。文章简述了手机阅读的涵义、发展历程,概括了手机阅读的特点,但同时指出了手机阅读在内容质量、技术、版权和运营等方面存在的不容忽视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手机阅读;阅读方式;发展策略

1 手机阅读简述

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的阅读行为和阅读方式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传统的阅读基于印刷的纸质文献,而现代化的阅读越来越复杂和多元。阅读群体扩大化、阅读对象丰富化、阅读效应多层化等,最重要的是阅读方式和媒介的多样化,数字阅读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和主流,手机作为数字阅读媒介的典型代表,已经逐步从一个通讯终端向数据、语音、图像的综合体方向转变,可以实现了图片、文字、声音、视频等任何一种或多种组合传播。目前中国的手机用户数量已达到12.73亿人,其中5.3亿使用移动宽带[1],在这庞大的手机用户群中,超过 85%的手机上网用户使用了手机阅读功能。

手机阅读的涵义:以手机为阅读载体,以手机访问网络、下载、传输或者接收订制信息等多种方式把阅读内容存储于手机,通过手机终端进行浏览、观看、阅读、或者收听等方式获取所需阅读信息的活动。[2]

手机阅读的特点:

(1)形式多样:手机阅读的形式有手机报、手机电视、手机广播、手机文学、手机杂志、手机电影、手机动漫、手机搜索、手机微博、手机微信等;[3]其呈现方式也有:文本阅读、图片阅读、文字和图片相结合阅读、音频阅读、视频阅读等。

(2)携带方便。手机最大的优势就是体积较小,携带方便。手机的便携性使手机阅读不受场所和设备的限制,可以在上下班的车上、上下学的途中、活动的间隙、等人等车等餐的过程、睡觉前等任何可以想到的地方使用。[4]手机的便携性,有利于人们随时随地随意阅读,使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手机阅读。

(3)传播即时。手机阅读内容的生产、手机阅读信息的和手机阅读信息的接收是快速甚至同时的。手机报、手机杂志、手机微博等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信息传播给用户、他们的传播速度可以以秒来计算,同时手机阅读信息的生产者可以将信息通过群发的形式传递给多个用户。另外,手机音频、视频等还可以采取直播的方式将事件现场信息即时的传递给手机用户。

(4)信息互动。手机阅读的信息流是双向流动的,受传者即传播者,传播者也是受传者[5]。更确切地说,即手机阅读用户可以阅读接收到的信息,还可以将阅读的感受、评论、存在的疑惑等反馈给者信息生产者或者信息传递者,而生产者或传递者还可以根据这些反馈,再将回馈的信息再次传给阅读用户,这就形成了这三者之间的互动。

(5)主动选择性。手机阅读中用户可以主动的选择自己需要的阅读资源,用户可以随时随地的在线浏览自己所需的内容或者将其下载到手机上随时进行阅读,不同层次、不同品味、不同需求的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阅读,从而满足每个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

2 手机阅读存在的问题

2.1 质量较低

(1)作品质量较低、题材单一 ,大都以通俗类的、娱乐性的轻阅读为主,没有关注读者的个性化需求,近似于一种速食消费,难以深度挖掘现实。[6]

(2)缺乏原创性的手机阅读产品,当前大多数手机阅读内容文字累赘、情节拖沓,不太适应手机阅读的需要。

(3)作品编排表现出的随意性和栏目庞杂,缺少管理与筛选。

这些使目前的手机阅读只能满足部分低端用户的需求,不能满足其他用户的高端需求,限制了手机阅读的发展。

2.2 版权保护缺失

版权问题一直是手机阅读中最棘手的问题。首先由于数字信息具有复制简单、传输速率高等特点,导致许多数字阅读信息的版权不明确。另一方面,由于读者缺乏版权意识,并且较低的消费能力和高额的版权费之间的矛盾也加剧了解决版权问题的阻力。而且,由于一些运营商不考虑版权问题,通过各种途径窃取没有授权的数字资源并对外免费,为版权纠纷埋下了隐患。再次,盗版电子资源的出现也影响着手机阅读的盈利和手机阅读产品的发展。没有版权限制的数字阅读资源将制约手机阅读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版权保护问题亟待解决。

2.3 技术迟滞

首先,手机阅读软件的适用性和手机信号的覆盖范围及稳定性都会影响用户对手机阅读的满意度,手机上网浏览速度还普遍较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手机阅读的发展。[7]其次,手机阅读软件的种类繁多,质量更是参差不齐,缺乏统一的规范标准,致使用户为了阅读不同的信息需要在手机上安装多种不同的阅读软件。再次,接收信息不稳定、存储容量有限也成为手机阅读发展的制约因素。

2.4 运营商各自为营

移动、联通、电信三大手机运营商各自为营,争先恐后瓜分手机阅读市场。各个运营商都在孤立的搜集自己所需的手机阅读信息,往往是"人有亦有,人无亦无",造成很多资源的重复建设和浪费;对于如何充实手机阅读的内容缺乏思考和互补;对于手机阅读软件的规范更是缺乏统一,目前的阅读软件种类众多,但界面和功能都大同小异。这些无疑都制约了手机阅读市场的广阔前景。

3 促进手机阅读发展的策略

3.1 重视内容建设

手机阅读内容是手机阅读发展的重要基础,只要加强内容建设才能保证手机阅读的持续的、高质量的发展。加强内容建设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改善手机阅读内容较为单一的现状,为手机用户提供多层次的丰富内容资源。[8]

(2)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发现并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内容需要。在合适的时间,用合适的渠道,向合适的用户推送合适的内容。

(3)注重原创内容的建设,为手机用户提供强大内容资源支持。

(4)注重手机内容深加工。对内容进行收集、分类、整理、筛选、重组、创作、加工等,统一手机内容格式,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阅读内容,节约用户的阅读时间。

3.2 促进版权保护

从传统的媒体出版到电子出版,版权是手机阅读业务健康发展的关键。对于社会来说,要构建版权保护的法律体系,健全版权侵权纠纷的解决机制,以推进手机阅读业务的发展。对于内容运营商来说,要规范好版权的授理、版权销售、版权增值等,对版权实行信息化管理,切实监管好数字出版版权。[9]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 要坚持先授权后传播的原则,有版权文件和授权书之后方可上传使用,没有授权的坚决不能使用。同时,加强对盗版的打击力度。再者可以制定自己相应的电子出版标准,如从文件包的转化、打包、加密、等环节进行一定的保护,建立根据市场环境变化的合理的价格浮动机制。

3.3 提高技术水平

技术作为手机阅读发展的驱动力,可以大大提升用户使用手机阅读的意向。在技术方面,比如可以通过增大手机屏幕,提高手机分辨率,提升触屏灵敏度等方式,增强移动阅读终端的可用性和舒适性,使手机的操作更便捷;不断扩展手机操作系统的功能,为手机阅读提供了越来越多的系统支撑;不断开发手机阅读软件,为手机阅读提供更加多样化的软件服务;同时,要不断提升移动上网的速度及手机接收的稳定性,随着我国TD- LTE 技术的逐渐成熟以及 4G 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完善,我国移动上网速度以及稳定性都将得到有效提升,为用户体验手机阅读提供了有力支持。

3.4 加强产业链整合

为了打破手机运营商各自为政的局面、为了应对手机阅读带来的挑战,加强手机阅读产业链的整合迫在眉睫。手机阅读产业链主要由内容提供商(如出版社)、设备供应商、电信运营商、服务提供商、以及用户构成。整合手机阅读产业链要努力协调好产业链中各方利益分配比例,实现优势互补,从而打通从内容提供、终端生产、服务配套到移动运营、销售的完整价值链。[10]在产业整合的过程中要针对手机阅读的特点,采取联合重组方式对资源进行主动整合、研发适合手机阅读的阅读产品、共建手机阅读资源数据库、对内容进行统一加工,使优质的内容与先进的技术相结合,延伸手机阅读的产业价值链。总之,手机阅读产业链的整合,一方面有利于解决手机阅读内容资源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为整个产业链的商业模式与盈利模式的探索和完善提供了保障。

3.5 强化社会责任感

手机阅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手机传媒的作用和地位与日俱增,同时手机媒介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也应不断强化。手机媒体要担负起正确引导舆论的重任,注重构建手机媒体的公信力,要始终把普通大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代表出普通大众的声音。在一些突发事件发生后,要及时的跟进并报道最新的进展,并谋求政府等机构的援助。[11]当一些非主流的不和谐的意识充斥人们的生活时,手机媒体要发挥出用主流意识形态来影响和引导社会舆论的作用。总之,手机媒体要强化社会责任感,经营好自己的信息产品,树立公众服务意识,提高公众服务能力,从而获得社会影响力的提升和手机阅读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运行监测协调局.2014年9月电话及互联网宽带用户分省情况,2014-11-18.

[2]王晓凤.手机阅读:开启数字化阅读新时代[J].今传媒,2013(3):111-112.

[3]倪圣,袁顺波.我国手机阅读研究现状述评[J].现代情报,2012(6):17-20.

[4]马科,张秀兰.我国移动阅读研究综述[J].图书馆,2013(04):68-71.

[5]姚彤.手机阅读的利弊及发展趋势[J].当代图书馆,2012(6):38-40.

[6]江叶婵.手机阅读内容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1.

[7]周娇.手机阅读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互联网天地2013(6):13-15,19.

[8]彭柳,许嘉琪.日本手机阅读媒体内容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出版发行研究,2013(01):90-93.

[9]颉艳萍,李艳琴.聚焦手机阅读的版权保护[J].图书馆学研究,2012(15):94-97.

[10]杨曙.手机图书馆阅读产业链当前模式的改进与未来走向.高校图书馆工作, 2013(2):22-26.

[11]彭柳,许嘉琪.日本手机阅读媒体内容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出版发行研究,2013(01):90-93.

上一篇:政府职责视阈下中国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研究 下一篇:无粘接预应力钢绞线考虑温度应力影响在工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