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课教学应注重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培养

时间:2022-08-06 05:48:34

中学历史课教学应注重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培养

摘要: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历史基本知识和技能,初步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逐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初步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所创造的文明成果;学习和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中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中学 历史教学 注重 学生 人生价值观 培养

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历史基本知识和技能,初步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逐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初步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所创造的文明成果;学习和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中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呢?

一、转变观念,激发兴趣,提高对学习历史的认识

《新课标》的要求,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因此,教师应当重新认识自己在新课程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要认识到在未来社会中,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比知识本身更重要,获取信息的方法比获取信息更重要。通过引导学生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史实的学习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需要,是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助力器,是主动学习、积极学习的原动力,它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鼓励学生深入地钻研和思考问题,而求知欲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好奇心会使学生创造出新的事物。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创新思维为核心,设疑、质疑,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综合实践能力。

例如:教学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课:义和团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师可以这样引入课题: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过“甲午中日战争”一课,我们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结局是中国失败,日本胜利。这场战争以中日签订《马关条约》而宣告结束。下面请同学们结合《马关条约》的内容来讨论一下“为什么说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教师要利用创新教法、探究式、启发式教法等,让学生在新奇、悬念、游戏、故事、趣味等知识中,启发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创造条件。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崇尚科学逐步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

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的过程。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后活动,逐步感知人类在文明演进中的艰辛历程和巨大成就,逐步积累客观、真实的历史知识;通过收集资料、构建论据和独立思考,能够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概括,产生对人类历史的认同感,加深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理解,并做出自己的解释。

注重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习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学习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培养对历史的理解力。作为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变化,引导学生加深对历史发展和历史英雄人物了解和认识,学习历史英雄人物的人格品质。在了解科学技术给人类历史发展带来巨大物质进步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在中学阶段,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立学习能力和独立要求,都有表现学习的欲望,学生在传统的具有依赖性程序化的保姆式教育中,创造动机被抑制,实践活动被取代,独立学习被低估和漠视,独立要求被忽视和压制,学生的独立性不断丧失。因此,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独立性,鼓励独立学习,在学习和生活中,提供和创新各种机会让学生发挥独立性,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通过讲述无数革命先烈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在经历无数次探索和失败后,中国革命才取得成功等史实,都能在学生心灵深处产生震撼,使他们的心灵得到升华,逐步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

三、创设开放性的历史课堂,拓展学习空间,扩大对历史知识的认识和了解

没有知识就没有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在教学中教师要使用活教材,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解决学生的双手、大脑、嘴巴、时间和空间问题。鼓励学生敢于突破旧框框,善于标新立异,让学生从多层次、多角度去观察、思考,敢于动手实践,动口提问,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可以引用成语、典故、电影电视等纵横几万里,上下几千年的史实。丰富多彩的内容吸引学生,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打动学生,把学生引入到浩瀚无垠的历史世界,扩大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和了解。

四、开展丰富的体验感受,培养探究创新精神,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教师要给学生更多的学习体验机会,让学生置身于自然和社会中。体验把经历、情感和认知相融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习的主体和客体相统一,历史是为现实服务的,在历史长河中往往有许多相似之处,历史潮流与现实之间也有不同。“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教学中我们要结合历史,联系实际,正确对待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社会问题。如在讲范缜的《神灭论》时,可以结合现实社会中《》的重大危害及其反国家反人民的罪恶本质进行教育。在讲日本的右翼势力歪曲历史,否认南京大屠杀,篡改历史教科书,美化日本的侵略行为时,我们可以结合史实,明辨是非,写小论文加以反驳。通过这样的对比和现实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锻炼了分析表达历史知识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分析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从而使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

作为历史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不仅要解放思想,还要更新观念,多一些反思,多一些批判,多一些创新。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以历史英雄人物的品质和意志感染学生,使学生通过对历史知识的学习中得到潜移默化,而努力把自己培养成敢于探索、创新,善于思考,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上一篇:要重视实践在思想政治课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下一篇:数学领域中的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