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经济区产业转型的对策研究

时间:2022-08-06 04:28:34

中原经济区产业转型的对策研究

摘要:产业转型是实现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中原经济区产业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如发展方式粗放、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内部结构层次较低等比较显著,为加快实现中原经济区产业转型,本文从农业、工业、服务业、完善产业创新体系、承接产业转移提高产业结构层次、发展产业集聚区加快产业链条延伸等六个方面提出对策,促进中原经济区产业转型,以期为中原经济区的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产业转型;对策

一、中原经济区产业发展概况

中原经济区是指以河南为主体,延及周边,具有自身特点、独特优势、经济相联、使命相近、相对独立于其他经济区的区域经济综合体[1]。中原经济区是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载体与平台,中原经济区的建设有利于国家在中部地区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板块,有利于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特别是区域经济发展规律,更好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虽然中原经济区具有区位优势、基础优势、文化优势、人口优势、粮食优势、后发优势等“六大优势”[2],但中原经济区的建设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产业大多位于产业链的前端和价值链的低端,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很明显,整体上来讲,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的主体仍然是建材、煤炭、食品、钢铁、有色冶炼、电力、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六大支柱产业是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也培育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好企业;二是一些高成长性、高技术含量的产业发展已初见成效,但总量仍然较小;三是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对中原经济区经济的支撑作用日益明显。

二、中原经济区产业发展转型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中原经济区建设在加快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但是产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惯性,中原经济区长期形成的产业发展中的问题仍然存在,如发展方式粗放、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内部结构层次较低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第一产业仍然偏重于传统农业

第一产业的农林牧副渔五大产业构成仍然偏重于农业,林牧副渔产业发展相对较慢,而农业偏重于传统种植业,蔬菜、水果、园艺作物产值占种植业的比重较低,农业种植主要偏重农产品原材料的供应,对产品的深加工程度还有待提高。

(二)第二产业内部层次不高,且资源导向性明显

第二产业内部层次不高,煤炭、电力、有色、钢铁、化工等周期性特征明显的行业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超过一半,重工业倾向及资源导向性明显,一些企业竞争力不强,而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高成长性、高科技含量的产业总量较小。

(三)第三产业发展缓慢,现代服务业滞后

从增长速度来看,改革开放三十多年间,第三产业有超过一半的时间里的增速慢于第二产业的增速,有差不多四分之一的时间要慢于GDP的增速。由于第三产业发展相对缓慢,其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近年来也呈现出相对下降的态势。从三次产业结构来看,第三产业的比重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中原经济区的经济规模、人口规模和发展水平很不相称,特别是金融、信息、科技、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很不充分,占三产比重低于全国平均8个百分点左右,服务业企业规模化、品牌化、专业化程度较低,对经济特别是工业增长的支撑能力较弱。

(四)产业布局不协调

中原经济区在推进城市化和壮大产业规模过程中,在产业布局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一方面各城市为了争取更多的发展机会,不加选择地发展多种产业,很难形成主导产业,支柱产业虽多但不强等问题;另一方面盲目争取建电厂、电解铝厂等并未达到经济规模的项目,这不仅影响全国的公共资源的平衡,更容易造成项目过小、布局分散,甚至一哄而上的局面,经济效益很难保证。

三、中原经济区产业转型的对策

综合以上中原经济区产业发展现状及对存在问题的分析,结合国家对中原经济区确定的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全国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的战略定位[3],中原经济区产业转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稳步发展农业,优化农业结构

中原经济区是国民的大粮仓,应在结合实施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规划的基础上,一方面要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和推广应用,做大做长深加工产业链和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大力发展壮大特色高效农业和优质、安全、生态、有机的农产品,抓好产业发展中的每一个环节,提高农业的投入产出率和比较效益;另一方面要着力转变农业经营模式,探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快速转变。

(二)优化提升工业,构建现代工业体系

工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是中原经济区产业转型中的重中之重,应立足中原经济区现有的资源优势和经济基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通过改革开放、技术支撑、项目建设、政策支撑四方协力驱动,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实现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培育。具体做法:一是依托中原经济区现有基础,坚持市场引导、政策倾斜,以企业为主体,通过兼并重组、淘汰落后、技术改造等手段,对钢铁、建材、有色、化工、食品、纺织等传统支柱产业进行改造提升,促使其向集群化和高端化发展;另一方面,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及需求预期,选择一些重点发展的先导产业,通过联合攻关,突破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培育成竞争力强的新的支柱产业,如重点支持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智能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产业。

(三)加快发展服务业,实现重点领域突破

服务业不仅就业量大、能耗低、环境危害小,对当地经济拉动大,而且受经济周期影响较小,在需求不足的市场环境中的起落不大。中原经济区无论传统服务业还是像现代物流、金融、教育、旅游、医疗、养老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空间巨大。服务业的发展应围绕着中原经济区的产业转型,加快服务业的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和信息化进程,坚持生产业与生活业并重、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并举,吸引社会资本进入,着重发展物流业、信息业、金融业等重点领域,形成主体功能突出、辐射范围和带动性明显的服务业产业集群,培育服务业新的增长点。

(四)加大科技投入,完善产业创新体系

科技创新不仅能催生新的产业,而且还能为传统产业不断注入高新技术。科技创新的不断更新以及对传统产业体系技术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使产业结构向着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的方向发展,促使产业内部的生产要素构成不断高级化,产业结构不断高级化,进而带动整个经济持续增长。

产业培育、产业投资、产业技术等是产业创新的重要支撑,中原经济区产业转型从根本上要依赖科技创新,因此要加大科技投入,加快关键环节、关键设备的技术改造,加强高端创新型团队和项目的引进,吸引国内外研发机构的加入,多渠道吸收创新资源和最新科技成果,完善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五)大力承接产业转移,提高产业结构层次

产业转移是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形成合理产业分工体系的有效途径,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面对近年来国内外经济结构调整下的产业转移,尤其是沿海地区加快向内地进行产业转移,应结合当前中原经济区产业发展现状,以中原城市群为依托,进行选择性的产业承接,形成城市群内外的分工协作与对接,不仅能整合、高效利用既有资源,也从整体上提高了产业结构层次,完成中原经济区的产业转型。

(六)发展产业集聚区,加快产业链条延伸

产业的发展不是简单的几个工厂的集聚,而是产业的生态,特别是相关配套体系的完善,是真正实现产业成功转型的重要条件。中原经济区在进行产业转型的过程中,不能简单地吸引几个制造业工厂,仅仅实现区位上的聚集,而是要形成产业链,让产业集聚区的企业形成真正的有机联系,发挥产业链的协同效应。同时,要加快产业从点式发展方式向链式发展方式转变,进行产业链条的延伸,把靠近技术前沿、靠近终端消费作为重点延伸方向,推动产业链向高附加值环节延伸。(作者单位: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河南省人民政府.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

[2]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解读: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意义,大河网-河南日报,2011,01,14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N].河南日报,2011,10,09

[4]喻新安.建设中原经济区若干问题研究[J].中州学刊,2010,05

[5]朱晓燕,明哲.现代物流业对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业支撑的对策研究[J].商业文化,2012,09

[6]完世伟.中原经济区发挥农业优势的若干思考[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1,13(3)

上一篇:东北土特产的营销策略研究 下一篇:中国各省玉米生产效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