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战略视域下农村职业教育求解

时间:2022-08-05 10:31:33

新型城镇化战略视域下农村职业教育求解

高质量的城镇化建设需要职业教育功能的发挥,紧密贴近新型城镇化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从职业教育的角度而言,职业教育应为新型城镇化提供智力支撑和培养适应城镇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2013年11月2日,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主办的“农村职业教育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学术论坛”在河北师范大学召开。论坛深入研讨了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相关问题,提出要充分发挥农村职业教育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作用。

为人的城镇化服务

江苏理工学院职教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庄西真研究员阐述了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农村职业教育如何看、怎么办的问题。他强调了城镇化的三点作用。一是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按1978年不变价格计算的人均GDP将增加124.5元,按2010年价格计算每个百分点为人均GDP增长贡献670元。在我国近十年年均10%的经济增长率中,城镇化率贡献了3个百分点。二是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1978~2011年,伴随城镇化进程,农业就业人员在就业人员总数的比重从70.5%下降为34.8%,城镇就业人员占全国就业人员的比重从23.7%上升到47%。三是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城镇化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国与国之间的比较来看,东欧国家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城乡人均GDP相差2~3倍;欧美国家城镇化率很高,城乡人均GDP相差1~2倍。庄西真认为,职业教育要为城镇化服务,要为人的城镇化服务。农村劳动力进城,不仅要面对生活方式的转变,更要进行工作方式、劳动技能的转变。从这点来说,职业教育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构建和谐社会来讲至关重要。

辽宁省教育研究院副院长高鸿研究员论述了职业教育与新型城镇化的关系。他指出,职业教育与城镇化是互动关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人的城镇化需要职业教育,城镇化对职业教育的布局结构、专业结构、培养模式都有相当大的影响。城镇化是多种推力和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职业教育也是城镇化的重要推力和拉力。通过职业教育有效增加广大农民受教育的机会,提高就业、择业与创业的能力,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城镇化。职业教育承担着新增劳动力培养、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技能培训、文化普及和文明传播的多重使命。

河北金融学院党委书记汤生玲教授解读了城镇化、生态化、机械化、现代化背景下的农村职业教育。他强调,从农村到城镇化再到城市化是一个渐进提升的过程,这个过程的长短取决于进城的农民非农化就业创业能力的提升。我国的城镇化应该注重质量的提高,包括产业经济质量,也包括人文素质提升,城市文化建设等诸多方面,不是简单的农村人口入城。这恰恰是今后一个时期农村职教的重点内容。他指出,要从三方面看农村职业教育。一是从国家利益看农村职教。建国以来,长期存在着牺牲农民利益,农业支援工业发展的问题。时至今日,工农之间形成了巨大的收入差距,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收入比为3∶1,还有近1亿农村人口处于贫苦状态。这不符合国家利益,影响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二是从农民利益看农村职教。农民工虽然在城里享受的是二等公民的待遇,居无定所,收入微薄,但70%多的农民工仍不愿回乡。农村职教的任务是让这些人通过有效的培养培训过上更有尊严的生活,而不是强行让他们回乡继续过着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三是从国际视野看农村职教。发达国家从中等职教到高等教育,涉农专业数量和在校学生都只占学校的很小部分。我国农村职教涉农专业和在校学生也在逐年减少,这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人类社会发展就是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再步入信息化社会的阶次提升过程。随着生产效率提升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未来预期涉农专业和在学人数还会下降。但其学习内容和培养质量应是随产业需求、新技术革命的要求而逐步提升。

刘占山也强调,新型城镇化是未来中国10年至20年发展的重要方面,将引领未来中国的发展路径。结合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和中国的实际,应提高进城农民的知识和技能,使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

为产业升级服务

华东师范大学职成教研究所所长石伟平教授围绕经济转型和新型城镇化论述了中国职业教育的重要使命,提出了职业教育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产业升级、消除贫困、实现社会公平等方面的重要使命。石伟平认为,加快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步伐,实现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使农民先富裕起来,是“拉动内需”的有效手段。而职业教育是配合新型城镇化帮助中国农民尽快致富、提高一线劳动者素质帮助企业转型的利器。他认为,职业教育本身应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立、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型等方面加强建设,从而更好地为产业升级服务。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教所曹晔教授指出,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服务城镇化的途径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专业设置面向城镇化、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对县域城镇职工开展相关培训、与城市职业学校开展联合办学,这些都有效促进了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于城镇化。对于农村职业教育下一步如何更好的发展,曹晔建议,一是城乡职业教育要合理分工,进城农民由城市职业学校或机构培训,在县域内非农产业就业的农民由农村职业学校或培训机构进行培训。二是加大对农民及农民工的在职岗位培训。三是国家要加强对农民工培训的统筹力度。四是要把农业与非农业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五是要建立健全农民工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满足农民工市民化的技术需求。

汤生玲提出农村职业教育改革的思路,一是创新办学模式,激发办学活力,真正实现开门办学,打破在初高中阶段学龄全日制办学的传统模式。全日制和“在职”相衔接,培养和培训一体。二是整合社会资源,提高办学效益。农村职校是培养职业技术人才的主阵地,其他相关部门和组织应该与学校的培养培训相衔接,构建以职校为轴心,其他部门为辅助和配合的立体培养培训体系。三是遵循职教规律,创新评价机制。打破农村职教单一由教育行政部门和专家学者考核评价的传统模式,建立用人单位、行业企业、社会组织等与上述部门和专家组成的多元考核评价机制。

高鸿提出,第一,要坚持城乡统分结合的原则。把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纳入城镇化发展规划。第二,要坚持分工合作、分层培养的原则。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农林类高等院校在新增劳动力培养、农民工培训、现代农业产业工人培养、高层次技术和管理人才培养领域要协同开发,分工合作,分层培养。第三,要坚持整体规划,分步推进的原则。由于农村人口众多,进行转移培训的数量庞大,任务繁重。因此,需要分区域制定规划,分期分步骤、有计划地推进培训工作。第四,要尽快建立完善的劳动就业制度。通过建立并完善公平竞争的就业市场环境,促进农村劳动力在城乡间、区域间自由流动,确保城乡劳动力拥有公平的就业机会。第五,要尽快建立教育培训制度。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上,办学体制、管理体制要适应面向广大城乡劳动者培训的要求,把面向这些群体的服务纳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来,实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全面覆盖。第六,要建立政府主导、责任分担、社会积极参与的投入保障制度。

上一篇:综合性大学开放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下一篇:曲莎莎in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