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活”思想品德课堂教学

时间:2022-08-05 05:17:46

“点活”思想品德课堂教学

摘 要:新课程下的思想品德课程要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目标的最优化,体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等等。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知识、环境等多个要素的关系直接影响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和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教学方法

新课程下的思想品德课程改革旨在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有机统一,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同时倡导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基于新理念的指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知识、环境等多个要素的关系,是否和谐、有序,直接影响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和人才的培养。

一、刺激“兴奋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寻找“兴奋点”是与趣味性有机结合的保证。教师一方面要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背后的感性材料;另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做好课前教学准备工作。现行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较贴近生活,讲解起来看似容易,其实质很困难,为此教师在课前要做充分的准备,要广泛收集,积累各种教学资料,甚至要上网查阅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等。例如,讲《唱响自信之歌》时,我让学生观看《星光大道》现场片段,在感受现场浓厚比赛气氛的同时,观察选手的表情,思考选手的获胜是否因为幸运?因势利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地保证课堂教学内容生动有趣,引人入胜,让学生愿学、乐学。

二、抓住“情感点”,实现教学目标的最优化

要想使课堂教学富有“人情味”,师生之间情感联系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情感点”去了解学生,热爱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关心他们的成长,耐心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困惑,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取得学生的信任。以往思想品德课忽视了青少年身心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心理需要,只有改变传统的空洞说教,才会引起学生思想和情感的共鸣,从而才能使学生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三、寻找“结合点”,体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基本原则,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好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关键在于寻找理论联系实际的“结合点”。这个“结合点”应该选择学生熟悉的,贴近生活的,并且是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或中学生关注的热点及焦点问题。例如,在教学《竞争.合作》时,我在网上收集中国申奥成功时的场景,各种比赛的图片及视频,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竞争与合作的真谛。这不仅能提高课堂的实效性,而且更能确保让学生感兴趣。

四、重视“生命点”,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与创新能力

学生是青春活力的“生命体”。教学就要善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唱“独角戏”,搞“一言堂”的现象,而是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了学生,让学生自己探讨,自我教育与自我体验。在教学中可运用“读、议、讲、练”等教学方式,组织学生进行充分讲读与互相交流,让教学成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最优化结合的过程。

五、明确“取胜点”,体现教学方法的艺术性与科学性

思想品德课是教会学生怎样做人的学科。若达到“育人”,应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我在实际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课前演讲、时事评说、课上表演、小辩论等,这些做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六、着眼“发展点”,体现教学过程的自主化和现代化

所谓自主学习,是学生在已有的技能水平、心理水平的基础上与教师传授的信息的互动中建构和发展起来的学习。与它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自主学习包括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三个过程。教师应努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创造自主学习条件,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如指导学生学会理书,学会设疑、质疑、释疑等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具有爱学的态度,乐学的情绪,自学的习惯,摒弃自主学习无指导、无要求、无反馈的做法。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凸显,我们应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学习提供有利的条件,能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学在发挥传统教学手段的优势外,更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联系实际生活,创设声情并茂、激情励志的教育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系统地、全面地掌握知识与技能,促使其深省和进步,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上一篇:指导有效预习,提高物理教学效率 下一篇:浅析偏远农村阳光体育发展的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