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瓶颈及其突破思路

时间:2022-08-05 11:30:33

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瓶颈及其突破思路

摘要:当前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农业农村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农民增收缓慢,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局面没有根本转变。要想改变这一根本局面必须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从而实现我国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问题;对策

农业现代化,是指通过科学技术的渗透、工业部门的介入、现代要素的投入、市场机制的引入和服务体系的建立,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现代科技改造农业、现代管理方法管理农业、健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服务农业,使农业在形态上成为具有当今世界先进水平的新型农业,其基本目标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工农差别和城乡差别,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按时间可分为两个阶段: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

1 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中的问题

近年来,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主的统分结合经营体制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取向不相适应的深层次矛盾逐渐显现并日益突出出来,农业现代化建设又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

1.1 农村剩余劳动力多,劳动力素质低下

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据“五普”数据表明,我国适龄劳动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0.15%,其中6亿在农村。根据我国目前每亩耕地投入的劳动力计算,农业只需1.5亿劳动力,剩余的4.5亿农村劳动力处于就业不充分状态。我国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较低,据2001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农村每10万人口中拥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数为492人,高中和中专文化程度的人数为5316人,而城镇分别为8899人、21265人。2004年在占我国劳动力七成左右的农村劳动力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劳动力比重高达87.11% (其中文盲或半文盲劳动力占7.15%,小学文化程度占29.12%,初中文化程度占50.14% ),高中文化程度的只占10.10%,中专文化程度的占2.11%,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0.18%。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的低下对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将产生不良影响。

1.2 农业科技含量低,机械化水平不高

从整体来看,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10-15年,发达国家农业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一般都在75%以上,德国、法国、英国等甚至达到90%,以色列则超过了90%,而我国农业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经过这些年的努力仍然只有45%。而且,中国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率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也是很大的,中国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仅为 30%-40%,真正具有规模的甚至不到20%,多数技术研制出来后,被束之高阁,不能发挥实际作用。

1.3 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我国农村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种植业占较大比重,虽然经过几年调整,仍未有较大的改观。农村第二、三产业相对不发达,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率低。由于我国按劳动力平均的农业资源极少,农户家庭经营规模过于细小,经营分散,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生产成本较高,多数大宗农产品的生产成本高于国际市场,缺乏竞争能力,属于劣势产品。这一现象直接导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2 加快我国农业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2.1加快转变农业经营方式

实施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战略。长期以来,农业都被视为社会效益高而经济效益低的弱质产业,处于产业结构“倒金字塔”的最底端,只有融入科技、金融、商贸、信息等要素,使农业产业链条延伸到二三产业,实现产业融合发展,才能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提升农业产业层次,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一是实施非均衡发展和品牌战略,合理布局和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二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服务业,大力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和农业会展业,加快农业物联网建设,尽快完善省、市、县、乡、村五级农业服务体系,实现公益性与经营性互补的农业科技推广体制。

推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不仅直接决定了园区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而且影响并决定着其辐射区域现代农业的发展,进而影响农业现代化进程。一是加强现代农业园区的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二是充分发挥各涉农部门的职能作用,整合涉农资金项目集中用于农业园区建设,引导各种经济主体以资金、设备、技术入股等方式进入园区,加大对农业园区的扶持力度。三是抓好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大力发展循环农业,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引进大型龙头企业,打造农产品品牌,推进农业生产的标准化。

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一是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并通过完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内部运行机制和治理结构,规范利益分配方法。二是提高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组织化程度,鼓励引导农民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实现强强联合,规范运作。三是推进农业的公司化进程,重点培育一批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品基地”为主的经营主体,把农业产业链紧密衔接起来,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综合体。

2.2 加快土地流转,促进农业生产机械化

当前应加快土地流转制度改革,通过立法和调整农业土地政策,推动土地合法有序流转。政府应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使耕地向农村种田能手和专业大户集中,逐步实现多种形式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但是同时,政府必须严厉打击各种土地违法行为,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与设备,全面推广和使用农业机械,改变我国人力、畜力为农业生产主要动力的局面。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开发和生产适应不同土地规模,自动化程度高的农业生产设备和农机具,为土地的精耕细作创造条件,为提高土地产出率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3.3加快金融改革创新步伐

加大对全国农村金融改革试验区的支持力度。一是根据不同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农村金融改革创新情况,在全国选取若干个地级市作为全国农村金融改革试验区,以完善农村金融体制机制、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为重点,围绕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金融支持农业现代化服务创新、农业企业融资服务创新、农业资本市场融资与创新、引导民间融资健康发展等制定改革创新规划并付诸实施。二是对国家级农村金融改革试验区给予适当的政策支持,探索新形势下农村金融改革创新的具体思路和实施路径,总结经验教训,待试验成熟后逐步向全国推广,加大金融对农业现代化的支持力度。

参考文献

[1]高布权.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经验及其对我国西部农业现代化的启示[J].特区经济,2006,(9).

[2]邓汉慧,邓璇.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经验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启示[J].农业经济问题,2007,(9).

上一篇:失独家庭养老模式研究 下一篇:企业会计信息供需博弈关系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