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学习策略探究

时间:2022-08-05 08:56:06

主动学习策略探究

摘 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参与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层次地思考和感悟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主动学习;探究;主体地位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有积极的态度和情感时,能够使大脑活动得到促进,从而使各种智力因素得到有效的激活。”教学理论和实践也清楚地告诉我们,教学的成败,归根结底要看学生自身的努力,所有的教学效果都是以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是否主动学习来决定的。新知识只有通过学生主动参与、自行探索、积极思考、大胆实践,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才能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那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有哪些策略呢?

一、激发学习兴趣,诱发主动学习欲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小学生学习数学是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需要有一种内部的动力来达到学习目的。这种内部动力就是学习数学的强烈愿望。学生有了这种欲望时,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而学生学习欲望来源于学习数学的兴趣,当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时,注意力就集中,求知欲就旺盛,思维就敏捷、灵活。正如心理学家布鲁纳所说:“学习是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心理动机,从而产生学习的欲望。”教学中我经常创设悬念,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如,教学《年、月、日》在导入新课时,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小华2013年10岁,猜猜他过了几个生日?”当学生回答后紧接着提出另一个问题:“小华的表姐小红从出生到2013年只过了三个生日,你知道小红2013年几岁吗?”问题一提出,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争着发言,有的说:“小红2013年3岁。”但马上遭到反对:“不对,小红是姐姐,怎么才3岁呢?”就连平时不爱动脑筋的学生也与同桌小声议论起来了,都急切地想知道:“为什么姐姐的年龄比较大,却只过了3个生日?”这时,学生的求知欲望被调动起来了,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新知的探求中。

二、加强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布鲁纳说:“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就没有数学的发展。”《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充分为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探索和交流的学习活动中。如,在教学第10册数学《简单的统计》一课时,课本上的例题是统计一个路口在一个单位时间内机动车通过的辆数,这对乡下的学生来说不够现实。我把它改为统计学校对面路口上通过的行人、自行车、摩托车、汽车数量(上这节课时刚好是当地的赶集日,来往的行人、车辆比较多)。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在不断的交流、尝试、探索和感悟中很容易掌握了用画“正”字法的统计方法。更主要的是,学生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数学活动经验。

三、实施问题解决,促进学生主动思考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问题解决”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它包含了教育思想和教学形式的根本性转变,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维”,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学生学习由“吸收―储存―再现”的过程,转化为“探索―研讨―创造”的过程。将数学教学由“传授知识,教给方法”的过程转化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出新问题”的能力培养过程。这就要求课堂教学中要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提供更多展示他们思维方式和解题策略的机会,从而促进学生形成探索性的学习方式,促进主动思考。

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揭示课题后,问:“看到这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想提出什么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地思考,不断提出问题:“什么叫圆的面积、圆的面积与什么有关、圆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圆能转化为其他图形吗?”等问题。由于是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当教师引导他们带着这些问题进入猜想、转化、探索、推导、悟理、求解等学习过程时,他们情绪高涨,操作积极。实践证明,让学生带着富有趣味性、挑战性和有价值的问题去学习,更有助于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从而驱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四、培养创新精神,激励学生主动发展

现代教学论认为,不关注人的发展的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习:内在的财富》报告中指出:“教育的使命让每个人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潜能。”关注人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方向。因此,数学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更应该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在创新中求发展,在发展中不断创新,使创新成为学生发展的动力,从而激励学生主动发展。

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多侧面去思考和判断问题,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寻找与众不同的解题途径。让学生学会对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分析,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如,比较 和 的大小,学生都能用通分的方法比较,但这还不够。于是,我要求他们交流合作,看还能找出哪些方法?结果,有的化成小数比较(0.625>0.4);有的画图比较;有的与1比较( =1- ; =1- );有的与 比较( > ; < );甚至有的学生把它们的分子化成相同后再比较( = ; = )……这样,学生通过多种思路,从不同的途径、不同的角度比较出了这两个分数的大小,不仅解决了问题,而且活跃、发散了思维,同时,也促进学生养成善于思考、善于求异的良好习惯,开拓创新精神也得到了培养。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放在首位,善于激发主动参与的欲望,创造主动参与的条件,培养主动参与的能力,让学生爱学、能学、会学,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21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单位 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武东中心学校)

上一篇:对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探索 下一篇:浅谈农村水族学生的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