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淡泊

时间:2022-08-05 05:10:35

霍达是我非常敬重的一位作家,她的作品无论是小说《红尘》、《穆斯林的葬礼》,还是报告文学《民以食为天》、《国殇》,都表现出深深的忧患意识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我有时甚至产生一种怪怪的联想:如果让霍达去做官,她应该可以成为一个好官。因为对于为官者,忧患意识和责任担当永远是第一位的。

心系高远的人对物质的东西往往没有太多的欲望。《穆斯林的葬礼》是霍达最重要的一部作品,1988出版后好评如云,中央广播电台于1989年、1992年两度播出,出版20多年来,总计印刷50余次,发行180万册,累计码洋6000多万元。许多读者都建议改编成电视剧,还在《穆斯林的葬礼》贴吧里讨论当下那些走红的影视明星,谁适合出演韩子奇、韩新月,谁适合扮演楚雁潮。然而,多家拍摄单位找上门来,希望获得拍摄电视连续剧的授权,并且不惜付出天价片酬,霍达却一次次婉言谢绝了。霍达说:她创造了各色人物,也深爱他们。她相信,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韩子奇、韩新月、楚雁潮,一旦化为具体影像,也许难以符合原先的想象,她不愿笔下的“生命”被扭曲、异化。就这样将本来可以煮熟的鸭子放飞了。

霍达最被人称道的是写作长篇历史纪实小说《补天裂》时对巨额金钱的一次“拒绝”。1984年,中英发明联合声明,宣布中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恢复对香港行使。听到这个消息,霍达非常高兴,她产生了为香港写史的念头,希望以文学的方式记载中华民族的苦难史,强化大陆人的香港记忆和香港人的家国认同。霍达初到香港,生活非常艰苦,早晨8点起床,随身带着一份地图,或坐公交车或步行,穿行于香港的大街小巷、荒山野岭,有时需要走访到深夜12点才能搭上末班地铁回到住所。回到住处还要整理资料到半夜,为了排解难以言说的孤独,她将电视调到央视4台,希望找到一种家的感觉。这样的长期采访需要随时可以调动的车辆、方便的住处和充裕的资金,有关部门曾介绍霍达去给一位香港富豪写传记,富豪承诺解决霍达在香港的住房和用车问题,还给500万港元作为稿酬。面对天上掉下来的好事,霍达毫不犹豫地谢绝了。经过三年艰苦的努力,1997年春,《补天裂》终于脱稿,后来在香港、内地同时出版,一时洛阳纸贵。

中国的读书人自古就跟一般人有点区别,这点区别无非就是在物质的东西面前坚守本心,在精神威压面前展现个人傲骨,霍达的淡泊正是“士”的传统精神的一种体现。

只是如今这样的年代,这样的读书人不多了。

上一篇:漂亮老婆与安全感 下一篇:山寨综艺走到山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