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清明节作文范文

时间:2023-09-15 03:46:15

不一样的清明节作文

不一样的清明节作文篇1

难忘的清明节作文范文一

又是一年清明节,又叫扫坟节,也就是我们祭奠死去的亲人,去给他们上坟的日子。

今天我起得很早,因为我要去乡下给爷爷上坟,爷爷的坟墓在我们隔壁的一个县城,坐车大概要一个来小时,一路摇晃着不知不觉就到了,一下车,哇!人真多呀!县城的,乡下的今天都聚到了一起。我们先到街上买了些小纸作就上山了,都说清明时节雨纷纷,今年的清明节可不一样哦,阳光明媚的,大老远就能看见山上的祖坟,我们先到了老爷爷的坟上,按照我们这里的风俗,先要除掉坟墓旁边的杂草,然后再进行祭祖仪式,由于今年政府规定不能在山上点香烧纸,以免引起火灾,所以我们只是象征性的在坟上压了些纸钱,在坟墓旁边围上了我们亲手采摘的映山红。

扫完了老爷爷的坟墓,我们又得扫爷爷的坟墓去,翻过了一座山就到了,爷爷是生病去世的,所以挺年轻的,到了爷爷的坟墓上,奶奶就想起了爷爷的许多往事,嚎啕大哭起来,受她的影响,大家不免都有些伤感的情绪,同样我们也是把爷爷的坟墓清理了一下,压上了香纸,就下山了。

一天的扫墓活动就这样结束了,虽然爬山有些难,但是我还是跟着队伍顺利的完成了这次活动。我喜欢清明节这一天。

难忘的清明节作文范文二

清明节记事又是一年春来早,清明节到了,学校放假三天,我随爸爸妈妈又能回老家祭祖,踏清了。星期天,爸爸驾着车,载着我和妈妈,沿着着弯弯曲曲的小路,来到了我的老家吴庄村——一个美丽的小善村。

我们到达老家的时候已经是夕阳,在老家住了一晚,第二天,也就是4月5日清明节,我们一大早就起来了,吃完早饭,我们带着鲜花、果品、酒、纸钱和鞭炮,随大人们去村外墓地扫墓,纪念祖先。在野外,我看到麦子绿油油的,果树都开了花,很美丽,有很多人在田里辛勤的劳动,让我想起辛勤的蜜蜂,爷爷说,只有努力劳动才会有收获,希望我努力学习。到了墓地,爸爸教我看了一些石碑上的刻字,我知道了吴庄建立于四百年前的明朝,这位了不起的祖先就是村子的创立人。

午饭后,我们告别了爷爷奶奶,离开了老家,不到两个小时,我们又回到了城里自己的家。妈妈夸奖爸爸的驾驶水平又提高了。

难忘的清明节作文范文三

清明节是我们缅怀先人,烈士的日子。今天下午我们学校五年级全体师生怀着无比沉重的心情来到东山革命烈士陵园,缅怀为了祖国的解放而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瞻仰他们的丰功伟力。

走进陵园,远远地就看见高高耸立在东山之巅的革命英雄纪念碑。碑上“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金色的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登上长长的石阶,我们来到了英雄纪念碑下。碑的四周刻着一幅幅革命先烈英勇战斗的壁画,记录着革命烈士的光荣事迹。

在庄严、肃穆的纪念碑下面对鲜艳的队旗,我们举行了宣誓仪式。全体师生为革命烈士默哀3分钟。那一刻,我想了许许多多:我们今天这美好的幸福生活都是革命先烈抛投颅、洒热血,用生命为我们创造出来的。我一定要发愤学习,将来好报效祖国。随后,我们想革命烈士们献上了一朵朵小白花。安息吧,先烈们。我们会永远怀念你们的。

最后,我们参观了革命烈士纪念馆,馆里珍藏着革命烈士的遗物和英雄事迹介绍。

这次扫墓活动让我们很好的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

看了难忘的清明节作文的人还看

1.难忘的清明节作文600字

2.小学生难忘的清明节作文

3.难忘的清明节400字作文

4.难忘的清明节作文

5.难忘的清明节初二作文500字6篇

不一样的清明节作文篇2

清明节到了,清明节是4月4日,清明节是祭祀已故的亲人、朋友烈士的节日。清明节的时候,有些老师会要求学生写有关清明节的作文,大家知道怎么写吗?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1清明节优秀作文600字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2021清明节优秀作文600字一今天就是清明节了,每到这一天我都会非常兴奋,因为这样我就可以回老家扫墓,说是扫墓,实际上是跟我的堂哥堂弟上山去玩。

可是回到老家后,我才知道,原来我是属兔的,这一年扫墓忌兔,我就不能上山,等于失去一次玩的机会。知道后,我别提有多失望,唉~老人们就是迷信,可又有什么办法呢?

呆在家里,看电视,不好看;踢球,没人跟我踢;打牌,谁跟我打?哎,没事干,后来,舅舅接我到锦美去看曾外祖母,也好,挺久没见到他们了,就去吧。

在锦美呆了将近一下午,又回到老家西亭,还没怎么跟堂哥堂弟玩,就到四点多了,明天还要读书,就只能回去了。不过今天弄了大半天,就没什么事情跟清明沾上边。

到了马路,就要等车,要知道,西亭到渔溪的车可不好等,足足二十几分钟才来了一辆,上面全是高初中的人,是要回学校,整辆车挤挤的,哎,将就一下咯~

一半的路程过去了,一半的人也下车了,可没想到的是,跟我们并排走的车坏了,里面的学生就“移植”到我们车了,那可是二十人啊,但我又不能赶他们走,只好再将就一下了。路上,整辆车挤的水泄不通,甚至达到了我的脸贴在他的脸上,他的脸贴在他的屁股上的地步。

总算熬了过去,下车了,一天的路程结束了,回家睡大觉吧。

不过,这算什么清明节啊!

2021清明节优秀作文600字二清明,我初次接触和的时候,是在很小的时候。那年的清明节的前几天,我的同桌她没来上课,班主任在点名时说了一句,清明节到了,她去给妈妈过清明了,那一周前后,总有同学请假过清明。当时的我就怎么也不理解,什么是“清明”,怎样过“清明节”。为什么没见家家包饺子,也不见谁添置新衣服和新鞋子,为什么我家没有过“清明”,一连串的问题装在心里。偶尔有一天又想起。问的同桌伤心的哭个不停,还挨了老师一顿训,我是一头雾水。但从同桌的泪水里,隐隐约约感到“清明”的感伤。“清明”就这样存入我的记忆。

“清明”,我再次接触的时候,我已经九岁。我们北方的雪,在清明前后才能融化完,那年清明在泥泞的小路上,总是看到路边一小堆烧过的纸灰,还有残留的半片圆纸,有的被风吹落在枯草中,有的吹进低凹处,有一天吹在我放学的路上,我忍不住拾了起来,拿在手上琢磨,到家后还细细地寻问了祖母,才知道清明与死亡紧紧相连。这也是我平生第一次发现了老祖母的忧伤。我搂着祖母天真地说我不要清明,我家也永远也不要过清明,老祖母笑了。

我第三次感悟的时候,是给祖母过的第一个清明。清明节没到,父母就开始计划了。当时物资非常紧缺,有孝心的母亲教我们用薄薄的白纸,做成朵朵各种各样白色的菊花,放在祖母的墓碑旁。那个清明,要数祖母的那块园地最鲜亮,惹眼。在做花时,想起祖母给我讲清明时的语气和流露出的哀伤,一种隐隐的痛,咸咸的伤堵在心里。从那以后,每到清明前后,就有许多人到我家讨要纸做的花,也让我体悟到了清明与思念,清明与孝道,清明与感恩,清明与生命的种种联系。

20__年,母亲突然去世,当我再次感悟“清明”时,体会到再深沉的祭奠,也不抵不过亲人在世时,那持之以恒的小小关爱。在悲痛之余,考虑最多得是怎样让老父亲健康、幸福地生活,让我们再无遗憾。每每清明,我总以老父亲过的很幸福,我们过得开心,告慰母亲的在天之灵,这也是母亲辛劳一生的目标,在殷殷的火焰中,我能感悟到母亲的微笑。

2021清明节优秀作文600字三窗外,细雨霏霏,像一个个音符,跳跃在地面上。不像秋雨,有那么多的惆怅,那是一种飘渺的感觉,像是被陈酿的美酒灌醉了,像是在做一个甜甜的美梦……

清明,在人们记忆中一个最深的定义就是扫墓。但我却觉得清明更多是应该细品那已经酝酿了很久的春的气息。于是,我踏上了去寻春之路。

太阳终于禁不住诱惑,露出了一丝淡淡的阳光。一幅绝美的画面跃然于眼前。柳,当然是春天最具代表性的,仿佛是被翡翠所渲染,嫩的叫人不忍心去摘,近看,一片片叶子打着细卷儿,在金纱一般的阳光下懒散的伸着懒腰。微风吹来,飘在了水里,连湖水都被她弄痒了,笑出了酒窝。

最有韵味的非樱花莫属。走近樱花林,就像是进入了梦中的世界。远看樱花仿佛一个穿着婚纱的新娘,那蝉翼似的白纱裙与淡粉色的脸颊简直无可挑剔,把春天的柔美展现的淋漓尽致。樱花虽小,但却香飘千里。地上,洒满了那些敢于同早春的寒冷抗衡的勇士,像一层粉色地毯,默默地,不禁感叹:“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好美的花,好可贵的精神。那些娇气的,则在这最美好的时节里尽情的享受阳光的曼妙,虽然娇小,却显得那样可爱,毫无一丝妖媚,一如我见过的水晶。那些害羞的花儿,则只是从缝隙里偷偷看着外面的美景,即使是这样,她们也很满足。樱花下,几个天真的孩童走过,洒下了一串银铃般的笑声。哦,樱花也显现出了那一份难有的童真……

一汪湖水,一棵垂柳,一片樱花,构成了春天~

哦,春天在哪呢?画中吗?

不,在每个人的心里……

2021清明节优秀作文600字四花儿开了,草儿绿了,春天来了,同时,我们也迎来了安定祥和的清明节。

还记得我们在烈士陵园那沉痛的心情吗?一个埋葬着无数为国捐躯的志士的地方,这矗立在我们面前的烈士纪念碑,诉说着英雄们光荣而无悔的事业,岁月的风尘早已在它们身上刻下斑驳的印记,让垂下头,默哀着的我们无法不回想起那段沧桑沉重的往事。

动荡岁月中的战争连绵成一曲激励人心的军歌,这令人激昂的旋律中,跳跃着一个个赤色的音符,他们,他们,我们的英雄们!英雄们的光芒辉映着云彩,暮鸦的回归演奏着怀念的哀歌,风牵着晚霞撒向角角落落,告诉每一个人:他们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许许多多,数不胜数的英雄人物可以忍受自身所受的一切苦难,却无法接受他们所爱的人民受到身心折磨。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他们进行了庄严而伟大的革命,为了人民的幸福和祖国的繁荣发展,他们抛头颅,洒热血,英勇奋斗,前赴后继,赢得了人民的世代敬仰。狼牙山五壮士,宁死不屈,战斗到最后一刻,他们毅然跳下悬崖,壮烈牺牲,令敌人胆颤心惊;邱少云为革命的胜利,烈火烧身一动不动,用生命换来了胜利的曙光;夏明翰烈士英勇就义前,面对敌人的嚣张气焰,大义凛然地写了“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的壮丽诗篇;年仅15岁的刘胡兰,面对敌人的铡刀,面不改色心不跳,从容就义,用自己年轻的生命换来了他人的平安、、、、或许,在他选择革命的那一刻起,他已经准备好放弃肉体和躯干,但同时他们也选择了精神与灵魂。他们放弃了短暂的一生,选择的却是长久而不朽!

我的耳畔恍惚想起了故去战士们的呼唤,他们还在为战斗的胜利担心吗?他们还在担心侵略者吗?他们还在手握钢枪怒视敌人吗?不必了,不必了,壮士们哪,你们好好安息、放心地安息吧。世间已经安定,太平。我想,每个英雄的嘴角都一定泛起会心的微笑。为了和平与尊严,他们牺牲了太多太多,我们应该如何报答呢?

当看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我们心底的痛楚又再次被揪起,那鲜艳飘扬的红色,让我想起英雄们在遭受酷刑时坚定的表情,不屈的精神。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但这些并没有阻挡战士们的报效祖国的决心!

想想我们,我们在跟父母顶了嘴之后,除了感到片刻的快意,是否想到了父母此刻的感受?我们在成绩下滑之后,接受了老师的批评,为何显得漠不关心?在洗完手后扬长而去的我们,是否又想到了浪费呢?我们在大手大脚地花钱的时候,有没有想到父母挣钱的辛苦?我们太幸福了!幸福得不知道珍惜!如今的一砖一瓦,都是烈士们用热血与身躯换来的呀!我们将剩饭剩菜倒入桶里时,想想饭菜是怎么来的,它有着农民伯伯和食堂阿姨们艰辛的汗水;我们将食品袋随手乱扔时,想想保安叔叔和清洁工阿姨们不辞辛苦,风雨无阻地无闻工作;在我们遇到挫折打算放弃的时候,想想咱们的英雄们了,想想他们如何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艰难的攻下一个又一个阵地,想想他们如何在敌人威逼利诱时显得那样镇定坚决。他们顽强不屈、坚持不懈、视死如归、尽忠报国。他们将英烈千秋,这都是我们该学的,拥有了这些大无畏的爱国精神和坚定的心!

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祭奠烈士英灵。烈士虽已长眠地下,但他们的精神将与青山共存,与日月争辉。

春天真的很美,很美,美在我们的眼里,更美在烈士们的心里……

2021清明节优秀作文600字五清明节,让人们哀思死去的亲人,或令人悲叹,或令人振奋,这里面蕴含了许多的令人难忘的事迹。又一年清明节,我们该如何哀思呢?

如果按照旧的清明习俗,我们应该去扫墓,携带祭品、纸钱等到墓地,将祭品供祭在亲人墓前,焚烧纸钱,叩头行礼祭拜,等等等等。“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几千年来,杜牧的这首诗似乎成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的唯一写照。但是,我们家不以为然。早晨起床,全家一致通过,去乌鲁木齐市文庙,参加“春思.春颂”——清明祭颂诗会,祭奠亲人。

文庙的“春思.春颂”——清明祭颂诗会,形式不具一格,凡是在文庙烧香缅怀祖先的人,都可以上台朗诵或表演。通过朗诵或表演,缅怀已逝的亲人,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我们一家三口到达文庙,清明祭颂诗会已经开始。一位精神矍铄的老者正在神情并茂演说山东快板。他自创的快板《鬼子来了》,是为了哀思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爸爸。精彩的山东快板,博得了阵阵掌声。原来啊,他就是原新疆曲艺协会会长、新疆著名曲艺表演艺术家马爷爷。接下来,是新疆诗词协会会长,自创的《中华颂》,上部分缅怀了为建立新中国牺牲的革命前辈,下部分讴歌了我们国家改革开放30年的光辉成就,文采美极了。《法制人生》杂志的一位年轻资深编辑,感人泣下地朗诵了自己创作的《我不是卖火柴的小女孩》,祭奠“5.12”汶川大地震中死难的同胞和亲人。原来,她的家乡就在汶川,她的几位亲人就在“5.12”汶川大地震中遇难。今天,通过清明祭颂诗会,祭奠亲人亡灵,并通过自己的长诗,告诉遇难的亲人,她生活得很好,她不是“卖火柴的小女孩”!所有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很多爷爷奶奶叔叔阿姨都偷偷抹眼泪……受这种特殊氛围的感染,我邀请了四位不相识的小朋友(年龄最小的才6岁),一起上台表演了《弟子规》朗诵,告诉我们已经死去的亲人,幼小的我们没有忘记你们,没有忘记你们传承下来的忠孝礼仪!在清明时节,我们很想念你们!

清明祭颂诗会,用现代科学文化形式,替代了封建迷信焚烧行为,即进行了文化交流,又祭奠了已逝的亲人,更是给我们儿童的一堂意义深远的历史教育课!

不一样的清明节作文篇3

摘要:《金瓶梅》一方面以众多节日点出时间背景,一方面以元宵、清明两大节日作为鲜明的时间坐标,内在于小说的叙事肌理,形成了叙事时间的框架。这种选择性书写既写出了西门庆家轻伦理重欲望钱财的特殊样态,也勾勒出其家庭命运由繁华走向破败的道路。

关键词:《金瓶梅》 元宵节 清明节 叙事框架

对于《金瓶梅》在长篇小说史上的突破,陈平原先生曾关注到其“如何找到一个适合表现‘世态人情’的长篇小说结构”这一问题,并进一步指出《金瓶梅》“选择在中国文化体系中占据特殊地位的‘家庭’,作为小说结构的中心,不只有利于叙述角度从‘沙场鏖战’转向‘日常琐事’,更适合于‘公’、‘私’兼顾地考察中国人的实际生活”。无可否认,“家庭”是作为世情小说的《金瓶梅》大多数故事展开的空间支撑,这与此前着力于军国大事或神魔传说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的空间架构明显不同。但就《金瓶梅》的叙事策略而言,其叙事时间的安排也是独具匠心,值得我们予以关注。对此,有学者关注到岁时节日对《金瓶梅》的叙事意义,对“四时”的隐含象征意味、岁时节日与小说内外部节奏的关系多有探讨。但《金瓶梅》中诸多节日之间的差异及关系、时间的叙事策略与作者的创作意图之间的关系等问题均未得到梳理和有效分析,这,构成了本文的论述起点。

《金瓶梅》所涉及的节日众多,计有元旦(2次,第23回、第78回)、元宵节(4次,第15~16回,第24回,第41~46回,第78~79回)、清明节(3次,第25回、第48回、第89~90回)、端午节(3次,第16回、第51回、第97回)、中元节(1次,第83回)、中秋节(5次,第19回、第33回、第59回、第83回、第95回)、重阳节(2次,第13回、第61回)、腊八节(2次,第22回、第79回)、除夕(1次,第78回)。但许多节日只是提及数语甚至一笔带过,如前三次中秋节仅仅写了一句话,说这日吴月娘过生日,后两次中秋节也都不足一回。在《金瓶梅》中真正展开来写的是元宵节与清明节,四次元宵节的回目数占到十回,三次清明节的回目数占到三回。

我们再来看《金瓶梅》全书的叙事时间安排,据朱一玄先生的《故事编年》,小说写了政和二年到建炎元年十六年间事,各年的叙事密度大不相同,整体而言是两头疏中间密。其中,第四年到第八年的叙事密度最大,包含了第14回到第93回,而这正是小说的主体故事部分,即从西门庆妻妾进门到西门庆死后众人风流云散。

由于小说乃是依托宋明代事,小说对政和二年、宣和三年这样的年份标示是有意弱化的,但读者仍能感受到西门庆家庭数年间的变迁,这有赖于小说以众多节日作为明显的时间背景。在《金瓶梅》的主体故事部分,即上文所说的第四年到第八年,每年写及少则两个多则七个节日,提示了故事的时间背景。中国的节日多与季节转换有关,每一个节日,都代表了“四时”中的一个季节。因此,从元旦到除夕,从上一次元宵节到下一次元宵节,从这一年的端午节到下一年的中秋节,都表明了完成了一次四季循环,表明了一年的流逝。然而,细究下来,在《金瓶梅》中,大多数节日仅仅是作为时间背景出现,并不具有一种叙事的时间刻度的意义。而所费笔墨甚多的元宵、清明两个节日的叙事,与小说主体部分的时间轴在节奏上存在着一致。这种一致,既表现在二者出现的次数相当,也表现在叙事密度大体相同。就出现的次数而言,第四年出现元宵节,第五年和第六年均出现元宵节和清明节,第七年出现元宵节,第八年出现清明节。就叙事密度而言,第四年约占八回,其中元宵节的描写占一回半;第五年约占十六回,元宵节和清明节占到一回半;第六年是全书叙事密度最大的一年,约占三十九回,相应的,元宵节和清明节的叙事密度也最大,两个节日的描写占到七回;第八年约占十回,元宵节的叙事占两回;第八年约占四回半,清明节的描写占两回。可以看出,在小说主体故事部分,元宵节、清明节成为显著的两大节日,其呈现方式与故事时间的推进呈现出较一致的节奏,从而使其叙事构成了小说主体部分时间轴的坐标。如果说“家庭”是《金瓶梅》这部小说的空间结构中心,具有叙事结构的意义,那么我们同样可以将元宵、清明两大节日视为小说的时间坐标,构成了《金瓶梅》中蕴含了时间刻度的叙事框架。

《金瓶梅》将笔触放置于一个商人家庭的日常生活,如何将日常生活写成“有如一日日捱着过去”而又不成呆板的年谱。,其实难度颇大,牵涉长篇小说的结构转型问题。通过上述分析可见,《金瓶梅》并非如一些论者所说的以四季循环作为时间结构,而是一方面以众多节日点出时间背景,一方面以元宵、清明两大节日作为鲜明的时间坐标,内在于小说的叙事肌理,形成了叙事时间的框架。

在空间结构上,《金瓶梅》以“家庭”为中心,以“花园”、“永福寺”、“玉皇庙”为翼,此种空间结构所折射出的小说的意图已得到了较深入的探讨。那么,《金瓶梅》以元宵、清明两大节日作为叙事时间的框架究竟有着怎样的意义呢?

对于这一叙事时间的框架,我们首先从节日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层面来看。在实际生活中,节日与日常生活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也就是说,节日是日常生活中特殊的时间点,有着各自的风俗习惯,形成了与日常不同的生活状态。比如,妇女等闲不可出大门,《金瓶梅》里多次写到潘金莲等人趁西门庆外出倚着大门往外看,但远远看到西门庆回来便往内院躲,生怕西门庆责怪。但是每到节日,或邀人来做客或外出赴宴,元宵节夜晚走百病、清明节踏青或是扫墓,女性多有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可以说相对于日常生活产生了一种特殊性。但是,这种特殊性又是限定在一个相对短暂的时间段的,节过完了,这种特殊性将要回归到生活的常态去。但在《金瓶梅》的小说世界里,却不然,节日呈现出一种常态化的倾向。第六十九回文嫂向林太太介绍西门庆,说他家生意兴隆、结交权贵无数、妻妾歌女成群,所谓“端的朝朝寒食,夜夜元宵”。这里,“寒食”、“元宵”是泛指节日,文嫂作为一个外在于西门庆家庭的人,在其眼中,西门庆家的生活有如天天过节般奢靡。确实,我们看到,本应在节日生活中作为对日常生活的调节而出现的宴席、游玩、狂欢,随着西门庆的发家,逐渐地在其家庭的日常生活中蔓延开来。比如,小说中写到第一次元宵节月娘等人受邀去李瓶儿家吃赏灯酒,第二次元宵节则是西门庆家开家宴,但时间推移到第三次元宵节时,正是西门庆财势顶峰时,元宵节十天节期几乎夜夜笙歌天天宴席不断,连家里的大丫鬟春梅等人都专门有人邀请。宴席不仅在过节时蔓延开来,也蔓延到日常生活中,有论者做过统计,

《金瓶梅》中出现大小宴饮场面228次。《红楼梦》第六十三回,李纨回答黛玉提及聚饮事时说,“这有何妨。一年之中不过生日节间如此,并无夜夜如此,这倒也不怕。”这恰是在说明节日的一种特殊性,对日常生活节奏的调节。反过来,当西门庆家的发展历程以两大 节日为鲜明的坐标,并以“夜夜元宵”将节日活动这样的非常态生活拓展得漫无边际时,节日活动对日常生活的调节意味也就失去,生活的节律也被破坏,其家庭命运走向一种失衡与破败也就可以得到理解。

以元宵、清明两大节日为时间的大关目,还不仅仅意味着在小说世界里节日生活向日常生活的蔓延,它也同样提示着元宵节、清明节在小说世界里的特殊地位。为什么小说将笔墨放诸元宵节、清明节而不是其他节日?小说所写的节日与节日之间呈现出怎样的关系?从叙事的篇幅来看,《金瓶梅》中除夕、元旦、中秋节这几个节日的描写是很少的,而这几个节日在日常生活中却又是极为重要的。除夕、元旦为一年的首尾,是汉族人最隆重的节日,有着守岁、贴桃符、祭祖、吃团圆饭、拜年等习俗,其中蕴含着很强的伦理意义,且覆盖面从朝廷直至民间,朝廷“君臣相贺,旨在确定新的君臣之义;在民间人们以拜年的形式更新家族、乡邻的伦理关系以及与神灵的关系”。再看中秋节,中秋节风俗以赏月拜月为主,而这一节俗的中心意义是团圆,从表层上看是因为人们由天上的月圆联想到人事的团圆,但实质原因乃是“中国人有很强的家族伦理观念,重视亲族情谊与血亲联系,较早形成了和睦团圆的民俗心理”。可以看出,除夕、元旦、中秋节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位置与其具有的伦理意义是密切相关的,而《金瓶梅》中这几大节日偏偏是“缺失”的,这或许可以在某种意义上理解为西门庆的家庭在伦理关系上是相当薄弱的,因此“写无可写”。

相对于小说文本对除夕、元旦、中秋节的弱化,如前所述,元宵节、清明节这两个节日在小说中得到了浓墨重彩的描写。元宵节又称“灯节”,主要的节俗是赏灯,其后衍生出放烟火、猜灯谜等风俗,这类风俗以娱乐性为主;至北宋时有吃汤圆的习俗,则蕴含了祈求团圆的意味;此外,一些地方还有妇女“走百病”的习俗,则有驱邪祛病的意思在。清明节两大习俗一是扫墓祭祖一是春游踏青,其文化意蕴一在于对家族伦理关系的重视,一在于娱乐赏玩。中国的岁时节日起源流变较为复杂,同一个节日往往兼有多种民俗,也就具有了多重的文化意蕴。但若将元宵节、清明节与除夕、元旦、中秋节这一组节日作对照的话,大致可以认为除夕这一组节日更多体现出一种家族性、伦理性,元宵节较多体现出一种狂欢性、娱乐性,而清明节则是娱乐性与伦理性平分秋色。而具体到了《金瓶梅》的文本中,这两大节日还有比较特殊的呈现。《金瓶梅》第四十二回写到全书第三个元宵节,西门庆与应伯爵等人在狮子街赏灯吃酒,家中月娘使小厮送来果品,小厮告知西门庆大娘留住堂客在大门首看放烟火,西门庆特意问小厮有没有人看,得到肯定的回答后,又嘱咐要安排士兵看守好。而西门庆这一边也开始放烟火,同样引来了人群的围观,西门庆则在楼上得意洋洋的观看。这一场景为前两次元宵节所无,盖此时西门庆财势到顶峰方有此盛事,而西门庆流露出的对“被看”的期待性显示出一种醉翁之意不在酒――不是赏灯放烟火的热闹本身,而是他人因此对财势投来的艳羡眼光能够吸引并满足西门庆。再看清明节,小说中写到第一次清明节是在第二十五回,这次的清明节是宋惠莲和潘金莲等女性在家中荡秋千度过的,并不提及上坟扫墓等事,而到了第四十八回第二次清明节时,西门庆正升官得子,于是排场极大地带着官哥前去上坟祭祖。两相对照,可以看出,在《金瓶梅》中,清明节扫墓的传统习俗似乎还要依赖于一种显摆财势的心理才得以完成,而这种心理是支配着西门庆乃至金瓶梅世界中的大多数人的。就像春梅向潘婆子解释潘金莲的“不孝”,说是因为心气高而没银钱才会“苛待”潘婆子的到访,也是基于同一种认识与心理。元宵节、清明节这两大节日在《金瓶梅》中呈现出娱乐性的同时,颇为深刻地折射出西门庆家庭轻伦理而重钱财欲望的特殊生活状态。

当我们以这样的视角来审视《金瓶梅》的小说世界,会发现传统的伦理关系在西门庆的家庭确实是颇为缺失的。小说对西门庆的家庭关系设定颇有意味,西门庆父母双亡,也无兄弟姐妹,虽有一妻五妾,从一开始潘金莲便与孙雪娥结仇,而为李瓶儿进门,吴月娘与西门庆翻脸,潘金莲与李瓶儿的矛盾更是贯穿始终。子女亲情上,女儿西门大姐是婆家遭难投奔娘家的,大姐缺衣少钱要靠好心的瓶儿贴补,过节做衣服还是春梅要做才顺便做起的女婿陈经济虽然西门庆声称是做儿子看待的,实际上却是“穿青衣”办事,形同奴仆伙计;官哥是西门庆在世时唯一的子嗣,本应享尽荣华富贵,却一来体弱二来始终处于潘金莲的虎视眈眈和算计之中,官哥死后李瓶儿极为伤心但西门庆却很快不在意。这样一个特殊的商人家庭与其说是以伦理关系为支撑的,不如说是以钱财和欲望为支撑的。我们可以从如下一些具体事件中得到印证:西门庆每每对伦常关系作出破坏时,如与仆妇宋惠莲偷情便是许以衣服财物;李瓶儿到了西门庆家初时受到不少凌辱而能够忍受,因为西门庆是“医奴的药”,潘金莲与名义上的女婿陈经济调情乃至偷情,皆是源于对性的欲望的过度追求。

概而言之,《金瓶梅》选取元宵节与清明节作为叙事时间坐标,而非除夕、元旦、中秋节这样的重伦理性的节日,其叙事效果是从正反两方面写出了一个特殊的商人家庭的样态――伦理关系的一面弱,而欲望、钱财关系的一面强。

此外,在同一个叙事时间框架下,元宵节与清明节两大节日叙事之间的关系也值得我们予以关注并加以探讨。在《金瓶梅》中,从出现的方式来说,是在小说叙事的第四年先写到元宵节,自第五年第二次元宵节始,清明节紧随其后出现,第六年元宵节、清明节维持了前一年的紧密相连的样态,第七年只出现元宵节,第八年只出现清明节。从呈现的意义来说,元宵节和清明节呈现出一种相衬又相续的关系。我们看到,第一次清明节写众妇人荡秋千,而宋惠莲特别出风头,就是在之前元宵节宋惠莲自恃受宠而走百病时颇为张扬的基础上承接而来的;第二次清明节大肆铺排西门庆带官哥祭祖,这与同一年的元宵节遍邀宾客赏灯并为官哥结下娃娃亲又是同一基调的。可以说,在小说世界里,清明节在某种程度上是衬托元宵节而来的,其属性的改变使两大节日形成了合力,共同烘托出了西门庆发家过程中的财势与性欲的扩张。同时,在这一叙事框架中,是以写元宵节为开始的,但西门庆死亡后,元宵节一次也不再被提及,此后如同除夕、元旦、中秋节一样在小说的世界里“缺失”着,而寡妇上新坟的清明节成为叙事时间框架的最后的一个节点,清明节也重新回归到凄凉的固有属性。这又形成了元宵节清明节相续的首尾结构,此种相续关系相当清晰的勾勒出了西门庆家由繁华而骤然跌落的历程,家庭命运的浮沉在节日的变迁中、在叙事时间的框架中得到了昭示。

不一样的清明节作文篇4

清明节的意义(一)

清明节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每年一到清明节,很多地方都会以不同的形式,举行各式各样的纪念活动,缅怀革命先辈,纪念战斗英雄。

孩子们,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正是由无数的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作为炎黄子孙我们一定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作为新世纪的儿童,我们也要渐渐的明白,清明节不光只是扫扫墓,最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传承感恩的精神,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身边的亲朋好友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吧,从现在做起……

清明节的意义(二)

清明节虽然是落在4月4日,但由于在马来西亚这天不是公定假日,也使许多外地工作的游子,无法回乡为已逝世的亲人或是祖先扫墓。故这个星期天依然游子赶回家乡祭祖。这是无可厚非的。因为华裔民族文化注重孝道,而清明节祭祀文化,便是孝道体现。

然而,俗语说:祭之丰不如养之薄也。人死后,什么关系都没有了,只剩遗憾,怀念。晚辈,子孙慎终追远,缅怀,感恩,反省,活得更好。其实也是都已故亲人的一种致敬和尊崇。是与时俱进的文明祭祀之风,如烧了洋楼公寓,汽车飞机及文明科技用品,未必故者懂得使用?个人认为倒不如改用简单的鲜花,水果及糕点更为实际。最重要的是,清明节提醒我们,趁父母健在,好好孝顺,远胜往生了,用丰富的祭品祭拜也是于事无补。

今天就于实际行动想想,你多久没有回家看看,多久没有带父母到处游玩,多久没有陪父母长辈吃饭聊天了庆生了吗?

如果没有,现在就开始行动吧!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在”留在心中的缺憾。

个人则认为,清明节扫墓祭祖,这种追思亲人的良好东方孝道精神,是必须代代传承下去。同时让我们能感恩先人为子孙与后辈的奉献与付出。

清明节的意义(三)

清明节是缅怀先祖及革命烈士的日子。但是我发现今天的清明节却没有了当初的意义。

清明节这一天,我和爸爸妈妈先去了奶奶的坟墓去祭奠。当我看到纸灰飞向四处,仿佛又听到“当火熄灭,大地冷去。蒲公英飞向天空,人类重新面对一切”这句话。逝者已逝,后人缅怀,人类的生命长河如接力棒,代代相传。

给奶奶上完坟,我们又来到竹沟革命烈士陵园。进入陵园,映入眼帘的不是许多人在缅怀先辈烈士,而是一副冷冷清清,垃圾遍布的景象。清明节正是春暖花开的时候,想必很多人应是到风景区踏青去了,所以显得冷清。这陵园的景色也不错,这些垃圾应是来这游览的人留下的。我拿起一把扫帚,和妈妈一起把垃圾清扫完。我愿烈士们生活在一个干净的环境中。

现在人们物质生活极其丰富,在享受这些的同时,想过这样的生活是谁给予我们的?当祖国母亲备受蹂躏的时候,当人民深处水深火热之中时,是这些革命先烈们,用舍子花般的鲜血换来了祖国的安宁,人民的幸福。今天的我们,忘记了他们,也就忘了本吧。

我想只有亲身经历过那场大灾难的人,才能真正的体会到清明节的意义。没有经历过的人,也应从书上,电视上,资料中了解到这些历史。但,无论他感受力多强,也无法感受到当时死亡真正的意义,因为我们是旁观者,但是旁观者更不能忘记今天的幸福是由当局者的热血生命换来的。清明节的意义是不应改变的。

清明节的意义(四)

日子一进入四月,怎样在“清明节”里纪念父母,就摆在了我们姐仨的日程中。近几年政府特别重视民俗文化,从20xx年开始,我国将清明节认定为法定节假日,放假一天。至20xx年,又改为三天。一直延续至今规定清明放假三天,以供国民祭祀祖先故人、缅怀革命先烈。虽然远道的孩子回不来,但是在家乡的孩子却可以利用这三天的假日与父母的在天之灵好好过一个难忘的节日。真的谢谢这个小长假啊!

传说“清明节”的得名,源于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冬至后第105天就是清明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万物萌发,土壤湿润,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还有那首最着名的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都使人们对清明这个节气十分的重视。

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由于清明与寒食节的日子接近,而寒食节是民间禁火扫墓纪念晋国贤臣介子推不愿下山受封与母亲一同被焚于清明的前一日(寒食节)的日子,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还有祭祀、踏青、栽树、荡秋千等活动,逐渐将清明赋予节日的概念。20xx年5月20日,该民俗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不一样的清明节作文篇5

鉴赏清明文化 同唱“感恩协奏曲”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年清明节,无论是以扫墓的传统方式寄托哀思,还是移风易俗、创新形式来祭奠先人,最感人的莫过于夹带其中的感恩情愫。这也是清明节被称为中国“感恩节”的原因。以清明为题材的风俗、典故、诗词为感恩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背景,我校坚持以“鉴赏清明”为主题,家校同唱可以感动学生心灵的“感恩协奏曲”。

一是家校同唱“传统曲调”。以座谈会、恳谈会等方式和家委会一起沟通、探讨清明感恩教育活动,集思广益;以给学生家长一封信的方式。讲述“扫墓”、“寒食禁火”等风俗的由来。

二是师生共奏“经典韵律”。围绕“文化清明”的不同主题,动员教师和家长精心搜集一些经典作品,通过校园媒体进行传播,让师生领略清明文化的魅力;凸显“感恩清明”等不同主题,发挥图书室、校园网的作用,以读后感、佳句摘抄、感恩故事等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品味;组织语文、思想品德、美术等多学科教师,把课堂放到烈士陵园、博物馆、档案馆等地,结合一定的情景进行教学,让学生走出去,动起来,通过查清明起源、写踏青游记、诵清明诗文等,给学生构建起一个形象、立体的清明节,让他们了解清明文化。

三是班队自谱“主题节奏”。各班队积极向全体师生征集活动主题和方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亲近清明感恩文化;在清明节前后模拟古代清明节体育活动,让校园春季健身大课间充满浓浓的“清明印记”:确定主题后或板报,或书画,或诵读,借助丰富的活动方式引导师生尽情感受清明特有的感恩文化。

激活清明教材共奏“生命交响曲”

清明节是缅怀先人及仁人志士的传统节日。我校以“追忆清明”为题材,在挖掘清明节内涵上下工夫,通过设置拓展课或渗透到基础性课程等探索,精心整合课内外教学资源,在追忆忠魂的同时深化感恩教育和生命教育,让传统文化元素自然漫润学生心田,引导学生缅怀先烈、祭奠祖先、感恩思源、立德树人,让学生全面感受这一传统节日的丰富意蕴。

一是巧用“追忆教材”。将清明节的主题活动与《詹天佑》《圆明园》《一定要争气》等课文教学结合起来,通过观看相关纪录片、展评观后感等方式,引导师生认识生命价值,激发爱国热情。

二是活用“追忆作品”。在观看经典影片、阅读经典读物后,以“学英烈,做模范少年”主题队会活动、“革命先辈记心中”故事会等形式,缅怀先烈。

三是上好“生命课程”。发挥校园网络、雏鹰电视台等媒体优势,根据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取生命教育视频,让他们了解生命的历程,了解生命是怎么来的,根植热爱和珍惜生命的意识。

创新清明实践

齐唱“思源进行曲”

“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为充分利用好清明时节的感恩教育资源,我校开展了不同形式的感恩实践活动,精心描绘“思源画卷”。在领略春天景致的同时,引导学生将“感恩之心”悄然转化成“感恩之举”。

一是用心吟唱“孝心旋律”。以“缅怀革命先烈,践行清明感恩”为主题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感恩教育实践活动,通过祭扫烈士墓、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举办主题报告会、观看战争纪实片,让学生直接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让学生树立责任观念和感恩意识:通过给老师一个自信笑脸、一节快乐课堂、一份满意答卷,给同学一个建议、一次鼓励、一次赞赏,帮父母捶背、晾衣、拖地,给他人让座、指路、推车等细微小事,引导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落实感恩言行,循序渐进地拓展其感恩行为。

二是精心谱写“感恩节奏”。在深入开展“清明网上祭英烈”、“清明经典诵读”等活动的同时,各班队在校园网上开辟“感恩泉”栏目,让师生交流感恩实践的思想、观点和做法;在校报《启明星》上开设专版,定期刊登好的做法和体会:利用班会开展主题交流,为学生创设自由畅谈的平台,同学们可以在交流中感悟,在讨论中升华,在互动中学会感恩;巧设课外实践作业,让学生用画一画、写一写、唱一唱等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自己对清明节的认识和感觉表达出来。

不一样的清明节作文篇6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每逢这个时节,让我想起杜牧的一首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转眼间,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已经来了。今天,我们全家一起去老家给去世的亲人扫墓。

一路上,远处的景色映入我的眼帘。鸟儿唱着美妙的歌曲;

金黄的迎春花像给大地穿上外衣;

粉红色的桃花像害羞的小姑娘红着脸;

洁白如雪的梨花像一只只白蝴蝶;

到处一片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

到了墓前,只见周围长满了野草。我们小孩们也不负众望学着大人的样子先把野草一扫而光。再在墓前摆放各式各样的祭品,然后点然香火并烧纸钱。把备好的元宝、阴币、锡箔放入火堆,顿时,火堆熊熊燃烧,最后每个人跪在墓前拜祭。表达我们对他们的思念和祝福,并为他们心里默默祈祷,祝愿他们在天堂快乐的生活,也祈求他们保佑我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在清明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缅怀先辈,真令人留念、令人悲伤、令人振奋!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之一。一般是在公历的五月四日,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的起源据传是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在民间亦相仿效,于次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名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清明节源于商朝时代,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为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在四月五日前后。清明节雨水增多,大地呈现春或景明之象,这一时节万物“吐故纳新”,无论是大自然中的植被,还是或自然共处人体,都在此时换取冬天的污浊,迎来春天的气息。

清明节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踏青早在唐代就已经开始,历代承袭为习惯。踏青除了欣赏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还开展各种文娱活动添加生活情趣。

清明节流行扫墓或烧纸,其实扫墓是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

清明节我到了文化宫去“踏青”,中午在外面野炊,晚上又去给去世的姥爷烧“钱”,嘴里还要不住的说:“姥爷,我们给你烧钱了,你安息吧!”

清明节也有许多失传的风俗,如:戴柳,射柳,打秋千。辽代最重视清明节,上至朝廷下至百姓都以打秋千为乐呢!

每到清明节,学校都会组织一些同学到革命烈士园去扫墓,今天我要很荣幸的成了队伍里面得一员。

早上,我们早早地来到了学校,在操场上集合。没大一会儿,开着校长便来到我们眼前。我们大吃一惊,平常穿着华丽高贵衣服的"校长,今天却变成了一个“拾破烂”的(因为今天穿的很朴素,所以称之为“拾破烂”的)“小老头”。我们笑着问校长:“大贵人变拾破烂的啦?”校长一身严肃,说:“今天我们是去扫革命烈士的墓,穿那么好干吗啊!”说完,又向我们挤了挤眼,我们再一次笑起来。

说着,说着,我们便上了车,来到了革命烈士的墓前。我们扫了墓,祭奠了他们。我站在烈士墓前,想了很多:我们之前的先驱们,为了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

为了能使我们的祖国解放,曾不惜献出了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我们有什么理由辜负他们的希望,有什么理由辜负他们的期望。为了之前的先驱们;

为了自己的父母;

为了生我们养我们的祖国,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有什么理由使我们爱贪玩。

在清明节这天看到烈士纪念碑上曾经的英勇,和大无畏精神,每个人都为之感动。

【2020年清明节的三年级作文】相关文章:

1.清明节的作文

2.过清明节的作文

3.清明节的作文初中

4.清明节的追思作文

5.又是清明节的作文

6.清明节的节日作文

7.有关清明的时节的作文

8.作文:清明节的感想

不一样的清明节作文篇7

清明节调查报告

清明节日期间,我跟家里人去扫墓的时候,看到山上人头攒动,鞭炮声此起彼伏,家家的先人的墓碑前都有大堆大堆纸钱(冥币)燃烧过后的灰烬。我想,这么多的纸张被烧掉了,多浪费啊!如果变成作业本都够我用好多年了!于是,我对今年清明节人们烧纸钱的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

调 查

我调查了外公所住的村子里10户人家今年用于扫墓的花费,其中单单用于买纸钱的花费是这样的:20元以下的有3家,40元的有5家,50元以上的有2家。平均每家人要花费大概36元买纸钱。

分 析

清明节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节日,我们有用放鞭炮、烧纸钱、焚香烛的习俗来祭拜祖先,所以,许多人在扫墓、追思先人的时候也花费了一笔钱。外公住的村子里有住户35户,那么,今年全村人用于清明节燃烧纸钱的费用就是1260元。全县如果按50000户人标准算,今年烧纸钱要花费180万元。这足以建设好多所希望小学了!

结 论

我不赞成清明节祭拜祖先时燃放鞭炮、烧纸钱。原因有:

1、燃放鞭炮、烧纸钱时会造成巨大的环境污染,还会白白浪费许多的金钱。

2、大多数人在燃放鞭炮、烧纸钱时不会注意脚下的花草,直接在草地上烧,会把花草和小树烧死。

3、有时忽然一阵大风就把燃烧的纸钱吹到干燥的草丛中,引发森林大火。

总之,我发现清明节燃放鞭炮、烧纸钱的习俗有很多不好之处,而且会浪费掉宝贵的金钱。

建 议

我建议大家清明节文明祭祖,自觉行事,花费尽量不要超过10元以上。有关部门也要鼓励人们节俭祭拜,绿色扫墓,比如可以用种树栽花的形式来表达对祖先的思念

清明节调查报告

古人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当我想起唐代大诗人的这句诗歌时就想到好像清明节快要到了,清明的脚步已经不远了,只剩下了一步之差。

由于,清明节是在学校过的不能在家里过。在家里,吃上那平时吃不到的的清明果,那可真是佳肴啊!而且不能在家里和家人一起去乡下扫墓(踏青),给死去的故人请安,给他们拜年,送上家中做出来的佳肴--清明果让他们保佑我的学习更好,学业成功。

于是,星期六爸爸在优秀范文版权所有家很空,决定带我回乡下去给奶奶扫墓。我立即拿来自己家里做出来的清明果,拿来一个篮子在下面铺了一张干净的报纸,然后小心翼翼的把清明果平铺在里面,以免发生一想不到的事故。最后,我把篮子放在车子的后备箱中。一切准备就绪,我们全家就坐上了车子。在坑坑洼洼的山路上车子不停的颠簸,这时我想起了后备箱中的佳肴非常担心,心急如焚。我叫爸爸开慢些特别是有坑的地方。我们就慢慢悠悠的坐车,就像老牛拖慢腿。

经过,半个小时的颠簸,我们终于到了奶奶的坟前,我拿出清明果放好,拿香深深的鞠了一个躬,拜了几拜。给奶奶请了安,向他问优秀范文版权所有好。对他行完了中华民族的礼仪以后,就拿出鞭炮劈劈啪啪的响了起来。那声音震耳欲聋,就像天上打雷一样。把弟弟吓的呜呜大哭起来。后来我又默默的在坟墓前许愿希望奶奶能保佑我学习快些进步,全家生活快乐,身体健康,学业有成。(上坟的经过不具体)

不愧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节日啊,是那么的有意义,不平常好多了了,是那么的有趣不同寻常。又有活动,又有学问,还有佳肴。是一个与其他节日不同的节日。比西方节日有趣多,有深刻的意义。

清明节调查报告

上已节在三月上旬的第一个已日,在周朝以前就有了:郑国之俗,三月上已,于溱洧雨水之上,执简招魂,祓除不祥。(《风俗通》)到了魏晋以后,就统一在三月三日过上已节了:三月三日为上已,此是魏晋以后相沿,汉犹用已,不以三日也。(明《五杂俎》) 但仍有于溱洧雨水之上,执简招魂,祓除不祥之俗的延续,就是曲水流觞,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是大家所熟知的了。

再说寒食节,稍晚于上已节几日,据说是起源于晋文公重耳烧死介之推的故事,这天是三月五日。后人为纪念介之推,就禁火寒食(古时长达一个月)。又说晋文公取介之推死时抱住的那棵树的木头制成木履,穿在脚上,时时想念,这就是古人尊称对方为足下的由来。

寒食节的第三天才是清明节,唐朝禁火甚严,官府还派人到民间检查,用羽毛插入炉中,如若变焦,以死罪论。因此老百姓在几天前就得先备下糕、粿之类。要到清明节晚上,才由宫中传出火炬:内宫初赐清明火(唐 韦庄),第二天的火就是新火了:朝来新火起新烟(唐 杜甫)。

现在说清明节。现在人多不过上已节和寒食节了。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十月朔为三大鬼节,那么清明最具特色的活动当然是扫墓了,各地大致一样,说说我老家仙游的风俗。在家里要在祖宗遗像(或牌位)前上供。到了坟地,除草添土,摆上供品,右侧的后土也要摆供品,然后点香烛、烧纸钱、放鞭炮: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宋 高菊卿)接着就按辈份高低依次在坟前跪拜,祈求祖宗保佑,仪式基本结束。接下来就是大家围着吃供品,说这是祖先赐予的,如这时有路人经过,可以邀其同享或给他点吃的。在供品里除了酒肉水果,花生是不能少的,生和丁在兴化语是谐音的(福州方言称花生,兴化方言称地生,闽南方言称土豆),吃了花生就是添丁,生男孩,人丁兴旺,一定要吃的,如有未到场的,就要带几个给他。兴化人除清明节扫墓,冬至也扫墓,一年两祭。清明前,冬至后,意思是说清明日扫墓,也可以稍前几天,冬至日扫墓,也可以稍后几天。

清明还吃清明粿,是用野地里的一种草(俗称清明草,也叫波波草,因此做出来的粿也叫波波粿)榨的汁和米粉做成的,因此是绿色的。这种草只在清明时长的很旺,平时却少见。据说是清凉解毒,还真是绿色食品。我只买过,吃过,不知怎么做法。有会做的朋友吗,补充一下。

清明节还有插柳的习俗,说柳可辟邪却鬼,术曰:正月旦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后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也许是爱佛教的影响,观音菩萨就是用柳枝沾水济度众生。还有一种说法:清明不带柳,死在黄巢手。据说黄巢起义,以清明为期,以带柳为号。

此外,还有放风筝、荡秋千等活动,唐玄宗李隆基就称荡秋千为半仙之戏,南方人更把清明节当作踏青郊游的活动日。

清明节的习俗在中国南方和北方地区的规模、方式不尽相同。一般说来,北方人重墓祭;南方人则多藉此踏青郊游。民间还有插戴柳枝、放风筝、取薪火、画蛋、斗鸡、荡秋千等活动。此习俗也流行于白族、苗族、蒙古族、纳西族等少数民族。

清明节调查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关于清明节的调查报告

二、调查方法

1、上网浏览,了解清明节的由来;清明节的习俗

2、通过多种渠道,知道清明节是否是固定日期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体内容

上网 节气清明 清明也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书籍、报刊 清明节是哪天? 20xx年清明节是4月4号。 清明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气,是根据每年的春分点来计算的,春分点每过15天会有一个节气,所以清明在阳历4月4日至6日之间,5日居多。不是固定在阳历4月5日,也不是以农历来决定的。

上网 清明由来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四、研究结论

(一)清明节不是固定在哪一天,根据春分点的变化而变化。

(二)节气清明与清明节不同。

(三)原来清明节起源与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为忠臣和孝子介子推。

(四)在清明节人们纪念先人,同时也要多多植树。

现在的中国科技日新月异,我们不能再迷信了。不能在清明节用火,要多多植树,在文明社会里,我们要迈向小康社会,让文明、卫生、科技伴我们成长!

清明节调查报告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而且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不一样的清明节作文篇8

清明节调查报告

古人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当我想起唐代大诗人的这句诗歌时就想到好像清明节快要到了,清明的脚步已经不远了,只剩下了一步之差。

由于,清明节是在学校过的不能在家里过。在家里,吃上那平时吃不到的的清明果,那可真是佳肴啊!而且不能在家里和家人一起去乡下扫墓(踏青),给死去的故人请安,给他们拜年,送上家中做出来的佳肴--清明果让他们保佑我的学习更好,学业成功。

于是,星期六爸爸在优秀范文版权所有家很空,决定带我回乡下去给奶奶扫墓。我立即拿来自己家里做出来的清明果,拿来一个篮子在下面铺了一张干净的报纸,然后小心翼翼的把清明果平铺在里面,以免发生一想不到的事故。最后,我把篮子放在车子的后备箱中。一切准备就绪,我们全家就坐上了车子。在坑坑洼洼的山路上车子不停的颠簸,这时我想起了后备箱中的佳肴非常担心,心急如焚。我叫爸爸开慢些特别是有坑的地方。我们就慢慢悠悠的坐车,就像老牛拖慢腿。

经过,半个小时的颠簸,我们终于到了奶奶的坟前,我拿出清明果放好,拿香深深的鞠了一个躬,拜了几拜。给奶奶请了安,向他问优秀范文版权所有好。对他行完了中华民族的礼仪以后,就拿出鞭炮劈劈啪啪的响了起来。那声音震耳欲聋,就像天上打雷一样。把弟弟吓的呜呜大哭起来。后来我又默默的在坟墓前许愿希望奶奶能保佑我学习快些进步,全家生活快乐,身体健康,学业有成。(上坟的经过不具体)

不愧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节日啊,是那么的有意义,不平常好多了了,是那么的有趣不同寻常。又有活动,又有学问,还有佳肴。是一个与其他节日不同的节日。比西方节日有趣多,有深刻的意义。

清明节调查报告

清明节日期间,我跟家里人去扫墓的时候,看到山上人头攒动,鞭炮声此起彼伏,家家的先人的墓碑前都有大堆大堆纸钱(冥币)燃烧过后的灰烬。我想,这么多的纸张被烧掉了,多浪费啊!如果变成作业本都够我用好多年了!于是,我对今年清明节人们烧纸钱的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

调 查

我调查了外公所住的村子里10户人家今年用于扫墓的花费,其中单单用于买纸钱的花费是这样的:20元以下的有3家,40元的有5家,50元以上的有2家。平均每家人要花费大概36元买纸钱。

分 析

清明节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节日,我们有用放鞭炮、烧纸钱、焚香烛的习俗来祭拜祖先,所以,许多人在扫墓、追思先人的时候也花费了一笔钱。外公住的村子里有住户35户,那么,今年全村人用于清明节燃烧纸钱的费用就是1260元。全县如果按50000户人标准算,今年烧纸钱要花费180万元。这足以建设好多所希望小学了!

结 论

我不赞成清明节祭拜祖先时燃放鞭炮、烧纸钱。原因有:

1、燃放鞭炮、烧纸钱时会造成巨大的环境污染,还会白白浪费许多的金钱。

2、大多数人在燃放鞭炮、烧纸钱时不会注意脚下的花草,直接在草地上烧,会把花草和小树烧死。

3、有时忽然一阵大风就把燃烧的纸钱吹到干燥的草丛中,引发森林大火。

总之,我发现清明节燃放鞭炮、烧纸钱的习俗有很多不好之处,而且会浪费掉宝贵的金钱。

建 议

我建议大家清明节文明祭祖,自觉行事,花费尽量不要超过10元以上。有关部门也要鼓励人们节俭祭拜,绿色扫墓,比如可以用种树栽花的形式来表达对祖先的思念

清明节调查报告

上已节在三月上旬的第一个已日,在周朝以前就有了:郑国之俗,三月上已,于溱洧雨水之上,执简招魂,祓除不祥。(《风俗通》)到了魏晋以后,就统一在三月三日过上已节了:三月三日为上已,此是魏晋以后相沿,汉犹用已,不以三日也。(明《五杂俎》) 但仍有于溱洧雨水之上,执简招魂,祓除不祥之俗的延续,就是曲水流觞,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是大家所熟知的了。

再说寒食节,稍晚于上已节几日,据说是起源于晋文公重耳烧死介之推的故事,这天是三月五日。后人为纪念介之推,就禁火寒食(古时长达一个月)。又说晋文公取介之推死时抱住的那棵树的木头制成木履,穿在脚上,时时想念,这就是古人尊称对方为足下的由来。

寒食节的第三天才是清明节,唐朝禁火甚严,官府还派人到民间检查,用羽毛插入炉中,如若变焦,以死罪论。因此老百姓在几天前就得先备下糕、粿之类。要到清明节晚上,才由宫中传出火炬:内宫初赐清明火(唐 韦庄),第二天的火就是新火了:朝来新火起新烟(唐 杜甫)。

现在说清明节。现在人多不过上已节和寒食节了。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十月朔为三大鬼节,那么清明最具特色的活动当然是扫墓了,各地大致一样,说说我老家仙游的风俗。在家里要在祖宗遗像(或牌位)前上供。到了坟地,除草添土,摆上供品,右侧的后土也要摆供品,然后点香烛、烧纸钱、放鞭炮: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宋 高菊卿)接着就按辈份高低依次在坟前跪拜,祈求祖宗保佑,仪式基本结束。接下来就是大家围着吃供品,说这是祖先赐予的,如这时有路人经过,可以邀其同享或给他点吃的。在供品里除了酒肉水果,花生是不能少的,生和丁在兴化语是谐音的(福州方言称花生,兴化方言称地生,闽南方言称土豆),吃了花生就是添丁,生男孩,人丁兴旺,一定要吃的,如有未到场的,就要带几个给他。兴化人除清明节扫墓,冬至也扫墓,一年两祭。清明前,冬至后,意思是说清明日扫墓,也可以稍前几天,冬至日扫墓,也可以稍后几天。

清明还吃清明粿,是用野地里的一种草(俗称清明草,也叫波波草,因此做出来的粿也叫波波粿)榨的汁和米粉做成的,因此是绿色的。这种草只在清明时长的很旺,平时却少见。据说是清凉解毒,还真是绿色食品。我只买过,吃过,不知怎么做法。有会做的朋友吗,补充一下。

清明节还有插柳的习俗,说柳可辟邪却鬼,术曰:正月旦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后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也许是爱佛教的影响,观音菩萨就是用柳枝沾水济度众生。还有一种说法:清明不带柳,死在黄巢手。据说黄巢起义,以清明为期,以带柳为号。

此外,还有放风筝、荡秋千等活动,唐玄宗李隆基就称荡秋千为半仙之戏,南方人更把清明节当作踏青郊游的活动日。

清明节的习俗在中国南方和北方地区的规模、方式不尽相同。一般说来,北方人重墓祭;南方人则多藉此踏青郊游。民间还有插戴柳枝、放风筝、取薪火、画蛋、斗鸡、荡秋千等活动。此习俗也流行于白族、苗族、蒙古族、纳西族等少数民族。

清明节调查报告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而且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关于清明节的传说是多种多样的,是说不完的,今天就讲到这里吧!从去年开始,清明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日,便于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去祭奠亲人。清明节真是来之不易啊!

清明节调查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关于清明节的调查报告

二、调查方法

1、上网浏览,了解清明节的由来;清明节的习俗

2、通过多种渠道,知道清明节是否是固定日期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体内容

上网 节气清明 清明也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书籍、报刊 清明节是哪天? 20xx年清明节是4月4号。 清明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气,是根据每年的春分点来计算的,春分点每过15天会有一个节气,所以清明在阳历4月4日至6日之间,5日居多。不是固定在阳历4月5日,也不是以农历来决定的。

上网 清明由来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四、研究结论

(一)清明节不是固定在哪一天,根据春分点的变化而变化。

(二)节气清明与清明节不同。

(三)原来清明节起源与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为忠臣和孝子介子推。

(四)在清明节人们纪念先人,同时也要多多植树。

上一篇:服装电子商务方案范文 下一篇:销售人员培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