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视阈里开头与结尾的迁移仿写

时间:2022-08-05 01:53:19

文章追求“凤头豹尾”,素有“好头半篇文”之说。那么,如何写好习作的开头与结尾?教材中的课文就是我们进行迁移仿写的范例。

一、写好开头,先声夺人

1.解析题意,自然落笔。学生习作的自主性较强,有广阔的表达空间,文题也多数是自拟的,敲定了题目,也就对整篇习作有了一个整体的构想。在文章的开头,我们可以从解析题目着手,开宗明义,自然落笔。如课文《烟台的海》开头:“中国的沿海城市,东面或南面临海的居多,北面临海的却很少。烟台恰是北面临海,所以便有了一份独特的海上景观。”接着,作者写了烟台冬天、春天、夏天、秋天的海景,让我们看到烟台的海的确与众不同:它“是一幅画,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是一座壮丽的舞台”。

2.即景联想,倒叙开头。这是目前在习作中用得较多的一种方法,由生活中的眼前景物,勾起心灵深处的美好回忆。如课文《赶海》的开头:“‘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每当我唱起这支歌,便想起童年赶海的趣事。”这篇课文采用的就是倒叙。“赶海”这件事发生在“唱歌”之前,当“我”唱起这支歌时,不由地回忆起童年时赶海的趣事。接着,作者由现在写到以前:“那是暑假的一天,我闹着要舅舅带我去赶海,舅舅答应了……”很自然地叙述了赶海的经历。

3.问题激趣,唤起注意。用提问式的开头,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不由得他不往下看,从而达到习作的目的:抓住读者,感动读者,激起读者的共鸣。如课文《海底世界》的开头:“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什么样的吗?”确实,许多人都不知道大海深处的情况,但人们都有好奇的心理,必然会随作者的笔端看下去,认识海底这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4.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文章的写作目的是什么,作者在开头就落笔扣题,直截了当地讲明自己将要阐明的道理。如《学会合作》的开头:“今天,我想跟大家谈一谈‘合作’的话题。”开门见山的方法,开头不加任何修饰,不作铺垫与渲染,直接进入正题,揭示主题,特别适合小学生学习运用。

5.揭示矛盾,引出故事。文章的开头,先创设一种情景,把主人公置身其中,在活动中产生矛盾。问题出现以后,必然要设法解决,便自然地引出下面的故事。如课文《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的开头:“小骆驼在小溪边照‘镜子’,小红马看见了,就喷着响鼻对小骆驼说:‘你的脚掌又大又厚,眼皮上长着两层睫毛,背上还有两个肉疙瘩,多难看呀!’”

好的开头,不胜枚举,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切题、新颖、精练。我们要引导学生在习作实践中慢慢领悟,迁移仿写,经常练笔。

二、收好结尾,余音绕梁

与开头一样,文章的结尾也要精雕细琢,收官之笔,当如丝竹之音,余音绕梁,唤起读者的思考与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下面,笔者继续结合有关课文,说说几种常用的结尾方法。

1.水到渠成,呈现结果。叙事的习作,一般都要描述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结果几个层次的情节变化,由因到果,自然发展。事情的结果,读者与作者的情感认同基本一致,从而形成行为共识。如课文《二泉映月》的结尾:“就这样,一首不朽的乐曲诞生了——这就是经后人整理并定名为《二泉映月》的二胡曲。几十年来,这首曲子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在国际乐坛上也享有盛誉。”文章的结尾交代了《二泉映月》乐曲的诞生,肯定了它在国内外乐坛的价值,也是故事发展顺理成章的结果。

2.首尾呼应,深化主题。结尾与开头互相呼应,这是学生在平时习作中用得较多的方法,许多课文也体现了这一特点。如《白鹭》一文的开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结尾:“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白鹭是诗”,这一不寻常的比喻,文字清新纯美。开头说它是“精巧的诗”,结尾又说它是“韵味无穷的诗”,是作者对白鹭赞美之情更为强烈的流露,气氛、情态、基调等方面与开头相照应,有着复沓回环的节奏,显出浑然圆合的韵味,突出了白鹭的平凡而美好,朴素而高洁。

3.画龙点睛,揭示哲理。这种方法,在写寓言故事或哲理故事时运用得较多。如课文《最大的麦穗》的结尾:“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话,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则东张西望,一再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摘一个最大的麦穗是不起眼的小事,作者却把在麦地中行走比作人生,将摘取最大的麦穗与追求远大的理想联系起来,赋予了“摘麦穗”深刻的意义。

4.意犹未尽,联想补白。习作中,有时故事的发展似乎一切都已成定局,读者都在期待预料的结果出现,作者却就此搁笔,故事戛然而止。写作技巧熟练的人,常常就在这里设下悬念,留出读者想象补白的空间。如课文《第一次抱母亲》的结尾:“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为了让母亲容易入睡,我将她轻轻地摇动。护士不忍离去,静静地站在边上看着。母亲终于闭上眼睛。我以为母亲睡着了,准备把她放到床上去。可是,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下来……”几十年来,母亲挑着家庭生活的重担,不怕劳累,毫无怨言。现在,母亲病倒在床,“我”心存愧疚,决定反哺母亲——抱母亲睡觉。故事娓娓道来,字里行间浸满浓浓的母子亲情。

总之,习作开头与结尾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没有固定模式。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具体内容恰当运用。

(责编 莫彩凤)

上一篇: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小练笔 下一篇:让综合实践活动成为作文的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