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患者退药原因分析与对策

时间:2022-08-05 01:48:13

门诊患者退药原因分析与对策

【关键词】门诊患者;退药;药事管理

随着人们安全用药知识及维权意识的不断提高,医院门诊患者退药呈不断上升趋势。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1]第27条明确规定:为保证患者用药安全,药品一经发出,不得退换。但我院为了防止医患纠纷,维护正常医疗秩序,提高社会效益和提升医院形象,体现人性化服务理念,在确保用药安全基础上,制定了退药申请制度,明确了退药程序:首先由原接诊医生填写退药申请表,注明退药原因,由门诊部主任审查签字,在履行退药申请审核程序基础上,满足患者的退药需求。为加强退药管理,尽量减少退药现象的发生,随机抽取门诊退药申请单200份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随机抽取本院门诊药房2007年3~5月退药申请单200份,按不同退药原因,同时结合患者退药时间、药品类型及剂型进行分类分析统计。

2 结果

2.1 退药原因 200份退药申请中,退药原因所占比例最高的是不良反应,共73份,占36.5%,其次是患者拒绝使用,转住院,疗效不佳,患者死亡,见表1。

2.2 退药时间 200份退药申请单中,以使用1 d后退药为主,共116份,占58%,其次是未使用即退药,使用2 d后退药,使用3 d及以上后退药,见表2。

2.3 退药类型 200份退药申请中,共计发生退药282例,退药种类以抗菌药物为主,共207例,占73.4%,其次是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解热镇痛抗炎药物、呼吸系统药物、消化系统药物、心血管系统药物、皮肤科外用药物、抗病毒药物、降血糖药物,见表3。

2.4 退药剂型 200份退药申请282例退药中主要以静脉滴注剂型为主,共229例,其中西药注射剂191次,中药注射剂38次,其次为口服剂型,外用剂型,肌内注射剂型,见表4。

3 讨论

3.1 发生退药的主要原因

3.1.1 不良反应退药 用药过程中产生不良反应是造成患者退药的主要原因,占我院门诊退药申请的 36.5%。有些不良反应是不可避免的且还会继续存在下去,但近年来由于抗菌药物的滥用,人为造成了细菌耐药性及不良反应的明显增加。在我院门诊退药的类型统计中抗菌药物占73.4%,静脉滴注类中西药合计占退药比例的81.21%,这一方面与我院是三级甲等医院、就诊患者病情相对较重有关,但另一方面也说明在我院门诊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静脉滴注较为普遍,这也是造成不良反应增多的主要原因之一。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下简称原则)要求:轻症感染可接受口服给药者,应选用口服吸收完全的抗菌药物,不必采用静脉或肌内注射给药。重症感染、全身感染患者初始治疗应予静脉给药,以确保疗效;病情好转能口服应及早转为口服给药。

3.1.2 拒绝用药退药 我院门诊退药申请中拒绝用药占30.5%,仅次于不良反应导致的退药,拒绝用药原因主要包括:自备有同类药物;患者自述已痊愈;使用困难要求改剂型;药量过大;药品价格高;药品有效期等,其中自备有同类药物而拒绝用药占绝大多数,在200份退药申请中,自备有同类药物、新开药物未使用即要求退药51份,占25.5%,这与我院医师在开具处方过程中习惯使用商品名、未与患者充分沟通有关。

3.1.3 疗效不佳退药 我院门诊发生退药的药物类型主要为抗菌药物,而抗菌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疗效不佳主要与药物品种及剂量选择错误、细菌耐药性增强、疗程不合理等有关。200份退药申请中患者自述疗效不佳要求退药20份,占10%,但按退药时间统计分类,使用1 d要求退药116份,占58.0%;使用2 d要求退药27份,占13.5%,绝大多数患者用药疗程远没有达到原则规定的要求,疗效不佳主要与疗程不合理,患者主观上急于治愈、期望值过高有关。按原则要求,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 h,特殊情况,妥善处理。

3.1.4 转住院、死亡退药 患者门诊治疗过程中病情加重转住院或死亡要求退药合计占23%,属客观原因,在确认药品无质量问题基础上应予以退药。

3.2 对策

3.2.1 发挥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的管理职能,建立健全合理用药及监督管理制度,特别是在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上应严格执行原则,避免抗菌药物品种、剂量、疗程选择错误以及无指征预防用药、无指征治疗用药等不合理应用情况的发生。对由于医师的原因引起的退药,包括不合理用药、大处方等,应加大管理力度,可通过“每月工作质量考核情况通报”予以全院通报,并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

3.2.2 医师在药品的使用上应更加规范,体现人性化观念,充分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与患者及家属做好沟通,减少用药环节中患者主观因素造成的退药[3]。同时,医师在开具处方过程中应按《处方管理办法》[4]要求规范使用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公布的药品通用名称、新活性化合物的专利药品名称和复方制剂药品名称,避免同一药品由于商品名不同重复用药情况的发生。

3.2.3 充分发挥门诊药物咨询窗口的功能,为患者提供直接用药服务,同时可通过宣传栏、安全用药宣传手册等形式对合理用药、药物不良反应等内容进行必要宣传,增加患者合理用药知识,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

3.2.4 药师与医师之间加强沟通,药师将药品信息及时传递给医师,并参与临床的合理用药指导工作[5]。

3.2.5 申请退回的药品,药房指定专人负责验收入库,认真核对外观、包装、生产厂家、规格、批号、有效期等内容,特别是对注射用头孢呋辛钠、注射用头孢尼西钠等贮藏条件(2~10℃)要求较高的品种。严把退回药品质量关,确保无假劣掺杂影响及其他患者用药的安全。同时,在办理退药过程中对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如实填写《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及时在线呈报。

退药现象在目前情况下不可消除,但从建立健全相应监督管理制度、提升专业技术水平、规范职业道德行为、加强宣传和沟通等方面加以重视,退药现象的发生可大大减少。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药发[2002]年24号.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第六章,第二十七条.

2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卫医发[2004]年285号.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第一部分.

3 顾觉奋.抗生素的合理应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

4 卫生部令.第53号.处方管理办法.第四章,第十七条.

5 任炜,刘玉君,于国英.住院患者退药原因分析与对策.安徽医药,2007,11(1):82.

上一篇:机械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衰竭106例疗效观察 下一篇:医院医务人员肝炎病毒感染现状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