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患者择优心理及护理对策

时间:2022-09-18 08:45:12

门诊患者择优心理及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10)-05-0063-01

近年来随着国家医疗体制的改革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择优就医成为门诊患者的普遍心理,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些负性影响。对患者的择优心理采取积极的对策,加以正确的引导。

1 择优心理表现

1.1 慕名求医 我院是全区的第一所二级优秀医院,拥有较高的医疗技术人才、先进的医疗设备,在全区享有最高声誉,慕名前来的患者络绎不绝,平均每天门诊量在700多人次,其中慕名前来的占85%。门诊工作任务重,压力大。

1.2 寻找求医门道 初诊患者对挂号、候诊、检查等治疗程序陌生,怕麻烦,怕等候,看不上好医师则希望有人帮助,因而托熟人的事时有发生,既影响门诊秩序,又易使“走正门”的患者心理失衡。

1.3 渴望名医诊治 慕名求医的患者企望名医专家、名教授看病的要求十分强烈,在择优的心理驱使下,常常出现专家候诊室患者排长队,而年轻的医师坐冷板凳的现象。实际上,常见病、多发病并非需要名医诊治,况且专家门诊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患者多了还会影响专家门诊的质量。

1.4 崇拜高档仪器和药价择优 随着科学的发展医院设备不断更新,如全身CT、多普勒、彩色胃镜、彩超等,对改革医疗手段、提高诊断准确率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有些患者的病情不需要高档仪器检查,患者却吵着要,如果不满足其要求,就产生不满。同时患者选择药价时喜欢价格贵、进口的药品,自以为便宜的药治不好病。“便宜无好货,好货不便宜”,只要能治好病,多花些钱也心甘情愿。

2 护理对策

2.1 对慕名求医的患者 护士应本着科学的原则,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职业道德观念,不管工作多忙多累,始终保持“待患者如亲人”的工作热情。如门诊工作量大,初诊患者不熟悉,特设门诊咨询,为患者提供咨询服务,指导患者就诊,达到高峰分流,减少患者排对时间的目的。

2.2 对寻找求医门道的人 我们应做到标明门诊各科方位,设计最佳诊疗流程图,使患者一目了然,少走弯路。尤其对年老体弱及危重患者,安排护士陪伴引导,使患者感到没有熟人照样能看好病。

2.3 对渴望名医诊治的患者 实行专家挂牌门诊,将时间表公示,以方便群众就医,以满足患者的择优心理,多安排专家门诊,主动向患者介绍各科医师的特长,帮助他们消除非名医不看的偏见。

2.4 对崇拜高端仪器的人和药价择优的患者 我们应向其介绍各科仪器,使他们对各科仪器的功能,适应范围有一个大致了解,帮助他们分析用普通仪器检查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当好患者的参谋。对普通仪器难以确诊的患者,本着对患者负责的态度,建议患者做一些必要的高标检查,对崇信贵药和进口药品的患者,我们要主动介绍药的作用和用途。消除盲目的用药心理,建议门诊药房备齐各科药品,以满足不同层次的要求,但要提醒患者慎用没有生产日期和批号、失效期,以及进口药有没有中英文说明的药。如确实需要,请专家鉴别,或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

3 施治择优

指的是在输液和注射等治疗操作时,患者极愿挑医德好、医风正、业务技术高的中老年护士来施治,而不喜欢年青的,或实习护士这样的择优心理是出自安全心理,同时应注意新老同志交替,优化护士队伍年龄的结构,对个别择优患者给予善意解释,实在不能说服,技术能力强的老同志就顶上,尽可能满足患者的需求,充分发挥中老年护士的积极性,不断增强患者的信任感,而且要使年青的护士的水平不断地得到提高。

总之,对患者的择优心理的护理,护士要能理解它,并要去研究它,争取它和利用它。

参考文献

[1] 陈俊,李向.二级医疗机构医保转诊患者的择医分析[J].中国医院,2007,9 (2):24-25.

[2] 郭杏芳. 浅谈门诊护理的创新服务[J].中外健康文摘,2009,8(28):66-67.

上一篇:外科急腹症患者的观察及护理 下一篇:老年骨折患者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