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创新教学方法研究 不断提升任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时间:2022-08-05 12:31:10

加强创新教学方法研究 不断提升任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摘 要】院校要提升教学质量必须紧紧围绕时代需求,在深化课程改革、加强体系建设、创新教学方式、打造专业特色、完善体制机制等方面做出新的探索,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才能真正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关键词 教学改革 创新方法 人才培养

院校教学质量的高低是的生存与发展的基石,必须紧紧围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打造精品、提高质量”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教学工作创新力度,全面提高教学管理、教学研究、教学指导、教学服务水平。努力实现教学科研工作创新发展。

一、确立“三种观念”,创新教学思想,增强教学工作的针对性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必须认清院校面临的基本形势,牢固树立效益观念、质量观念和创新观念。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一是确立教学的效益观。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知识总量呈现出迅速增加的趋势,客观上要求教学要不断增加新的内容,而教学时间却很有限,只有在加大教学改革力度的同时,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效益,才能使学员在有限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因此,院校必须进一步细化教学指导细则,学思想,确立效益观念,把学员的满意程度作为衡量教学的质量的唯一标准,把教学效益的提升作为教员进步的重要指标,确保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

二是确立教学的质量观。加强院校教学质量建设,走有专业特色的办学之路,是创新教育教学,提升教学质量的基本指导思想。必须在源头上进行质量把控,建立教学分析档案,对每一个专题在室、系、部、院四级试讲把关的基础上,还必须在担负的专业队次里进行学员座谈,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对本专业学习的基本需求,对专题内容框架组织学员评估,而后在有针对性地完善教案,牢固确立质量观念,确保教学内容解渴、解悟、解惑。

三是确立教学的创新观。正确处理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在教学思想理念、知识结构、手段方法、技术运用等方面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把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调动教学的积极因素引入课堂,坚持在学员参与教学上求突破,组织对每一专题进行教学设计,大胆创新教学思路,逐步形成新的教学模式,坚持在改革创新中不断推进院校建设。

二、突出“三个重点”,创新教学方式,增强教学工作的实效性

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必须突出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一是突出课程体系建设。以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为重点,紧紧围绕十大精神,在总的教学课程框架下,进一步完善课程内容体系,把课程中各专题的内在关系、重点难点、先后顺序进一步梳理,使教学课程更具有针对性。同时还要将加强推进支持课程建设的教材完善作为创新教学的主要建设来编印,不断将最新理论成果融入教材,深入课堂,进入思想。

二是突出教学内容改革。首先,教学内容的改革要突出针对性。根据不同的培训层次,对课程设置、内容体系、学时安排进行有针对性地设计。其次,教学内容的改革要突出专业性。主要是针对岗位需求,扩大实践性容量,增设热点问题研究。再次,教学内容的改革要突出科学性。作为院校要走在知识的前列,让学员不断吸收新技术、新信息、新成果,不断创造条件,增设高科技教学内容。

三是突出教学方法创新。坚持把培养和提升学员能力放在首位,在观念上改革灌输式,把启发式、学导式教学和精讲多练作为教学方法改革的指导思想,注重培养学员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教学方法的改革上要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现代科学技术的作用。把现代化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上找对策,使现代化教学手段深入到教学过程中,创造新的教学方法。

三、注重“三个结合”,创新教学手段,增强教学工作的有效性

利用好现代教育资源,实现教学方式的最优化、教学效率的最大化,遵循教学过程中内在的规律,注重在“内外”、“长短”和“点线”上有效结合,增强教学工作的有效性。

一是注重“内外”结合。坚持以教学创新为抓手,建立和完善本院教研、院外教研和网络教研相融合的立体高效的教学网络,注重借鉴和吸收各方面的改革经验、研究成果,博采众长,增强跨专业教学,跨课堂学习的时效性。把本院校教学资源与其他单位资源高度融合,真正形成全面开放、多元参与、充满活力、富有实效的教学活动格局,积极促进教学工作质量的提升。

二是注重“长短”结合。教学改革与创新必须准确把握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的关系,解决好任职需要和发展潜力的关系,为满足岗位需要和长远发展培养合格人才。从短期目标就是要对一些具体的操作性较强的课程进行改革。组织现地教学,建立实践性教学基地,加大模拟教学比重,力争在规范、严格的基础上提升学员能力素质。

三是注重“点线”结合。所谓的“点”和“线”,就是把教学中的各项具体工作看成一个“点”,把教学创新的整体进程看成一根“线”。“点”的内容、种类、数量、单位是根据“线”的形成需要来选取,是“线,形成中的单元要素。教学的创新不仅仅是方法的创新,其过程涉及到许许多多的“点”(如教学、管理、服务、保障等),单靠某一个“点”不可能独立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各“点”具有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重要关系,因此,必须紧紧围绕教学创新这根“线”,编织好每个“点”,使“线”更加牢固、结实。

上一篇:浅谈前厅与客房管理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 下一篇:云计算环境下的信息安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