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及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分析

时间:2022-08-04 11:22:50

腹腔镜及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应用。 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6月~2012年8月采取腹腔镜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80例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腹腔镜组和无张力组,每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情况。 结果 与腹腔镜组相比,无张力组在手术时间[(55.40±12.50) min]和住院费用[(5486±342)元]上存在优势(P

[关键词] 腹腔镜疝修补术;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股沟疝

[中图分类号] R65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9(a)-0047-02

疝是外科的一种常见病,而腹股沟疝在外科最为常见,其发病率可高达0.5%,治疗腹股沟疝最有效的方法是手术,传统的治疗腹股沟疝的手术是有张力缝合术,这种方法给患者造成了严重的痛苦,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疝的治疗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以人工生物材料植入为手段的无张力疝修补术经过多年的发展,技术已相当成熟,几乎完全取代了传统的有张力缝合[1-2]。无张力疝修补术包括腹腔镜疝修补术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两种。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本院采取腹腔镜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80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探讨腹腔镜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6月~2012年8月采取腹腔镜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根据术式的不同分为腹腔镜组和无张力组,每组各40例。腹腔镜组男30例,其中单侧疝16例、双侧疝14例,女10例,其中单侧疝7例、双侧疝3例,平均年龄64岁;无张力组男22例,其中单侧疝14例、双侧疝8例,女18例,其中单侧疝11例、双侧疝7例,平均年龄58岁。术前均对所有患者对可能引起腹内压增高的因素进行充分的治疗,并且所有患者均无下腹部手术史。

1.2 手术方法

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采用局部麻醉或硬模外麻醉法。①普理领三合一无张力疝修补术:采用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普理灵疝装置(PHS);②平片修补法(lichtenstein):根据手术中患者的情况进行修剪补片,先进行疝囊的高位结扎,再将补片展平于精索后方的腹横筋膜上,进而用网补片重建内环,精索经补片打孔在其前方经过,周围组织与补片常规缝合并进行牢固固定[3]。

腹腔镜疝修补术组均采用全身麻醉的方法,常规放置导尿管,采用三孔法,在腹膜外部进行充气,以建立足够空间进行操作。

1.3 观察指标

术后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恢复正常活动时间、住院费用、住院时间以及术后是否需要止痛剂,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和切口满意度(术后6个月采用模拟评分法评价切口的美观情况和患者满意情况)进行观察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资料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两组手术均成功,与无张力组相比,腹腔镜组患者的住院费用高,手术时间长,但是从术后止痛剂的需求量、切口满意程度和术后并发症方面进行比较,腹腔镜手术存在的明显的优势,疼痛小、见效快且正常活动需要的时间短;两组患者在术后复发率和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2)。

3 讨论

传统的缝合式修补手术是将不在同一位置的结构进行强行拉扯缝合在一起,改变了原组织的解剖结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身体的生理功能,且缝合处存在张力大、愈合差和容易撕裂的特点,给患者带来了许多痛苦[4]。随着医学科技的迅速发展,开创了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无张力疝修补手术以其疼痛轻、见效快等特点在医学界迅速开展起来[5-6]。

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手术主要包括普理灵三位一体法、平片修补法和疝环充填式。与传统的有张力疝修补手术相比,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手术具有疼痛轻、术后恢复快的特点,并且操作简单,得到了较为普遍的推广[7]。

腹腔镜疝修补术是一种微创无张力疝修补手术,主要包括经腹腹膜前修补法(TAPP)、腹腔内补片覆盖法(IPOM)和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法(TEP)。TEP是一种不必进入腹腔的手术操作方法,不会产生粘连和内脏损伤,被业界认为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8],且与其他的腹腔镜手术一样,腹腔镜疝修补术的切口小,术后切口瘢痕不明显,符合微创原则,患者满意度高。

与腹腔镜疝修补术相比,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费用低、操作简单、复发现象和并发症较少的特点,具有一定的推广优势,但是腹腔镜疝修补手术具有疼痛轻、创伤小、恢复快并且美容效果较好的特点,但是它的弊端在于操作技术的难度大,且费用较高,因此推广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是随着腹腔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利用腹腔镜微创手段治疗腹股沟疝必会有更大的应用空间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焕伟,甄作均,苏树英,等.传统腹股沟疝修补、开放性无张力疝修补及腹腔镜疝修补术的临床对比研究[J].外科理论与实践,2002,7(6):462-464.

[2] 梁伟潮,朱应昌,陈启生,等.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临床应用的对照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20):3275-3277.

[3] Chan,KW,Lee KH,To KF,et al.A rare case of primary omental neuroblastoma and resection of the recurrent tumor by laparoscopy[J].Pediatr Surg Int,2009,25(2):203-206.

[4] 蒋邦好,梁伟雄,谢志荣.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性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复发性腹股沟疝的对比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17(17):9-10.

[5] 景恩义,刘雅莉,杨克虎,等.腹腔镜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疗效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0,10(7):875-881.

[6] 王立超.腹腔镜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临床观察[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2(5):360-362.

[7] 陈智平.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对比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1,18(6):882-883.

[8] 张文海,白剑,侯湘德,等.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21):3911-3913.

(收稿日期:2013-05-20 本文编辑:林利利)

上一篇:丹红注射液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肾功能及肾血流阻... 下一篇:消结安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