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专业物流课的高效教学方法

时间:2022-08-04 10:59:24

电子商务专业物流课的高效教学方法

摘 要:物流课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一门基础专业科目,对于电子商务这个职业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物流的定义为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其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有机结合以实现用户要求的过程。虽然看似物流和电子商务在空间上面是不同的层次,但是电子商务却离不开物流的辅助,是商品成功流通的保证。所以作为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必须要先掌握物流过程、掌握掌控该过程的方法和品质的控制。

关键词:专业特点;物流实验;课堂效率;合理规划

一、联系专业特点,将物流课与专业知识相融合

对于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来说,计算机的掌握应该是比较熟练的,但是忽略了现实生活的联系。物流课是专业课的一种,虽然其重要性在课程方面有所明确,但是因为其作用的潜在性和暂时性,很多时候都被师生忽略。因此要想提高课堂效率,就要将这门课程的重要性表现出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重视。

作为老师,要将物流在电子商务中的重要性讲解清楚,并且举出实例给予证明。实例可以是正反对比的,以增强其说服力。另外,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自发讲解其中的关系,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

二、通过物流实验实习来增强物流课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这种做法可以在室内的电子商务实验室进行,主要是基于第三方物流公司指导老师提供仿真运行。当然,在正式运营之前,一个物流公司在系统中注册是必须的步骤,并把它们的关键部门,如管理中心、调度中心、运输中心、仓储中心等建立完善。将这几个部门分别分配给几位同学,让他们之间通过沟通协商其交流方案和运作顺序,完成物流任务。管理中心主要是接受订单和资源管理,调度中心是对货物进行分拣和调度,运输中心主要是对车辆进行管理并对按调度中心的货单调度派车运输,仓储中心主要就是管理储藏货物。通过在物流市场上购买资源,承接订单,货物出仓卖出,调度运输成本等来实现盈利的目的,从而实现物流课的真正运营模式。

通过这样的计算机实验模拟,能够让同学们真切地感受到物流课在电子商务中的作用,能够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三、采用情境式教学来提高课堂效率

情境式教学在很多科目中都得以实践,在物流课中同样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比如老师可以在课上设置较多的情境,例如,调度分配出现问题如何解决,成本过高、入不敷出如何解决,何种货物应该选择哪种运输方式,每种运输方式的成本和利润如何计算等等。这些都是在实际物流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将这些问题作为情境题目在课堂上给学生提出,学生通过对自己所学知识的应用,来解决这些问题。不仅能够增强他们知识的实用性,还能增强他们学习知识的信心。

另外,通过物流课的情境式教学,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物流的过程,能够通过使用知识来深化记忆知识,通过运用知识长时间储存知识。因此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可以更有效地学习。

四、使用小组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物流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合作、交流的过程。每个环节对于整体的运作来说都非常重要,甚至我们可以使用“木桶理论”来解释每个环节对整体品质的影响力。所以这门课程特别需要同学们的合作精神和专业精神,为此老师可以使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增强同学们的合作意识,从而提高合作质量,提高课堂效率。

一个小组可以负责一个环节,组内成员需要共同完成这个任务。例如,调度分配问题,组内成员设计出几个方案,然后总结出组内认为的最佳方案。组与组之间也需要交流,交代工作。通过这样一个过程锻炼他们的合作和沟通能力,对于物流这样一个步骤繁琐、程序较多的工作来说非常有益。而电子商务也需要从业人员有很好的口才,能够和客户、同事之间有很好的交流。

另外,分组也可以是每个小组构成一个物流公司,然后再由老师评比哪个“公司表现”最好,这样可以锻炼同学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他们的职业精神。小组和实验学习的结合对于电子商务专业的同学来说,是最佳的学习方式。能够将知识付诸于实践,又能够在此过程中培养团队意识和职业精神。

五、老师需要合理规划各部分的教学内容

物流课作为一门具有较强技术特色的专业课,为了能够方便同学们掌握教学内容,教师应当根据相应的技术领域的发展趋势、学习的特点、技术要求合理规划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要将教学目标定在掌握本门课程的核心内容上。因此,老师一定要对教材具有灵活驾驭的能力,根据课程的基本内容和特点,挖掘教材的内涵,扩充深度。对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增减、组合和整理。对于物流课教材的重点、难点要讲清、讲明,对次要的内容可以略讲。

课堂教学在整个电子商务物流教学过程中占较大的比重,老师掌握大量的教学技巧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老师可以通过相互沟通学习、观摩公开课,学生提建议来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曹骥.独立学院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7(4).

[2]张楚亭.文理渗透与教学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1998(5).

(作者单位 广东省河源市源城区东环路河源市高级技工学校)

上一篇:浅谈轴对称在教学中的作用 下一篇:汽车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