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美元蠢蠢欲动

时间:2022-08-04 08:09:35

粮食美元蠢蠢欲动

新年伊始,美元欲依托美国粮食出口优势提升其国际竞争力,已成为美元战略的新动向。从石油美元到粮食美元,美国会否通过自身的优势地位确立新的美元霸权,进而对他国经济形成新的绑架,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不过,从目前来看,虽说粮食美元化已初露端倪,但要想大展拳脚,形成新的霸权地位,当下还难。

石油美元风光不再

自上个世纪70年代美元放弃锚定黄金后,美国通过与世界最大石油出口国沙特阿拉伯签订秘密协定,使美元取得了作为出口石油唯一定价货币的国际地位。美元开始锚定石油,石油作为“黑金”,其金融属性凸显,成为继货币后一种新的泛货币化的价值符号。自此,全球石油贸易成为美元左右世界经济的根本因素之一。

进入21世纪,石油美元的战略地位受到国际社会的严峻挑战,这种挑战主要来自四个方面。

一是欧元区国家抱团,用价值挑战美元。欧元启动以来,在经历种种考验之后,现已确立并牢固占据世界第二大货币地位,直接瓜分了美元市场份额,对美元地位形成了挑战。欧元对油价将有重大的影响,而且欧元区比美国进口更多的石油用于消费,这意味着,欧元将要比美元更多地流入那些并不只用美元标价石油的国家。国际石油组织欧佩克(OPEC)也经常讨论用欧元标价石油,这就要求石油进口国适时储备欧元而不是现在使用的美元,以用于石油进口。

二是作为中东“火药桶”的伊朗是美国的死对头,美国处心积虑地对伊朗进行包括军事、经济在内的制裁,还殃及伊朗石油买家,但是伊朗并没有屈服,倒是利用霍尔木兹海峡威慑波斯湾石油输出,让美欧如芒在背。

三是石油大国俄罗斯因石油美元收益增加,提升了国际话语权,与美国竞争的权重强化。在全球石油贸易谈判中,俄罗斯屡屡抢夺美国的风头。特别是中俄之间石油贸易已采用本币结算,对石油美元是一个不小的冲击。

最后一点,人民币在市场上的信用货币地位挑战了美元的霸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率先达到经济复苏,人民币日益坚挺,其国际化布局正小试锋芒,与诸多国家建立人民币贸易结算机制,冲击了美元市场。

而且,有外媒报道称,中国正在推动沙特阿拉伯使用一个上海基准作为其原油定价,此举可能改变西方的布伦特原油和西得克萨斯中质原油把持定价权的局面。据称,中国上海期货交易所已向沙特首都利雅得派出了一个代表团进行游说。倘若游说成功,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可望彻底摆脱石油美元的束缚。

审时度势,石油美元的风光恐难以为继,于是,美国欲转身瞄准粮食这一国际大宗商品,希图复制石油美元的辉煌,实现复兴美元的梦想。

粮食美元战略路线图

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曾在上世纪70年代说过这样一句名言:“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国家;而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人类。”现如今,美国政府真正悟出了这个道理。

粮食美元的战略是基于美国的国情。美国大部分处于北温带地区,特别是中部拥有广阔的大平原,人口稀少,土壤肥沃,利于机械化和大规模生产,是美国的粮食主产区。同时美国政府对农业的补贴是全世界最高的,美国农民的收入40%来自农业补贴。

这就构建了美国粮食在全球遥遥领先的竞争力,其现代农业系统更是建立在人少地多、资本充裕的资源条件上。依靠国家战略支持,在产业资本和垄断寡头联手推动之下,通过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和贸易自由化的高度组织化操作,再通过商品化和政治化“包装”,形成了一个从生产到出口的集中、高效、低价的粮食体系,在关键农产品领域(如大豆、玉米、饲料、小麦和油籽)占据全球主导地位。

作为世界头号“粮仓”,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农产品净出口国,近几年来,其农产品贸易顺差大幅增加。美国2010年度农产品净出口额为296亿美元,2011年度达428.7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而美元作为国际贸易结算主要货币,美国出口的粮食又是自家地里长出来的,不需要仰仗别国开方便之门,以美元结算国际粮食贸易便是顺理成章的事。随着美国粮食出口顺差日益增加,美元现钞源源不断地回流到美国,增加了美国的财富。

在此情势下,粮食进口国必须储备大量的美元才能满足进口粮食的需求,而美元储备又是以购买美元债券的渠道实现的,美国时不时地让美元贬值,使美元资产缩水,粮食进口国想使本币与美元脱钩也难。

当粮食美元化达到一定程度时,粮食美元必将施展拳脚功夫,美元和粮食绑定,让粮食替代石油,成为新的锚定物,像石油美元那样绑架全球经济。目前粮食美元化已初显端倪,在一些粮食短缺的国家,要想从美国进口粮食,必须接受美元贷款,再用美元购买美国的粮食,套上美元和粮食两根绳索,有的甚至成为美国的附庸。

2012年6月,美国通过《农业改革、食品与就业法案》,有意推高粮价。美国取消农业补贴,最直接的结果就是美国粮食价格将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上涨,一方面,取消直补之后生产成本升高,农民为了保证利润必定提高销售价格;另一方面,经济作物的种植积极性也将得到一定程度的升高,有可能压缩一定的粮食种植面积。两方面因素都将推高美国本土粮食价格,进而推动国际粮价走高。国际粮价走高,意味着缺粮国家要付出更多的美元。

难成气候又不可小觑

在全球范围内,美国粮食美元的战略刚开始布局,而且全球粮食出口总值为1.08万亿美元,美国只占其中一部分。美国农业部的最新报告称,2013财年美国农产品出口总值预计将达到创纪录的1450亿美元,比去年8月的预计值高出15亿美元,同时也比2012财年的出口总值高出92亿美元。尽管如此,美国离粮食美元的霸权尚有一段距离。

首先,“粮食欧佩克”成员国争夺粮食定价权,某种程度上削弱了美国的话语权。早在2007年6月,在俄罗斯-乌克兰农工综合体问题委员会会议上,俄罗斯农业部长阿列克谢·戈尔杰耶夫首次提出了成立“粮食欧佩克”的构想。虽说几年过去了,“粮食欧佩克”、“大米欧佩克”还只是一种构想,但它反映了各粮食主产国的利益诉求,就是想争夺粮食定价权,打破美国主导国际粮价的格局。这是一股冰层下的激流,势不可当。

就中国而言,粮食美元战略暂时还构不成威胁,这是因为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坚持以粮为纲、优先发展农业的战略,201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58957万吨,比上年增产1836万吨,增长3.2%。中国粮食生产实现了连续9年丰收。目前中国粮食已基本自给,而且粮食战略储备充足,真正做到饭碗掌握在自己手中。

中国虽说是世界第二大稻米进口国,但中国进口的大米多为来自东南亚的优质大米,用于提高中等收入水平以上消费者的生活质量,而并不是为了解决基本口粮,与粮食美元不相干。

但是我们也应看到中国粮食生产还很脆弱,农业在某种程度上还是“望天收”,而且人均占有粮食量比美国、加拿大等粮食大国少得多。

况且美国粮食美元战略不仅体现在粮食出口总量的优势上,还体现在期货市场上翻云覆雨。不能忘记,2004年发生的中国大豆危机的阵痛尚在。

2004年,以丰益国际、嘉吉、邦基、ADM和路易达孚为代表的跨国资本巨头盯上了中国大豆,他们先做多,利用期货把大豆价格一路拉到了每吨4300元的历史高价,诱使国内榨油企业集中采购了约300万吨的美国大豆,随后又做空,一路把价格打压到每吨3100元,导致中国油脂企业半数破产,跨国粮商趁机利用并购、参股、合资等形式,控制了近60%的国内油脂加工企业。

眼下,美国正设法从玉米上再撕开一个缺口,利用转基因玉米在中国抢滩粮食市场。如若中国玉米“失陷”,后果可能比大豆更加可怕,因为大豆只控制了油脂,而玉米是控制了鸡鸭猪等家禽家畜。

中国和世界各国要想化解美国粮食美元的攻势,必须高度重视粮食育种、生产、加工、进口、信息、资本等各个链条,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让粮食美元战略泡汤,捍卫国家和安全。

上一篇:一视同仁 第2期 下一篇:公平正义是改革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