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08-04 02:06:53

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我国高职教育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所培养出的人才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有生力量。然而,高职教育在发展中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在计算机专业,存在着课程体系不健全、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等现象。因而,必须进行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以更好地满足社会用人需求。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课程体系;探索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9-0099-02

近年来,高职教育的发展速度与规模,成为职业教育发展变化的主要风向标之一,在校生的数量及毕业生的数量也在职业教育中占据重要分量。高职教育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就计算机专业而言,其突出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高职学生的未来就业状况,因而,必须正视这些问题,并对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进行适当的改革和调整,以更有利于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一、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弊端与问题

1.人才需求定位不准确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大多是参照本科院校或其它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并没有结合本校的实际生源情况及社会需求,没有作详细的市场调研,使得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体系并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缺乏技术为导向的、迎合市场人才需求的人才培养课程模式。

2.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不尽科学、合理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在进行课程体系的设计过程中,存在着不科学、不合理的现象。通常情况下,偏重于传统的学术教育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应用,导致所培养出的人才只有理论知识,而缺乏有力的实践支撑,更不用说用实践检验理论知识,进行理论体系的改革与创新。另一种情况就是,高职计算机教育没有对于变化了的市场需求作分析和研究,盲目追随市场,而没有考虑到市场需求是否已经达到了饱和,导致高职计算机教育存在滞后性,缺乏层次性。

3.高职计算机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没有突破学科教育体系的旧模式

在人才培养方面,高职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一直以来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仍然沿袭着较为深刻的学科的教育体系,对于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学习与掌握较为重视,强调知识系统的连贯性与衔接性,却忽视了对于国际上最新的计算机技术及课程体系的改革与更新的关注与研究,致使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下所培养的人才,缺乏较为强劲的市场竞争力及实际操作能力,与掌握先进技术的国际人才之间存在巨大差距。

4.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下,人才不具备全面发展性

当前的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下,人才培养模式较为固定单一,主要强调人才的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但关于学生的其它方面能力如素质的培养则不予重视,使得学生仅仅具备了较为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却并不具备较为全面的、综合的素质。因而,高职计算课程体系下的人才不具备全面发展性。

5.高职计算机专业存在着教材配套体系落后及师资力量不足的现象

高职计算机专业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及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够获得较为可靠的计算机教育教学质量。但实际情况却是: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大多毕业于本科院校,缺乏一定的教学经验,在进行课程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并不能够很好地把握课堂教学活动,因而,难以达到有效的课堂教学效果;而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所使用的配套教材,也难以跟上时展的步伐,教材建设严重滞后于科学技术发展的实际情况。

二、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的探索性改革及实践

1.加强市场调研,分析市场对于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

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其未来的社会定位是蓝领工人,要在这一人才定位的基础上,加强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由于计算机行业具有技术高速更新的特点,因而,必须树立起市场发展意识,增加对于企业、市场人才需求的调查和研究,以保证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能够更加适应社会的人才需求,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在进行市场调研的过程中,要具体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对于企业未来的人需求趋势做出一定的分析和研究,发掘出专业优势;二是要充分关注技术发展对行业与岗位造成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于新技术的应用作出评估,并将其工作原理应用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三是要将调研活动制度化,以保证在专业课程建设和设置过程中,能够真正地做到适应行业发展动态。

2.改革教学模式,创新办学机制,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

高职计算机教育,必须与时展变化相结合,解放思想、更新固有观念,对于传统的教学体制进行改革与创新,有计划的、有步骤地实施开放型的办学模式。计算机技术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技术工具,因而,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必须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探索“订单式”培养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进入IT行业、教育培训企业实习的机会,或者与地方知名企业合作办学,建立实习基地,以提高办学活力。以此,让学生即使在校园中,也能够获得实际的操练机会,更加快速地转变为适应现代化需要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3.对于高职计算机专业教材进行研究与创新,以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仅要掌握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更应该与实际的科学技术相结合,以体现该专业的时代性和实用性。因而,要及时地改革和研究教材,大胆舍弃陈旧的、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教材内容,加入新的、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和应用前景的科学技术理论与应用,才能够让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始终与时代高新技术保持密切联系,才能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更加得心应手。

4.打造高水准的师资队伍,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和取决于师资配备,师资的多少及水平的高低,成为决定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水平的决定性因素。由于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师大多数是来自于普通高校的毕业生,因而对他们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鼓励教师参与实训室、实验室建设,要求并支持教师参加学院的科研项目建设,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水平;选派教师定期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鼓励教师参与企业的调研工作;认真组织学院的公开讲座,邀请教育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相关企业专家来高职院校进行公开性的讲座,以提高教师的学术创新精神及教育科研能力,对于优秀教师进行的教学创新工作给予更多的扶持和引导,以提高教师进行教学方法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工作,提高实际动手能力

高职院校所培养出的学生要具备更强的市场竞争力,除了掌握更为专业的、扎实的基础知识之外,还应该积极获得更多的全面的素质培养的机会。因而,可以在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中加入一定的商务案例与创业、商务礼仪与沟通知识,企业文化课程设计等与专业相关的学习课程。为了切实监督学生学好这些课程,可以在学期结束时,对学生的素质进行相应的考核,既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商务项目的运行方式,感受企业的团队文化,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对市场变化的感知性,为其长远发展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总之,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着人才需求定位不准确、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不尽科学、人才培养模式没有突破学科教育体系的旧模式、教材配套体系落后及师资力量不足的弊端,对于这些弊端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并提出诸如加强市场调研、分析市场对于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改革教学模式、创新办学机制、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加之对于高职计算机专业教材进行研究与创新、加强双师型建设等多种解决方案,以便更好地服务于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发展与完善,使得高职学生在未来的就业竞争中获得更多的优势与胜算。

参考文献:

[1]周敏,韩芝萍.谈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考核改革[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9).

[2]程江晗,李冬睿.浅谈本校高职计算机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J].科技信息,2010,(16).

[3]张健.论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J].职教通讯,2005,(06).

[4]胡燕燕.浅谈高职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01).

[5]付兴宏,罗雨滋.关于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的几点探讨[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1).

[6]郑华.关于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J].今日科苑,2010,(06).

上一篇:谈现代企业如何创建学习型组织 下一篇:2010―威海市儿童哮喘流行趋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