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己见

时间:2022-08-04 11:22:44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己见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7-0298-0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实验教学是实施化学科学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通过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化学实验所创设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能迅速诱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内在动力,帮助内化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同时启迪学生思维,体验科学探究,培养探究意识。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肤浅的看法。

1.认识化学仪器,加强实验基础

老师有义务让学生对化学的仪器设备进行了解和掌握,使学生可以基本认识实验的仪器。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是仪器设备的展示,在农村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学生可以亲自接触到化学仪器设备,知道它的构架、用法以及安全事项等。具体来说就是将实际的设备和课本上的仪器图结合起来,使学生可以通过对化学仪器的仔细观察,强化学生对实验仪器设备的外观、用法、使用事项等方面的了解和认知。

2.多让学生亲自动手演练实验

实验基础操作是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基本内容,同时也是学生学习和掌握实验的关键。老师可以通过学生操作实验的过程来检验学生掌握实验的程度和熟练程度。所以,在进行教学时,老师可以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亲自演练实验,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对实验知识的掌握更加巩固,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生石灰与水的实验,老师可以让学生亲自上台操作,在实验的同时提醒学生观察实验的变化,是否有白色物质出现,这种白色物质是什么呢?同时,这个实验会放出大量的热量,那么在平时的应用又是怎样的呢?因为农村的实验设备与资源是有限的,而生石灰在农村也比较常见,因此,老师可以通过这些实验材料易取又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感受实验的乐趣以及掌握操作技能,这样学生可以很快就记住了实验现象,从而提高了实验的教学要求。

3.优化实验设计,创造高效课堂

化学教学创新的本质不是去开拓和创新未知的知识体系,而是设计和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创造高效的学习模式,使学生通过模仿、自主探究和归纳总结产生属于自己的化学学习方法。例如,我们传统的"两棒相遇冒白烟"实验,这个实验已经沿用了很多年,其实验原理就是两个玻璃棒分别蘸取浓盐水和浓盐酸,然后将这两个棒子靠近,当两棒逐渐接近的时候,就会产生大量的白烟,这就是固体的氯化铵。这个实验已经使用了很多年,对于学生来说,可能并不陌生,他们曾经或许听说过,也或许亲自试验过,这样的实验对他们来说,已经没有什么新奇了,所以也很难再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所以我们可以改进这个实验,为它增添一些新鲜的元素,将其"焕然一新",给学生一定的新鲜感,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可以在一块硬海绵上插一段小松枝,然后把它放在一个培养皿中,这个培养皿中装有一定数量的浓盐酸,然后拿出一个大烧杯,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浓盐水,要尽量使烧杯壁都浸湿,将这一切工作准备就绪后,就可以进行我们的实验了,这时我们将这个被浸湿壁沿的大烧杯倒扣入培养皿中,会出现一个奇妙而又美丽的景象-雪中雾凇,慢慢的等到雾气全部散去后,我们可以看到松枝上会有一些残留的固体颗粒,这时的松枝就像是被铺满白霜状,十分美丽又迷人。这样一个实验,又有新意,又有趣味性,如果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可大大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构建以生为主的教学方案,优化初中化学的教学方案

传统教学模式下,往往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生的科学素养得不到培养,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构建以生为主的教学方案,使学生完成"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优化后的教学反感,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的互助协作精神得到培养。在日常的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以生为主,以教材为纲要,同时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使学生通过化学实验教学,不断提升化学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综上所述,作为当代的一线化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实验课的重要性,且能够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构建以生为主的教学方案,科学合理地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得到锻炼和提高,同时不断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促使学生成长为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5.养成良好实验习惯,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注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重要措施。良好的实验习惯应包括:正确使用仪器、规范的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实完成实验报告、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节约药品和实验安全等。我在教学中注意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上给学生进行示范,对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提出严格要求,对如何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则加以具体指导。例如,学生在做对盐酸与带锈铁钉的反应,在实验过程中不仅可看到铁钉表面的锈斑被盐酸所溶解,铁钉表面变得光亮,而且由于使用的盐酸过量,过量的盐酸和铁会继续发生反应,还可以看到铁钉表面有气泡冒出的现象。因此,在填写实验报告时,我要求学生将实验所观察到的所有现象如实填出并对所产生的现象作出相应的解释,以此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6.让学生多做“想象实验”

6.1 指导学生想象实验结果。某些实验,由于受农村中学条件的限制,只要是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能进行推测想象的,乃至是学生利用现有智力能进行创造想象的,都可先由学生想象其结果,再由教师(或学生)进行实验验证;现条件下,无法进行实验验证的,可由教师讲解点评。实践证明,这样做的教学效果比直接由实验得出结论的教学效果好得多。

6.2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教学中,指导学生搞好实验设计,启发学生画好实验装置图,完成相应的题目要求等,可使学生创造性想象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如做完"钠和乙醇的反应"实验,可提出如下问题:钠取代了羟基上的氢原子还是碳原子上的氢原子?如何设计实验予以证明?由于教学时间的短暂以及还有其它教学任务尚需完成,因而此实验只好使学生通过想象而完成。这样,既要求学生能画出相应的实验装置图或其草图,还要求学生必须明确要取定量的乙醇与过量的钠反应并准确测定生成的氢气的体积,尔后经过计算才能确定。对解决这一问题感到有困难的学生,可引导其回忆已做过的测定电石纯度的实验习题。

上一篇:善于抓住“课堂生成”,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下一篇:初中物理素材的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