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业亏损,在低谷中向前看

时间:2022-08-04 10:27:36

基金业亏损,在低谷中向前看

2011年的资本市场走得太过纠结,受国际国内资本市场影响,股票型基金全面亏损。在10月份之前,出现了股债双跌的困局,而实际上2011年是中国基金业整固成长的重要时点,看似停滞、苦闷,实则在阵痛中反思,从而带来2012年的转变和提升预期。

公募基金经历了十年来最寒冷的“冬季”。2010年,冠军基金收益高达37.77%,而2011年冠军仅取得6.22%的收益,取得正收益的基金更是凤毛麟角,业绩的下滑让基民“叫苦连连”。基民的大量亏损必然殃及基金公司的资产管理规模,在2011年规模前十的基金公司有9家缩水,而困扰基金业多年的人才流失难题更是在2011年“雪上加霜”。对于基金业而言,2011年曲折艰辛的历程必定成为难忘的回忆。

基金规模“被缩水”

纵观2011年,各类型基金业绩普遍出现大幅下滑的趋势,基民“很受伤”,甚至出现了投资者不敢再买基金,银行不敢卖基金的状况。业绩下滑、新基金募集困难和老基金维持困难这三大困境,让基金公司的资产管理规模继2010年后,连续第二年大幅缩水(见图1)。据了解,身处前十大基金公司之列的基金巨头中有9家基金公司缩水,即使新基金发行份额也难以逃过“被瘦身”的命运,比去年大幅缩水16.58%。据统计,基金业资产管理总净值在2011年缩水近3494.05亿元,市场 “寒冬”给基金业带来的冲击,可见一斑。

2011年,投资者信心倍受打击,在基金募集份额规模大幅减小的状况下,为了“保规模,增业绩”,基金公司不得不在产品上“给力”。

首先,加强产品设计创新。基金产品设计上紧随国家经济转型机遇,设计了紧跟时代潮流、容易被客户接受和比较有升值潜力的主题基金产品。其中,黄金、油气能源、不动产等特色创新型产品取得了不错的收益。

其次,基金公司加大新基金开发力度。全年新发基金创记录达209只,相比2010年的154只大幅增加35.71%。

再者,增加固定收益产品发行数量。市场持续低迷下,投资者保值需求大增,固定收益产品赢得客户的“青睐”,今年债券和保本基金发行数量较去年大幅增加23只和15只。

以上策略在增加基金的募集规模方面的确起到了一定成效,但在几乎连续三个季度的市场连续下跌打击下,2011年基金新发行份额还是没能战胜2010年,出现大幅萎缩。

基民“很受伤”

“在2011年的市场里,买基金怎么买都亏!能赚钱的绝对是‘稀有动物’,一年来从事基金投资的忠实“基金达人”这样诉苦,相信这也是无数大众基民的心声。

今年以来,在资本市场的持续下跌影响下,除货币基金整体实现盈利外,2011年其它各类基金整体出现亏损,无一幸免(见图2)。其中损失最大的是股票型基金,跌幅达24.31%,就连最抗跌的债基也损失3.01%,结束了连续六年取得正收益的纪录。这直接导致了“基民”整体收益亏损,怨声不止。

面对如此被动的局面,基金公司当然也使出浑身解数加以应对。比如,面对基民亏损,积极开展一些资产配置技巧培训,优化基民资产配置比例以帮助窥避风险;面对市场风起云涌的复杂环境,密切配合银行为客户提供更多更具时效性的市场和产品分析、咨询等;面对业绩下滑,招聘更多基金经理来补充管理人才“血液”以提高基金业绩。

银行代销和托管

银行是基金销售最重要的渠道,基金公司的基金募集资产绝大部分由银行渠道销售所得。盘点2011年银行代销和托管基金情况,交通银行代销基金数量最多,达797只基金产品,基金销售贡献最大的中国四大国有银行代销基金数量也稳居前十。基金托管数量和托管份额最大的前五大银行分别为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和交通银行,这五大银行托管份额市场占比高达98.30%,可见短期内国有银行作为基金销售渠道的主导地位是其它股份制中小银行无法撼动的。因此,进一步健全与银行的良性合作机制,加强第三方销售多渠道建设,仍是基金公司打赢这场没有硝烟战争的利器。

多元化发展

近几年,银行、信托、证券公司等理财机构发展迅猛,其规模不断膨胀甚至超越公募基金,基金管理资产“蛋糕”越来越小,多元化的理财市场竞争不断升级。基金产品多元化设计能力和后续升级服务能力成为基金业能否在理财市场“突围”,赢得“一席之地”的核心竞争力。除此之外,还包括投资业务范围多元化及投资工具多元化等。

自基金诞生以来,基金发行数量逐年呈增长趋势,2011“困局之年”新发基金更是突破200只创历史新高,但由于基金产品同质化比较严重,出现了市场好时,大家一起赚钱,一旦市场不好时大家就一起亏钱的局面,无法为客户提供多元化的适合不同市场的合适产品,这就导致了客户在市场不好时没有适合产品可买的困境。

2011年以来,股票和混合等风险收益产品大幅下跌超20%,在市场恐慌心理下,唯有固定收益产品成为投资者的避风港,但因过去固定收益产品发行量少,即使今年固定收益产品有所增加,仍无法满足客户需求。单纯产品数量的增加并不能为投资者和基金公司带来更多收益。因此,让产品多元化、差异化,向不同客户提供最合适的产品,充分满足客户不断升级的理财需求,才是提升客户对基金信任度的核心所在。

由单一走向多元化能使基金行业更加满足持有人不断升级的理财需求,这一因素也将深刻影响2012年基金业的发展进程。

目前,中国基金业虽已脱离了“跑马圈地”的时代,规模和业绩增长举步维艰,正面临发展“瓶颈”。但我们应看到,中国经济正面临经济发展转型的新机遇,且随着经济“软着陆”的完成,中国将将往更健康完善的方向发展。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财富的快速积累、投资理财热情日益高涨、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等等,国内资产管理行业必将迎来更好的发展环境。2011年基金业艰难前行,2012年基金业能否“破冰”,面对困境,实现基金业的“破茧成蝶”转折之路,值得期待。

上一篇:基金持续营销 下一篇:股票投资低迷,弱势需要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