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产品遭遇反倾销的现状及应对措施

时间:2022-08-04 09:45:13

我国产品遭遇反倾销的现状及应对措施

[摘要] 入世后,随着中国经贸交往的日益频繁,贸易摩擦的长期性和全球性使反倾销问题更严峻地突显于我们的面前。及时了解和掌握有关国际贸易的反倾销理论和法规,有效消减这一出口障碍乃外经贸工作当务之急。本文就我国外贸出口的反倾销现状作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 反倾销;现状;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 F74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5024(2006)08-0171-02

[作者简介] 计宏伟,南昌航空工业学院经管系讲师,研究方向为应用经济;

王德平,南昌航空工业学院经管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用经济学;

吴剑东,南昌航空工业学院经管系讲师,研究方向为电子商务。(江西 南昌 330034)

2005年我国对外贸易额超过1.4万亿美元,自2002年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已经连续4年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继2004年继续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在为我国经济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引发了国际市场利益的重新调整,导致世界各国纷纷对我国产品采取贸易救济措施,我国成为全球反倾销的“重灾区”。

一、国外对我国进行反倾销的现状

1.遭受反倾销案件呈现波浪式上升趋势。自1979年我国产品首次在西方遭到反倾销诉讼至今,我国产品遭到反倾销诉讼的案件越来越多。据世贸组织统计,20世纪80年代,即1980-1989年,对我国反倾销调查案为64件,年均6.4件;1990-1999年为306件,年均30.6件;2000-2004年为234件,年均47件。这就是说,20世纪90年代反倾销案比80年代增加了4倍,而进入21世纪以来,又比90年代增加50%。1995年到2003年,世贸组织成员方共发起2416起反倾销调查,其中涉及我国产品的就有356起。2005年我国遭遇反倾销调查51起,连续11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

2.遭受反倾销的产品范围不断扩大。20世纪80年代我国遭反倾销调查的产品只有46类,且基本是出口量少、工艺简单的劳动密集型传统产品。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超过150类,涉及商品4000多种,其中还包括出口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的电脑、彩电、软件、照相机等产品。这无疑给我国出口商品的结构调整当头一棒,带来沉重打击。

3.被征收的反倾销税率逐年攀升。过去我国产品被征收的反倾销税率为10-30%,而今一般高达100-500%。1993年墨西哥对我国鞋类竟征收1004%的反倾销税,创下了世界记录。此外,秘鲁的鞋案、巴西的普通锁案和墨西哥的铅笔案也分别对我国征收过903.92%、760%和451%的反倾销税。如此高额的反倾销税,不仅使我国这些出口企业元气大伤以致于根本无力重返出口市场,同时也是任何一家外国进口商都难以承受的,其结果是进口我国商品的积极性消失殆尽。

4.反倾销发起国家和地区由最初的发达国家开始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延伸。近年来,在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对我国提起反倾销指控的同时,俄罗斯、印尼、阿根廷、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也加入到了对我国反倾销指控的队伍中来。

二、我国产品屡遭国外反倾销指控的原因分析

1.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对国际市场利益分配带来压力。我国产品出口的持续快速增长对其他国家相关产业产生较大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要求本国政府采取各种措施,限制进口我国产品,导致对我国产品的反倾销等贸易保护措施不断增加。

2.我国产品出口结构失衡和低价竞争给进口国造成倾销的印象。我国经济体制处在转型期间,各行业生产水平得到飞速发展,但大部分出口仍集中在投入少、见效快、科技含量较低的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中。由于我国资源相对丰富,劳动力价格低廉,具有比较优势,因此产品成本价格相对较低,较易进入国际市场,但由于国家政策指引不够,重复生产现象突出,造成国内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低价竞销现象普遍存在。并且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商品出口主要集中在西欧和北美,市场过于集中,导致一旦被提起反倾销,商品便又集中涌向另一个国家,因而造成该商品连续被提起反倾销。

3.欧美等国不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国际上一些国家对我国仍怀有偏见,对我国使用“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待遇,专横地以替代国价格作为计算基础,而在第三国参考价格选取上又别有用心或不负责任。并对我国外贸企业以“国有”为由,普遍实行单一的反倾销税率,甚至把对个别企业的反倾销当成对整个国家来裁决,即一家企业遭受反倾销,全国同类出口产品同为被告,这显然有失公正合理。

4.我国应诉不力助长了一些国家肆意对我国反倾销的气焰。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反倾销应诉机制,存在着应诉经费不足、专业人才匮乏、企业应诉意识淡薄等问题。国外对我国反倾销案调查后,许多企业因多种顾虑往往不愿应诉。我国反倾销诉讼的被动与消极做法,易给人造成国外对我国反倾销易于成功的错觉,结果往往不仅丧失了多年开辟的市场,而且助长了一些国家肆意对我国反倾销的气焰。

5.对华反倾销举措中的主观随意性。根据WTO《反倾销协议》的规定,倾销最起码的构成条件是量大、对国内产业严重损害,而且倾销和损害之间要有因果关系。而一些国家所确定的倾销并不完全具备这些条件。一些国家在确定哪些是倾销产品方面带有主观随意性。他们认定的我国倾销产品大多是我国竞争力较强的产业,特别是低附加值、劳动力密集的产品。如我国生产并出口到欧洲的棉匹布价格在1992-1996年一直在上升,但1995-1997年占欧洲的市场份额基本未变。在这种情况下还确定为倾销,其原因十分明显,那就是欧盟一些成员国的纺织业在中低档产品上已经失去了对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力。他们为了保护这些不景气的企业,减少失业人数,所以一旦提起反倾销诉讼,则一定力争确定倾销存在,带有很强的主观随意性。

三、应对国外对我国反倾销的思考与建议

1.加大政府交涉力度,促使进口国尽快认可我国市场经济地位。实际上,市场经济的审查在很大程度上存在歧视性和任意性。对此,被调查者在应诉中的抗辩是力不从心的。因此,我国政府应该加大交涉力度,掌握取得市场经济地位的主动权。

2.规范企业内部管理。我国企业应加快实现对账目的统一管理,与国际接轨。这些数据将是反倾销诉讼中重要的证据来源。企业不仅要采取国际标准,还应该了解主要出口国家的相关制度,注意两者的不同。这样,我们所提出的会计报表要更加规范化,具有更强的证明力及可信度。

3.规范出口竞争秩序,提高企业竞争能力。一要注重对出口产品在国外市场的调研工作,了解并掌握其同行对手生产能力、市场销量和价格水平,防止一哄而上过量出口。二要加速建立市场经济的价格运行机制,尽快形成合理的价格体系,切实做到商品价格由市场决定,从而使西方国家在反倾销中对我国实行的价格歧视和借口失去依据。三要加强对企业的宏观调控和协调管理,严禁出口企业低价竞销,以避免出口企业自相残杀而导致肥水外流。四要优化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通过降低成本提高竞争能力。

4.鼓励中国企业参加应对国外反倾销的诉讼。要明确规定对外反倾销应诉中“谁应诉,谁受益”的原则。目前,在有关部门的积极推动下,“谁应诉,谁受益”政策已在一些案件中得以体现,在国外对中国产品裁定“单一税率”,或应诉取得全胜时,参加应诉的企业都有权继续出口或取得较多的出口数量配额,而不应诉的企业则不能继续出口或出口数量受到限制。

5.充分发挥进口商的作用。通过进口商尤其是一些有实力和影响力的进口商协会去做其所在国政府的工作,往往会对案件裁决产生较大的影响。从经济利益角度考虑,在面临反倾销投诉时,涉诉产品的出口商和进口商的立场基本是一致的,出口商希望通过应诉保住出口市场,而进口商也希望能继续进口以赚取利润,由于许多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很有竞争力,经营中国产品的进口利润比较可观,有些进口商在其经营的中国产品被反倾销时往往非常着急,甚至出高价聘请律师参加诉讼。在类似情况下,双方相互支持,共同参加应诉,取胜机会将大大增加。出口企业应认识到,是进口商承担支付反倾销税的责任,进口商将直接承担倾销幅度升高的后果,中国出口商应该同他们积极配合。

6.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应当说,我们对WTO规则的陌生与无知,缺少精通WTO规则的专业人才,是我国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损害最大的国家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不论是企业、政府还是进出口商会、各律师事务所等,都奇缺反倾销专业人才。中国迫切需要建立一支了解国际市场的反倾销人才和律师队伍,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应该加强培训反倾销律师,同时,注意充分利用国外市场中这方面的人才,跨国公司在这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7.健全我国的法律制度。纵观世界上强国贸易发展的背后都有一套强有力的对外贸易法的支撑,而我国的对外贸易法和国际主流有很大距离,这让我国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很被动,势必会影响外贸的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法急需跟上世界经济形势,提高对国内产业和消费者的保护。要针对“不公平贸易活动”建立一套有力可行的应对机制。同时,相应的国内法律也要跟上。只有建立一套良好的对内对外法律体制,才能保证我国外贸的顺利进行,才能有效地应对外国的反倾销。

参考文献:

[1]李锋,章仁俊.应对国外对华反倾销预警机制的缺陷[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3,(3).

[2]于永达.2001中国反倾销报告[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3]刘军.从一国一税制谈中国应对反倾销的策略[J].国际经济评论,2004,(7).

[4]高永富,等.WTO与反倾销反补贴争端[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5]刘琦.论倾销与反倾销动态博弈中可信性问题[J].国际贸易问题, 2002,(10).

上一篇:私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弘扬创新创业 构建和谐江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