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真需幽他一默

时间:2022-08-04 06:46:00

课堂教学真需幽他一默

苏联著名教育家思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显而易见,教学幽默正是教学中的催化剂,是学生学习的助推器。它能使师生的关系更为融洽,课堂气氛更为活跃,能让学生更加轻松有效地进行认知活动。因此我们的课堂需要幽默的元素,恰到好处地幽他一默,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一、 幽他一默,打破僵局,让尴尬成为精彩

在课堂中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好课文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有时往往让我们语文老师感到头疼,甚至走入尴尬的境地。因为我们的期待越高,给学生造成的压力也就越大,此时学生的情绪会一落千丈。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让学生读好岂不难上加难?而薛法根老师却极为智慧,他没有与困难正面交锋,仅仅是幽默了一把,就让学生找到了自信,解决了尴尬的场面,让课堂变得生动精彩。

案例:《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薛法根)

师:先请三名学生读钓鱼的经过这部分内容。(学生读得没有感情)分别给学生打了99分(一处读错)、101分(读错主动纠正)、150分(被推荐的学生)。虽然读得不好,可是没有直接指出来,也没有继续请学生读。

师:现在老师来读读这部分内容,大家看看老师可以得几分?(很认真地读完了这部分内容)

师:谁来给老师评价?

生:老师我给您打149.5分。

师:为什么?

生:因为您读书有时慢有时快。

师:怎么有时慢有时快就不好呢?你凭什么给我打149.5分?我不服!(这时的老师顽皮得像个孩子,但又具有巨大的亲和力。)

(一石激起千层浪,许多学生纷纷举手,有些学生的点评老不在点上,老师就故作生气状并大声说:“我不服!”引导他们继续寻找让老师心服口服的分数和理由。)

生:我觉得您可以得150分!

师:为什么?

生:因为您读一阵惊喜的时候“哇”,您真的很惊喜!

师:谢谢!你是了解我的!惊喜的地方就应该读出惊喜来。

生:老师,我给您打200分,因为您读书像讲故事!

师:谢谢你,还是你最知道我!读书就该像讲故事一样!

…………

师:请同学们自己再练习读读,老师呆会儿再请大家来读。

(经过练习,在极短的时间内学生有了明显的进步。)

在学生读不好的情况下,薛老师没有为难学生,而是通过幽默的语言、神情、肢体动作等来缓解紧张的气氛,在轻松愉悦的评价中让学生自己找到读好的方法——读书要抑扬顿挫,要像讲故事一样,读书要读出字里行间蕴含的语气和感情。的确,恰到好处的时候幽他一默,会让课堂变得更加精彩。

二、 幽他一默,不入俗套,化腐朽为神奇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执教的古诗《草》,可谓经典中的经典。最让我难以忘怀的也是于老那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他将幽默运用于教学,且用到了极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深深感染着我们,影响着我们,更改变着我们的教学。

案例:《草》(于永正)

师:请小朋友朗读这首诗,看谁能背诵出来。

师:小朋友,放学回家谁愿意背给妈妈听?(学生纷纷举手,于老师请一名小朋友到讲台前)现在,我当你妈妈,你背给我听听好吗?想想,到了家里该怎么说。

生:妈妈,我今天学了一首古诗,背给您听听好吗?

师:好!(生背)

师:我女儿真能,老师刚教完就会背了。( 众笑)

师:谁愿意回家背给哥哥听?(指一名学生到前边来)现在我当你哥哥,你该怎么说?

生:哥哥,今天我学了一首古诗,我背给你听听好吗?

师:哪一首?

生:《草》。

师:噢。这首诗我也学过,它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

生:不对!是白居易写的!

师:反正都有个“白”字!(众笑)我先背给你听听:离离原上草,一岁——

生:一岁一枯荣!

师:野火烧不尽……

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师:还是弟弟的记性好!(众笑)

师:谁愿意背给奶奶听?(指一名学生到前边来)现在,我当你奶奶。你奶奶年纪大,没有文化,耳朵有点聋,请你留意。

生:奶奶,我背首古诗给您听听好吗?

师:好!背什么古诗?什么时候学的?

生:背《草》,今天上午刚学的。

师:那么多的花不写,为什么写草啊?

生:(一愣)嗯,因为……因为草很顽强,野火把它的叶子烧光了,可第二年又长出了新芽。

师:噢,我明白了。背吧!

(生背)

师:“离离原上草”是什么意思?我怎么听不懂?

生:这句诗是说,草原上的草长得很繁茂。

师:还有什么“一岁一窟窿”?(众笑)

生:不是“一岁一窟窿”,是“一岁一枯荣”。枯,就是干枯;荣,就是繁茂。春天和夏天,草长得很繁茂;到了冬天,就干枯了。

师:奶奶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哪有钱上学啊!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小朋友,放学回家后请把《草》这首古诗背给家里的人听。

这一环节,其实就是一个背诵巩固,然而于老师却不走寻常路,他借助幽默,通过角色的替换,打破了原本的枯燥局面。于老师运用故错、夸张等语言技巧,在渲染铺垫到一定火候时,话锋一转,语惊四座,妙语道出出人意料的结果,让学生在涉猎知识的同时获得艺术的推助,同时这样的幽默调动了学生背书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微笑中巩固了所学的内容,使得课堂充满情趣。

三、 幽他一默,润物无声,让教育成为一种境界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隐含着必须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教育。薛法根老师将教学智慧蕴含于巧妙的、饶有风趣的生活情景对话当中,借助幽默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和教育。

师:如果我是汤姆,我也舍不得把鱼放掉。好。下面我们演一演汤姆和爸爸的对话。我演儿子,你们演爸爸。先读读爸爸的话,谁先记住,谁就演爸爸。(生积极朗读和背诵爸爸的话。师请出一名学生和老师对演。)

(师扮演儿子,拿出一张纸当鱼,作势往上托。)

生:(扮演父亲)孩子,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师:为什么?

生:现在是晚上10点,离允许钓鲈鱼的季节还有两个小时。

师:放心吧,爸爸,没人看见我们,也没人知道我们这个时候钓到了鲈鱼。

生: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

师:不就两个小时吗?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爸爸,别这么死心眼儿。(众笑)

生:两个小时也不行,规定就要人人去执行!

师:爸爸,我是您儿子,在学习上对我严格要求我都听,可现在是钓鱼,您不要这么严格嘛!

生:孩子,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应该严格要求自己,良好的道德素养是从一件件小事中养成的。

师:爸爸,今天您不让我把鱼带回家,我就和您断绝父子关系!(众笑)

生:断绝父子关系也不行,道理已经跟你讲清楚了。你再不听,回家有你好受的。(众笑)

师:(做害怕的样子)爸爸,您的话是对的,我就听您的,把鲈鱼放了吧。

生:(摸摸老师的头)对了,这才是爸爸的好孩子。(众笑)

课堂中有了幽默的元素,学习就不再是一项枯燥无味必须要完成的任务,而是一种乐在其中的有趣的活动了。薛法根老师就是这样的睿智,他通过幽默风趣的话剧表演,驱走了说教的乏味,在轻松愉悦的欢笑声中让学生把学习与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明白了在生活中必须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不得不佩服薛老师借助幽默,化教育于无声无息,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幽默是一种艺术,富有幽默的教学,更能启迪学生心智,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课堂幽默作为课堂教学艺术的一部分,正被广大教师所认可和接受。但是幽默出现的时机很重要,且不能把它当作正餐对待,只有恰到好处地运用,并把握好分寸,才能更好地为课堂服务,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上一篇:陈孝荣:土家晒龙袍 下一篇:秋天的思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