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高中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时间:2022-08-04 05:40:08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摘要】学生的学习习惯体现在学习的全过程之中,在每一个学习细微环节中都有所体现。而学生的学习习惯,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方法的形成,从而也直接影响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我认为学生的学习习惯问题主要在下面几个环节中:一、课堂上的数学学习习惯;二、解题时的数学学习习惯;三、课前和课后的数学学习习惯。

【关键词】高中数学 课堂 解题 课前和课后 习惯 培养

学生的学习习惯体现在学习的全过程之中,在每一个学习细微环节中都有所体现。而学生的学习习惯,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方法的形成,从而也直接影响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我认为学生的学习习惯问题主要在下面几个环节中。

1.课堂上的数学学习习惯

(1)不重视知识的理解,满足于对题型的简单模仿。

(2)对概念公式的理解不到位。

(3)对待课堂的假认真现象。

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渠道,在做好课堂基本环节的前提下,我们一定要来加以引导加以提高,要充分利用好这块阵地。

1.1 抓教材处理。学习数学的过程是活的,老师教学的对象也是活的,都在随着教学过程的发展而变化,通过老师的课堂设置引导,学生再加以讨论分析理解所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弄清与前后知识的联系等,只有把握住教材,才能把握学习的主动。

1.2 抓知识的形成和证明。数学的一个概念、定义、公式、法则、定理等都是数学的基础知识,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容易被忽视。事实上,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正是数学能力的培养过程。一个定理的证明,往往是新知识的发现过程,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就培养了数学能力的发展。因此,要让学生改变重结论轻过程的学习方法,要把知识形成过程看作是数学学习方法的培养的过程。

1.3 抓学习节奏。数学课没有一定的速度是无效学习,慢腾腾的学习是训练不出思维速度,训练不出思维的敏捷性,是培养不出数学能力的。这就要求在数学学习中一定要有节奏,课堂上的合作探究,课堂检测这些环节控制好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思维紧张起来,做到课堂学习想考试。这样久而久之,思维的敏捷性和数学能力会逐步提高,学生形成较快节奏的学习习惯。

1.4 抓问题暴露。在数学课堂中,老师一般少不了提问与学生的展示,同时还伴随着问题讨论,因此可以听到许多的有用信息。对于那些典型问题,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都必须及时解决,不能把问题的结症遗留下来,甚至沉淀下来,现时出现的问题应及时抓,遗留问题要有针对性地补,注重实效。

2.解题时的数学学习习惯

在学案、作业上的不良习惯,主要有对答案、不相信自己的结论、缺乏对问题解决的信心与决心;不独立思考,过于依赖教师或同学;慢腾腾做作业,不讲速度,训练不出思维的敏捷性;心思不集中,学案作业效率不高,忽视基础;有部分同学做题时轻审题重计算,往往不求甚解就直接进行计算,常遗漏了已知条件,或导致方法根本不恰当,做了大量的无用功,最后无法将题目解答出来。考试完毕后又发现试卷中的题目竟然如此简单,自信心受到很大的打击。但是下次考试时又身不由已,出现了“高能低分”的奇怪现象。

2.1 抓住三环节导学式教学,强化课堂实效。

数学课的习题练习每节课占时间比较多,这是对数学知识记忆、理解、掌握的重要阶段。这既是一种速度训练,又是能力的检测。哪些知识需要补救、巩固、提高;哪些知识、能力需要培养、加强应用;哪些知识是学生的薄弱内容,哪些内容学生容易出错,教师都要心中有数,适时精准点评,纠正问题,加强上课的针对性而不能将这一环节成为一种形式。

2.2 抓解题指导。

要求学生养成先审题再做题后检验的习惯。要合理选择解题方法,简捷运算途径,这不仅是迅速运算的需要,也是运算准确性的需要。运算的步骤越多,繁度就越大,出错的可能性就会增大。因而根据问题的条件和要求合理地选择简捷的运算途径不但是提高运算能力的关键,也是提高其它数学能力的有效途径。而且在高中阶段的所有已知条件基本上都是有用的,可以通过检查条件是否全部用完来加强题目的正确性,而且有时还要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

2.3 抓数学思维方法的训练。

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任,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与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的要求较高。数学能力只有在数学思想方法不断地运用中才能培养和提高。

3.课前和课后的数学学习习惯

3.1 预习和复习的习惯。

有效的预习,能提高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可以提高学生上课时的效率,改变被动学习局面;同时也是培养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最有效途径。数学学科的学习,要十分重视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有些课上没有条件、没有时间做的太多的活动,也可以让他们课前去做。而做好复习对于提高学习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学生群体中学习的主动性、钻研性还是相当欠缺的,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是像初中那样很强的依赖心理。久而久之成绩日渐下降,想在高三时再重新来学习时为时已晚。

3.2 积极思考、主动学习的习惯。

现在的现状是少数的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他们认识到理解的重要性。而我们知道,如果一位学生不懂思考,那么他只能做知识的奴隶,所学的知识再多也没用,而且也不可能真正学到好的知识。知识的学习重在理解,而理解只能通过思考才能实现,而思考的目标就是问题。遇到问题不要忙于问人,应力求独立思考,自己动手动脑去寻求问题的正确答案,而且一定要真正弄明白。并且积极思考还反映在对知识的整体把握上,知识的综合能力上,注意知识的相互联系和融会贯通。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需要教师和学生长期的努力,而且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渗透在每一个细微之处。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制定一个有效的计划,也可以从最关键的几点学习习惯的培养入手,逐步完善。我们必须为此不断努力,让学生在学习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的兴趣,让同学们更加喜欢思考。

上一篇:异文化教育是日语教学的摇篮 下一篇:“三环教学法”中的高三数学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