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OPAC2.0国内文献研究综述

时间:2022-08-04 04:15:42

2005―OPAC2.0国内文献研究综述

[摘要] 对2005―2010年“国内OPAC2.O”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搜集与分析,总结OPAC2.0的理念、整体功能和内容、核心功能、采用的技术及实现途径等国内发展现状。从以上研究的成果来看,我国OPAC2.0的研究在基本理论方面的探讨趋近成熟,内容丰富,但是关于实际应用方面的研究还较欠缺。

[关键词] OPAC2.O OPAC Web2.O Library2.0综述

[分类号] G250.7

OPAC2.O是结合Web2.0的理念,充分考虑用户需求和习惯,并掺入社交网络的概念发展起来的新一代OPAC系统。关于OPAC2.0目前并没有统一的定义,但曾有学者以发展沿革图的形式来简单界定了OPAC2.0(见图1),并获得了大众的普遍认可。

1 研究文献统计

笔者选取了CNKI总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和维普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这3个国内的大型综合性数据库进行检索,使用“OPAC2.0”、“新一代OPAC”、“OPAC+(Web2.0 OR图书馆2.0 OR Library 2.O ORLib2.O)”、“FRBR+OPAC”,作为检索词(式)在2005―2010年间进行文献检索。经过统计分析,共发现72篇有效文献,文献的发表数量随年份基本上呈上升态势,如图2所示。

2 国内研究现状

在这些文献中,OPAC2.O并没有作为一个明确的概念提出,而是多存在于Web2.0和Library2.0的相关文献中,内容多聚集于以下几个领域:新一代OPAC的理念、内容和功能,书目的揭示能力与资源整合,与搜索引擎和网上书店的功能对比等。

2.1 Web2.0环境下传统OPAC面临的挑战

Web2.0的兴起带来互联网的竞争,也给OPAC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主要包括:①图书馆OPAC自身在检索功能上存在许多不足;②用户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由图书馆向搜索引擎转移;③从单纯的同行竞争增加了外部竞争。

2.2 OPAC2.0的理念来源

在新型网络技术和服务的影响下,有关OPAC2.0的新理念主要源于以下背景:①Web2.O和Library2.0的新理念;②书目服务的再思考,具体来说有IFLA的OPAC显示指南(草案)、“FRBR”化的大趋势和加州大学书目服务再思考等;③更少的用户培训;④探索OPAC的新形式,例如独立于图书馆集成系统而存在的OPAC、基于博客的OPAC、有趣的OPAC、维基版联合目录等。

综上,目前大多数国内学者认为OPAC2.0的理念来源于Web2.O、Library2.0和OPAC2.0计划书,其中以胡小菁的论述最为全面。

2.3 OPAC2.O的整体内容与功能特点

在2.O的大背景下,OPAC面临必须整改提高的现实,在此认知的基础上,国内研究人员主要从两个维度对OPAC2.O的整体内容和功能进行了阐述:①将其放在2.0的信息环境下,面向读者需求,对新一代OPAC应该具备的内容和功能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具有代表性的学者是胡小菁;②将其与其他的外部网站,如网上书店、Google图书搜索引擎等进行对比,借鉴了外部系统的经验,提出提升内容和功能的策略。

2.3.1 直接提出OPAC2.O的整体内容与功能胡小菁在2006年从10个方面阐述了新一代OPAC的内容:简单的界面、输入提示、分面浏览和导航、排序和推荐、输出选择、地图和位置显示、FRBR化显示、用户参与、RSS推送和扩大搜索范围到OPAC之外,并提出其特征:新型OPAC具有对用户开放、对图书馆开放和对网络开放的特征。2007年,她进一步提出新一代OPAC应具有的重要特征:深入挖掘OPAC的内在数据,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信息,在用户熟悉的网络环境中提供服务,开放OPAC中的数据,将OPAC开发的代码开源,鼓励用户为OPAC提供内容,改善用户使用OPAC的体验。

在分析了OCLC Research项目中的WorldCat、Fie―tionFinder、DeweyBrowser等原型后,刘颉颃提出新一代OPAC的内容应该包括检索、服务集成、数据提供、检索结果呈现、用户体验以及数据开放等功能的优化与重构。

从分析几个已开发应用的案例人手,朱茗阐述了OPAC中可实施改善的服务功能,包括:嵌入著名搜索引擎的特色服务功能模块,引导读者多途径检索馆藏信息;研究用户搜索行为,提供“搜索建议(搜索帮助)”等。

迟玉琢提出:提供优质书目数据的功能应是OPAC2.0最核心最重要的功能,这些功能主要是评论、评级、标签和相关借阅。黄进探讨了新型OPAC系统功能的发展趋势:检索入口简单易用、检索结果组织多样化、图书详细信息揭示丰富多彩、图书定位直观有效和读者互动精彩纷呈。

通过分析总结以上观点,新一代OPAC的内容应围绕以下4方面展开论述:信息组织、信息建设、信息检索、用户研究。

2.3.2 通过与外部网站比较提出OPAC2.0的整体内容与功能特点

以Worldcat为参照对汇文、读秀、豆瓣的目录服务进行了比较,肖蕾提到OPAC2.0的特征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检索、组织、个性化服务和社会化。

通过分析图书搜索引擎和网上书店的特征,李淑芬指出图书馆的OPAC应增加书目记录的可见性、建立各种独立于图书馆集成系统的新型OPAC。邢明曼则提出要以亚马逊书店为启示,强化OPAC的检索能力,重视对文献内部信息的深度揭示,鼓励用户参与OPAC建设,以及在OPAC书目记录中整合相关外部资源。姚晓锋提出,搜索引擎和图书馆OPAC系统在检索功能上各有优劣,但从用户更倾向于利用搜索引擎检索信息的事实来看,图书馆必须借鉴搜索引擎的优点。张秀红以汇文OPAC4.0与亚马逊网络书店为例,对两者的功能进行了比较,进而提出改进汇文OPAC4.0的建议。通过比较豆瓣网和OPAC的优缺点,李灿阐述了Web2.O环境下图书馆OPAC的改进,并探讨了改进的方向。

2.4 OPAC2.0核心内容和功能

以上是对OPAC2.O整体所应具备的内容和功能的研究论述,具体应该着手提升的内容有以下方面:

2.4.1 OPAC2.0的服务和资源整合功能

个性化服务功能是Web2.O之OPAC的基本功能之一,其基本功能、扩展功能、附加功能都可以由读者自定义界面,并可以根据读者的需求来定制。余丰民列举多种功能来阐述OPAC2.0的服务整合功能;金岩等从理论、技术与实践3方面较为完整地论述了其资源整合功能,指出强化OPAC的资源整合功能是0PAC革新的核心功能之一;焦玉英等则以OWC为例叙述OPAC2.0的资源和服务集成,指出Web OPAC服务是目前最活跃的图书馆2.O应用,它采用插件、Ajax等

2.0技术。

2.4.2 FRBR与OPAC2.0 FRBR从内容角度对书目信息进行结构化揭示,应用这一理论来武装OPAC2.0,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国内主要是从实例分析和借鉴国外经验入手。

刘素清结合实例介绍基于FRBR模型创建的书目记录、基于FRBR的OPAC的显示模式及其与传统OPAC的区别,并对OPAC如何与一般的搜索引擎检索相结合、基于FRBR模型建立的OPAC的应用等进行分析。郭卫宁则进一步通过实验指出基于FRBR模型的OPAC在资源的组织、功能、界面等方面都较传统的OPAC有了很大的改善。高冉、叶玫等分析了FRBR模型对现有OPAC在格式、显示方式及Web化方面的影响。汪玉红论述了FRBR概念模型对OPAC设计、显示及功能实现的影响和FRBR模型在OPAC实践中的应用。

在借鉴国外研究的经验方面,胡晓鹰研究出可以将CNMARC格式的书目记录转换为FRBR模式的运算法则。吴江认为将OPAC与豆瓣融合改进会体现FRBR编目模式,提出解决豆瓣的自由分类与OPAC的图书分类数据对接的方法。王子鹏提出了用FR―BR模型的层次结构来改进国内OPAC系统检索界面的设想。闫婷认为,基于FRBR的OPAC与传统的OPAC相比最大的优势就是把以往扁平的书目记录显示模式改变为层次清晰的立体模式。

以上内容分为两部分:①论述FRBR对OPAC2.0的影响包括资源的内容组织、显示模式等;②列举FR―BR的应用实例以及改进OPAC的一些尝试。

2.4.3 OPAC2.0的用户研究

新型的OPAC加重了用户关注的比重,相应的OPAC2.0的研究中有关用户的研究也开始兴起。

在理论方面,“用户中心”是Web2.O和Lib2.0的重要理念,构建OPAC2.O也必须以用户作为逻辑起点。在OPAC2.0中,要鼓励用户参与,提供更丰富的用户体验,让用户不止是书目信息的获得者,还要成为书目信息的建设者。在Web2.0环境下OPAC用户需求包括信息需求和服务需求。

在实践方面,李剑对Web2.O技术在广东省33所本科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状况进行了调查,统计出开展OPAC2.0实践的有6所高校(3所使用的是读秀学术搜索),不过这些OPAC2.O实践在功能和理念上,仍然离真正意义上的0PAC2.0有相当大的距离。在用户数据收集分析方面,郭晶、郑巧英等开展一次主要针对图书馆2.0应用的读者调查,目的之一就是了解读者对现有OPAC的反馈意见。

以上研究者从用户在OPAC2.O中的重要性、OPAC2.O用户的需求及当前OPAC2.0团体用户和个体用户的调查现状等方面阐述了OPAC2.0用户研究的内容。

2.5 有关0PAC2.0开发软件与开发技术的研究

新升级的OPAC2.0整合了许多社会网络的内容,所以开始大量涉及到相关的Web2.0技术和有关软件。OPAC2.O也必须在这些技术支持的基础上才能发展起来。

2.5.1 Web2.O技术Web2.0环境下OPAC系统革新的具体2.O技术支持包括:AJax/Flex/Aflas、RSS/ATOM、Tag-ging∥Folksonomy、Greasemonkey、Open Sourceta。Ajax技术可以突破传统图书馆0PAC服务的局限性,可减少用户点击,丰富用户体验;辅助资源揭示,增强资源发现;整合分布资源,实现统一检索。Web页面分析技术和Mash―up技术可以将互联网相关信息整合到OPAC中,使读者可以客观形象地得到更全面的信息。嵌入式Tag系统可以通过基于Ajax的方案来解决。

具体应用实例包括建博客,延伸服务;搭建维基平台,实施互动;利用RSS技术,进行信息推送;引入Tag标签,构建广阔的信息空间。崔莎总结了Folkson.omy在高校图书馆OPAC应用的重要意义。

综上,Web2.O技术在OPAC2.0中的研究主要侧重两方面:①综合性论述Web2.O技术在OPAC2.0中的应用,比较笼统;②选取某一Web2.0技术论述其在OPAC2.0中的应用,比较详细。

2.5.2开源软件运用在OPAC2.O中的开源软件主要有Drupal和WordPress两种,通过这些软件可以开发Web2.O时代的OPAC。

Drupal是具备更明显的面向对象思想和Web2.0特征的CMS(内容管理系统),一些技术力量雄厚的图书馆利用Drupal开发了全新的OPAC,如著名的Socia.IOPACt。WordPress可以用来架构图书馆新一代的OPAC,比如OPAC Scribliot。

2.5.3

其他技术

主要包括信息可视化技术和信息挖掘技术。曹艳、李菲讨论了信息可视化交互和视觉设计,结合Aquabrowser Library阐述了信息可视化在图书馆OPAC中应用的意义。欧阳剑提出应用网络信息挖掘技术构建中文图书资源库平台,并为OPAC系统提供相应的API接口,方便各图书馆0PAC系统与中文图书信息资源整合,实现OPAC资源的扩展。另外,还有二维条码技术和插件技术在图书馆OPAC中的应用。

2.6 有关OPAC2.0实现方式及相关案例的研究

在构建OPAC2.0的过程中,有几个问题值得引起注意:以用户为起点、以资源整合为核心、良好的数据可用性、开源的软件平台、开放的软件环境、构建一站式的资源发现与传递机制。何颂英、于静认为OPAC革新有3个途径:为现有OPAC系统升级;购买商业开发的OPAC2.O;重新设计自己的OPAC。楼向英、黄田青认为改进OPAC有3种主要途径:①通过购买由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供应商改良、升级后的OPAC产品;②图书馆技术人员自主开发或在原来基础上改进OPAC;③图书馆与第3方机构合作,共同改进OPACm。王海英等论述了图书馆升级OPAC的三种途径,即ILS系统升级、利用开源软件自主升级OPAC、购买第三方研发的独立于ILS的OPAC。结合以上观点,笔者将OPAC2.0的实现方式总结为以下4点:

2.6.1

系统升级汇文OPAC3。5是江苏汇文软件有限公司推出的新一代的图书馆0PAC系统,结合Web2.0的最新技术,体现Library2.0提供特色服务的信息服务模式。程志强通过对比分析汇文OPAC和传统的ILASOPAC,总结了Web2.0环境下汇文OPAC的成功尝试。目前升级后的汇文OPAC3.5所体现的图书馆2.0特色服务主要有:个性化的RSS订阅服务;注重用户参与的“读者荐购”服务;注重用户感受的“用户评价体系”;关注用户行为的“热门检索”、“热门借阅”、“热门评价”、“热门收藏”服务等。

2.6.2 第三方应用张平杉提出一种利用开源OPAC软件VuFind实现对图书馆现有OPAC系统升级换代

的解决方案。曹艳、李菲结合Aquabrowser Library,阐述了信息可视化在图书馆OPAC中应用的意义,讨论了书目信息检索与信息可视化技术融合需关注的一些问题。苏建华对基于Web2.O和Lib2.O的0PAC的应用实例Encore进行分析,简介其功能。Encore是Innovative公司开发的一个SOPAC服务平台,使用Web2.O技术安装在该公司Millennium集成图书馆技术系统之上。唐蓓简介了国内外一批具有Web2.0特性的新一代OPAC,提到了以VuFind、Fac-back―OPAC、Scriblio(WPOPAC)、SocialOPAC、FISH、Black―li曲t以及eXtensibleCatalog(XC)为代表的开源OPAC。

以上观点介绍了Vufind、Aquabrowser Library、En―core、Fac―back―OPAC、SoeialOPAC、FISH、Blacklight以及eXtensibleCatalog(XC)等的OPAC2.O实践。不过多数研究者只是简介其功能特点或进行评测,只有张平杉提出了一套OPAC系统升级换代的解决方案。

2.6.3 重新设计OPAC

主要指独立于ILS的开源OPAC,如以开源软件WordPress来架构图书馆新一代的OPAC

Scriblio(即WPOPAC图书馆公共检索系统)。WPOPAC是美国马萨诸塞洲Plymouth州立大学信息技术工程师Casey Bisson于2006年开发的新一代图书馆OPAC,基于Web2.0[38 3。

OCLC Research项目。OCLC在OCLC Research项目中都着重改进了OPAC系统。刘颉颃介绍了OCLCResearch项目中的WorldCat、FictionFinder、DeweyBrows.er等原型,并较为详细地提出新一代OPAC的内容。

重庆大学图书馆的图书馆知识搜索LKS,包括资源与服务的整合、丰富的书目信息及读者参与共建、图书推荐功能的实现等。

聂娜、翟晓娟设计了一个比较简单的以用户为中心的新型OPAC系统。该系统设计分为集成性、人性化、个性化和开放性4大特征。王政军、金玉玲介绍了一套利用开源软件构建OPAC检索机的解决方案。不过其尝试还比较简单,需要进一步改进。

2.6.4 OPAC强化

OPAC强化是指没有改动原有OPAC的框架,而是加入了Web2.O理念和技术对其进行改进。如清华大学图书馆基于Web2.O理念在应用RSS、Ajax、libX技术以及OPAC创新应用和SFX扩展应用方面的实践。曹春晖提出8条强化OPAC功能的途径:增加有效检索途径、直接提供学科类别选择、优化搜索结果排序、在搜索结果中进行二次检索或者直接进行高级检索、增加相关书目自动提示功能、增加借书排行榜等。

3 结语

2006年Taiga论坛的“Provocative Statements”中关于5年之内本地OPAC将消失的论断,虽然有些武断,但是的确对以往忽略OPAC研究提出了警示。发表在OCLC Systems&Services(2007)的一篇文章“The Cata.10g’s Last Stand”,进一步引起了大家对于OPAC何去何从的关注。在经过了这些对0PAC的质疑后,当前OPAC2.0的研究反而是风起云涌。毫无疑问OPAC是要变了。在理论研究已经逐步成熟,实际应用逐渐增加的基础上,OPAC的未来走向好像更加明朗了。理想中的OPAC仅仅是开源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开放的系统架构,开放的web services,开放的数据,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在近段时间来看多种不同的OPAC模式将并存,理想中的OPAC还需要广大学者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

上一篇:新世纪10年我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高被引论... 下一篇:面向用户需求的图书馆知识咨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