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疑难音的学习方法

时间:2022-08-04 03:51:02

论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疑难音的学习方法

【摘 要】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汉语过程中,尤其是语系不同的少数民族如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克尔克族等民族受母语的影响是最为突出,在发音方面总是遇到母语音调的干涉,从而导致不同的错误。

【关键词】少数民族汉语教学 疑难音 学习方法

通过本文,维语做中心,浅谈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学过程中的疑难音的学习方法:

一、疑难声母

维语中无此辅音,通常学生用双唇音P来代替。纠正的方法是,发音前让学生把上齿接触下唇,让气流从唇齿之间冲出来。另外还要提醒学生,在学习单词的时候要记住哪个词发f,要反复练习。

卷舌声母zh,chi,shi和声母c:维语中没有这些辅音,学生通常用J”9.x,s来代替。要靠强调讲解其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找到二者的区别,并借助录音机和个别辅导,长期强化训练解决。

二、疑难韵母

er这是一个卷舌元音。大多数少数民族学生发卷舌音不困难,但是发er这个音听起来有点生硬.原因是卷舌太早。因此教这个音时,要通过夸张拉长前一部分,告诉学生舌头要慢慢卷起。

三合复韵母:容易丢掉其中的一个元音。要把它们作为整体来学,不要把一个个单元音分解出来单独教,同时要注意元音之间的自然过渡。

三、声调教学

声调是汉语语音学习的难点,特别是第三声和第二声。学生要学好声调,一是靠模仿,二是靠记忆。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声调的主要困难是第二声上不去,第三声不会拐弯,第四声下降不到位。下面介绍几种教声调的方法:先教第一声和第四声。对多数少数民族学生来说,第一声不太难。学会了第一声还可以起定调的作用,因为第一声是高平调,其他声调的高都是跟第一声相比较而言的。学习第四声的主要困难是下降不到位,一定要降到底。学会了第四声以后,用第四声带第二声。学习第二声的主要困难是上不去,上不去又往往是因为起调太高,用第四声带第二声,就可以避免起调太高。具体办法是用一组第四声加第二声的词或词组进行练习。例如ji6ngybu(酱油),ddu NO(斗牛)。

先教半三声,再教全三声。在四个基本声调中,一般是全三声最难学。可以从半三声开始学。在第一声、第二声和第四声前面的全三声要说成半三声,所以半三声是全三声的一个变调。半三声是个低平调,应该不太难。但是很多学生半三声说不好。这可能是因为我们总是先教全三声(因为把半三声看成是全三声的变调),因此学生在学习半三声的时候,总是想着全三声,想着怎样从全三声变过来。现在有的研究认为,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很少说全三声,半三声是主要的,因此主张不专门教全三声,只要教好半三声,在强调的时候拉长一下,自然就成了全三声。半三声的调值在某些情况下是212,在某些情况下是211。先教211可能要容易一些;从211到212只需要稍微夸张一下;再把212拉长,就到全三声214,

四、听说结合,先听后说

语音听觉的训练即对语音特征的感知,是辨别词义、语义的前提,也是学习发音的前提。学习者发出某个音素或声调以前,首先要听清楚这个音或声调,要熟悉它,然后才能发准。克拉申强调听力理解是正确的,在语音阶段不要急于让学生模仿发音,而是要先训练听力,在整个语音教学过程中都要强调听力练习。但发音技能也还是要经过反复练习的,所以我们主张先听后说,听、说训练相结合。

汉语语音的学习应该贯穿在整个汉语教学过程中,在不断地学习运用汉语中来掌握汉语的读音,纠正不正确的汉语发音,解决疑难音的学习掌握:语音教学最好结合词语和句子学习、课文学习进行。

上一篇:中职化学教学中的困难以及解决办法 下一篇:浅谈中学汉语教学中的听力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