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模式下“学习小组”功能浅探

时间:2022-08-04 03:06:25

高效课堂模式下“学习小组”功能浅探

【摘 要】本文主要针对高三复习阶段时间紧、任务重、考试多的特点,从大力倡导的高效课堂模式出发,就日益增加的训练考试中出现的问题该如何有效解决,试探性地利用“学习小组”这种形式去找到一种指导学生尝试撰写“解析报告”的方法。以达到课堂之外高效解决问题的目的。

【关键词】高三复习;高效课堂;“学习小组” ;练习测试;解析报告

进入高三复习的教师最大的一个感受就是时间不够用。首先是教师用来准备课堂教学的时间很紧。高三的复习一般而言都有三个轮次,每个轮次的复习都会有各自的侧重点。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既要注意基础知识的落实,还要注重对学生已有知识的拓展挖掘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样必然就要有更多相关课外知识的补充和一些课外素材的找寻、整理、制作、展示。其次是高三练习考试密度和强度的增大,以及正在探索和发展中的“四程序、八环节”高效课堂模式的运用也在不知不觉中消耗着我们的时间。最后就是高三学生日益加重的各学科任务和并没有增加的学习时间之间的压力。

高三没有停歇,只有不断的前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这样一些严峻形势面前我们该如何来解决这些必然存在又必须要解决的矛盾呢?鲁迅先生说的好: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归是有的。办法总要比困难多。

为了解决上述矛盾,也是鲁迅先生的鼓励,还有高效课堂模式的实践,让我想到了我们的“学习小组”。除了可以在课堂45分钟发挥“学习小组”的功能之外,也可以把“学习小组”中讨论、交流、沟通、协作的功能延伸拓展到课余时间。于是我想到了“解析报告”这样一种正在探索中初见成效的学习形式。而我也主要是把它用在了每周的限时训练和测验之后的试卷问题反馈方面。

一、概念和目的

所谓“解析报告”是指每次练习测试之后“学习小组”将课堂上教师没有解析,但组员又确实存在问题的题目,在组长的组织下利用课后时间相互交流、讨论、帮助解决,并形成书面报告形式的文字材料。

不论是高考或是平时的测验,题目的设置都是有层次和梯度的。一般而言至少有60%的题是多数学生可以做到的,20%的题中等难度,还有20%左右的区分拔高题。我的初衷就是要求大家在课后时间通过组长的组织、组员的讨论交流、分工协作,最后完成前面说的80%的题目,或是60%的基础题。这基础中等类题目就学生的水平而言,大部分应该可以互相解决。这样一来既减少了教师在课堂45分钟花的时间,也更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效率,照顾大多数同学的需要。

希望通过撰写“解析报告”这种形式真正达到帮助同学高效利用课余时间,养成主动发现问题、积极讨论问题、认真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真正感受到同学之间牢不可破的友谊是来自学习上的竞争与真诚的帮助而非其他。让每个学生都能真切体会到自己在同学中的位置和可以发挥的积极作用,加强学生品德教育,帮助他们去学会交流积累知识和增加解题的经验和方法。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互助意识,提高沟通交流协作能力。

二、具体的实施要求

(1)此项任务由组长在课后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大家完成。

(2)“解析报告”中涉及的题目是老师课堂没讲,但小组成员又确实有问题的那类。为此组长在写报告之前就必须与组员有一个有效的沟通交流,做好文字的记录和整理工作。这样既能了解组员在哪些方面存在问题,又能有针对性的帮助解决问题。

(3)“解析报告”的完成并非完全是组长一人之责。组长在上交报告之前可以充分调动组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凝聚集体的智慧。在“个人组织,群策群力”的指导原则下将报告中的某一题或某几题交由小组合作解决。既锻炼了组长的组织能力,也锻炼了大家分工合作的办事能力。也让大家感受到个人与集体相辅相成的利害关系。

(4)“解析报告”的书写。该项是“解析报告”的关键内容。就是在写报告的过程中不能为了写而写,必须真正弄清楚错误的原因(课本基础主干知识点、审题能力、文言文阅读能力、材料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书写规范、概括归纳能力等)并能告知同学使其明白自己应该在哪些方面怎么下功夫,而且要有针对性的提出帮助整改建议。

(5)报告的效果如何还必须要有适当的监督,这个任务最好当然由教师自己来做最好。“解析报告”上交之后教师应该认真批阅点评并做好记录。

(6)“解析报告”是以组为单位,以组内的协作分工为主,当然也不排斥组间交流,共同提高,真正达到大交流、大辩论、大进步的目的。

三、实施后初见成效

(1)学生之间的交流逐渐频繁、热烈、真诚、坦白、高效。课余打闹嬉戏的时间被有效的利用。

(2)对于考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的认识越来越全面深刻,对自身在学习上的不足也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3)解题经验不断积累,考试方法、技巧的运用逐渐成熟。

(4)学生的思维角度开始有所拓展深化,思维能力也正在成长。

到目前为止,这样的“解析报告”的学习模式尚处于起步阶段,学生对此仍有一些看法。组长的组织能力如何培养,组员的水平差异客观存在,课余时间的利用率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等。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必须认真面对和解决的。教师在其中要做的事情不在少数,比如对组长工作的指导与培养,对组内成员问题的个别点拨等。

以上的方案和做法肯定有不足之处,有些做法也有待提高。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在实践中去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是最大的进步。

上一篇:古诗教学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沃土 下一篇:浅谈中小学生教育中应当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