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作文能力

时间:2022-08-04 02:12:47

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作文能力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在广大的农村中学,写作水平较差的学生往往“谈文色变”,无话可说,无文可作,只能东拼西凑,勉强成文。写作水平一般的同学,也只会人云亦云,毫无新意。长此以往,效果可想而知。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学生基础薄弱、缺乏兴趣、见闻不广、缺乏生活积累等,而最重要的原因是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没有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去启发学生。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呢?

一、丰富表象积累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这种新形象是通过对已有表象的分析、综合加工过程实现的。中学生的作文是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的结果,作文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对已有表象借助文字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可见,中学生想象作文的前提是,学生必须有丰富的表象储备。因此,中学语文教师要创造条件,采用多种手段,丰富青少年的表象。丰富中学生表象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接触自然、社会的过程中积累表象。青少年的生活环境,周围的事物,是学生表象的重要来源。教师要注意丰富学生的生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留心周围事物,勤于观察思考,逐步积累丰富的表象。

2、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表象。语文实践活动的过程,是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感知事物,形成表象。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参观、看展览、游览、看电影电视等活动,使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比较、分析和综合,获得丰富多彩的表象。

3、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积累表象。识字写字、口语交际、阅读和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是丰富学生表象的有效途径。汉语拼音中的字形教学,识字中字形、字义教学,经常利用关图、事物和形象化的材料;口语交际训练中的看图、观察事物、实验制作和听故事等形式;阅读教学者,让学生联系经验,练习具体场景、情境等理解词句,等等。这些都能够有效地帮助中学生丰富表象积累。

4、在积累言语的同时积累表象。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的想象往往以言语的形式(语音、文字)加以表现,发展青少年的言语能力,可以有效地提高青少年想象的水平。因此,中学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大量阅读,在积累词汇句式段落篇章的同时,使学生间接地看到许多生活中未曾见到的事物,从而丰富表象积累。

二、指导方法,掌握写作技巧

模仿是作文教学的必由之路。大凡作文都是从模仿开始的,课文就是提供给学生模仿的主要对象,学生从课堂学习中,认识到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方法和规律,掌握了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散文、诗歌等不同体裁的特点。积累了语言材料,懂得了文章的写作方法,然后仿写。当语言材料的积累、听说读写能力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之后,这才进入了创造的阶段。 学生喜欢用自己的方式来抒感,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写作情况,针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不同问题,适时传授写作技能,帮助解决具体困难,是培养差生作文兴趣的有效方法。常用做法有:启发思路,教给挖掘提炼素材的方法;帮助修改,使原作更加成熟;指导小结,总结作文成功的经验等。作文差的学生多数是不知道说什么,更不知道怎么说,刚开了头,便写不下去。对此通过谈心,引导挖掘生活素材,使之产生写作欲望;指导其列详细提纲,学会依照提纲把内容一层层表达充分。教师传帮的这种“面授机宜”的做法,对各类学生都是有益的,尤其是对差生。课堂上应该为学生提供互相交流、学习的机会,鼓励学生复述自己的腹稿,自己的审题、立意、选材、表达方式、布局谋篇等都可以说。在教师的指导下互相评价,然后取长补短下笔成文。作文完成后,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指导下评改作文并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三、立意要正确

立意有积极与消极、健康与病态、高尚与庸俗之分。中学生作文在这方面的常见病有观念陈旧甚至迂腐,以致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成为错误的观念。②心态扭曲,以丑为美。例如:有的学生赞美友谊以帮助群殴为依据。或写与同学竞争,由开始的自卑变为后来的打击、报复,最后因报复得逞而流露成功后的喜悦之情等。③情感迷茫。全文只是失落悲观情绪的展示,看不到健康心态指导下的行为转变。因此文章的主题需要展示观念正确、情感健康的自我。要做到这一点,需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选择能彰显真、善、美的内容。真的、善的、美的事物和观念是健康思想最直接的载体。如果真假不辨,善恶不明,美丑不分,自然就不是健康的思想。文章要体现真善美,并非假恶丑的内容不能入文,只是必须表明自己的正确立场。其次,培养乐观、积极、进取的态度。再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的世界观即是要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观看世界,反对封建迷信。正确的人生观就是指要以无私奉献为荣,以自私索取为耻的人生价值观念。正确的价值观就是对是与非、主与次等进行判断的内心标准。

四、角度标新,立意见新颖

写作文要学会多向思考,即对事物从不同的侧面进行思考,选取与众不同的角度去写作。而不是将思维停留在大家都习以为常的某个角度上。应心鹜八极,思接千载,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来拓展自己的写作思路。例如我初三的一个学生在一篇以“老鹰将自己羽翼刚满的幼儿一个一个扔下山崖,以锻炼其飞翔”为材料的作文中,他避开大多数同学选择的大谈母爱之伟大或教育之有方。而以《感谢你遗弃了我》为标题,以幼鹰的口吻讲述了自己艰难而困惑的成长体验。角度非常独特,这同只会顺着作文话题去写的学生相比就是一种敢于创新的表现,也是他的文章出彩的原因。

五、解放学生,摆脱被动

解放学生,使得他们尽快从被动接受的学习中走出来,给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主动体验的空间。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注意更新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让学生敢于主动体验,人们常说:“世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树叶。”其实,语文作文的学习更是如此,“一千万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的学习目标和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教师的教学方案,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学生不能用“一把尺”,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探究过程的体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样,学生在新课程学习中才敢于探究和体验,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事。在教学时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特别是对差生的评价要格外慎重,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鼓励他们探索和体验。

2.让学生乐于主动体验。

卢梭说过: “我们真正的老师是经验和感觉。”经验和感觉首先来源于亲身体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开展各种实践活动。

3.让学生善于主动体验。

新课程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要素,他们不仅指学习的,更指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使之成为课程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可以巧借生活之情,学生带着自己的体验去朗读课文,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产生情感的共鸣。

总而言之,今天推行的素质教育,就是要以人为本,转变教师的观念,激励学生主动学习。语文教学只有紧跟时展的步伐,虚心教导学生,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多深入、多观察、多体验、多积累、勤动笔,才能把学生带进文学的世界,创新性地提高学生语文作文方面的能力。

上一篇:坚持从严管理,是企业的安全之本 下一篇:不同基质配比对勋章菊生长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