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在日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2-08-04 01:19:40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在日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 在语言学习中,无论是第一语言,还是第二语言学习,都是需要通过“学得”和“习得”两种方法来获得并掌握的。从事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专家、学者更关注理论本身的研究,鲜有将之实际应用的论文出现。而语言本身就是一种交流与沟通的工具,提高学生的第二语言水平才是教学的根本目的。本文就论述了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在日语教学中的应用,并分析了其中面临的问题与克服的方法。

关键词: 第二语言习得 理论 日语教学 应用

一、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原理

(一)第二语言习得的特点

第二语言是相对于第一语言而言的,我们把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通过语言交际活动不知不觉地获得语言的方法称为“习得”。而大学中的外语教学就是第二语言习得,因此掌握第二语言学习的特点,对于利用这一语言规律进行外语教学十分重要。

第一,时间上滞后。对于学生而言,第二语言的习得是建立在第一语言习得的基础上的。

第二,学习者多为成人。对于第二语言的学习,很多是进入青春期才开始的,而日语学习,多半是从大学的相关专业入手的,此时学生已经是成人。

第三,易受第一语言干扰。学生在学习第二语言之前,已经掌握了第一语言,他们是通过已获得的第一语言的知识和科学的思维能力,来接触和使用第二语言的。由于课堂上学第二语言,课下使用母语,因此效果不佳。

第四,学习目标明确,动力较强。在大学的第二语言学习中,学生的学习动力似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目的,成人学习第二语言的目的具有多样性和可变性,根据学习目的不同、学生年龄不同,产生的学习动力也不同。在教师严格的督促和明确教学目的的指导下,以及将来就业或继续深造目标的指引下,学生的学习动力较强。

第五,第二语言输入与教师指导密切相关。学生要在较短的时期内,掌握目的语,因此输入内容一般以教学大纲为准。学校的教室是学习的场所,具有一定局限性,具体输入情况各异,第二语言学习的成功与否跟老师的输入方法的正确与否很有关系。

第六,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的获得有负迁移的作用。学生在学习第二语言时,大脑中已贮存了大量的概念,已经形成了一个跟思维能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完整的语言系统,能够按照一定的语言规则,把有关的词语组织起来,表达各种复杂的思想。但弊端是第一语言的某些特点、原有的生活经验和民族习惯,在某些方面、某种程度上,对习得第二语言有干扰,甚至起到抗拒作用。

(二)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1.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应用流程

从理论上讲,第二语言的学习要经历以下过程(如图所示)。学生先从外界接受第二语言的信息,这些信息稍高于学生的理解水平(即“i+1”)。学生根据语境和已有的知识框架,能够理解所接收的信息,在脑中形成暂时记忆,存为潜在知识,再成为语言输出的内容,根据外界对其语言使用情况的评价,对二次输入起到促进作用。如此形成良性循环,可提高学生对第二语言的掌握程度。

2.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教师的要求

(1)给学生大量的“i+1”可理解的输入。

(2)让学生利用背景知识,预测接受输入。

(3)训练学生通过前后文,进行推测。

(4)尽可能增加输入的次数,每次设定新的目标。

(5)关于输入的内容,尽可能让学生做出各自的反应。

(6)让学生注意到“1”这部分。

3.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如何应用于教学

第一,保证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的每个环节能够有效联接,发挥应有的作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明确每个环节所应达到的目的。不再出现仅仅重视知识点的传授,而不考虑学生能否消化、吸收的现象。

第二,重视第二语言习得中每个环节的作用。导入时,要注重加入背景知识,引导学生对输入内容的预测和推测,对输入内容的难易程度,输出的情况反馈等。

第三,改变上大课的模式。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不同,高低搭配,进行分组,以组为单位,展开课堂互动,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第四,以多种形式,对学生输出内容进行评价。教师的点评应以不伤害学生自尊为前提,用正确的内容使学生意识到自身错误,对发言者进行点评。

第五,营造更加人性化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均能参与其中。

第六,对考试内容加以改进。改变仅仅对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的考查,增加对学生应用能力的测试。

二、日语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在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指导下的改进办法

(一)日语教学面临的问题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要面临不少问题,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第一,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不高。在第二语言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分重视输入,而忽视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体系,对输入内容预测与推测。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专业学习的人数不断增加,教师在课堂上,如果按照传统教学方法,就很难兼顾到所有学生,并忽视学生对第二语言掌握的程度,导致教学目标难以完全实现,严重时,会导致学生的两极分化。程度好的学生对课堂内容丧失兴趣,而程度稍差者却难以掌握教师传授的知识。

第二,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太注重评价的方式与方法,导致学生丧失自信,进而厌学。在第二语言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态度极为重要。由于母语及自身学习习惯的影响,并非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在课堂上配合教师的教学,因此如何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三,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善,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在下降。语言学习从根本上说,较为枯燥,而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如果不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学方法加以改进,不将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以多种形式用于教学过程中,教学将事倍功半。

这些问题在日语精读教学中较为突出。以往面对30余位基础参差不齐的学生,教师除了采用“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外,并无良方。即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加入即兴演讲、随机提问等环节,来增加学生输出语言的机会,但是如不能将上述方式有效结合,形成良性循环,就会导致输出知识点的难度,使其远高于学生可接受的输出能力。

(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改进的目标

1.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能够应用于教学实践,对日语专业课教师自身的素质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第一,教师应主动将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应用于实际教学。该理论对教师自身素质要求很高,教师应不断完善和丰富已有的知识。

第二,变“用嘴”教学为“用脑”教学,不仅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而且要对每个学生建立完整的教学档案,及时掌握学生们的学习状况,做到因材施教。

第三,教师应采取各种方法,保证学生能够参与教学的每个环节。

第四,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做好课前准备,使学生能够有意识地寻找与课堂教学相关的背景资料。

第五,为保证教学质量,教师应对学生课前准备及课后作业做硬性规定,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改进的目标

首先,教师授业不能再囿于课本知识的范围。根据第二语言习得的理论,教师应对所传授的知识全面、深入了解,这样在课堂导入过程中,才能有的放矢,不致偏离输入内容。教师必须改变“上课来下课走”这样的育人模式,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应准确认识,才能因材施教。

其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参与甚至主导整个课堂教学过程。通过输出环节,学生找出自身不足,明确学习目标。

再次,营造教学相长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调动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使学生在参与中,能较准确地使用第二语言。

最后,通过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在教学中的实践,学生不仅在课堂上,而且在课余,可以有意识地运用这一理论自我学习,化有形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终生受用的学习方法。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浅析日语网络用语的构造特点 下一篇: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障碍性诊断与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