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高校图书馆与科技创新的关系

时间:2022-08-04 12:23:00

谈谈高校图书馆与科技创新的关系

摘要:高校图书馆,一方面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门,是高校创新的重要信息资源中心,另一方面作为社会部门的图书馆,更是社会创新的信息积聚和流通中心,它对科技创新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科技创新;优势;途径

建设科技创新体系,根本任务就是要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创新资源由分散状态向创新主体集聚,畅通创新要素流动渠道,建立产学研合作战略联盟,提升创新体系的核心竞争力。高校作为产学研合作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科技成果产出、创新性信息资源保障等方面发挥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其中高校图书馆,一方面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门,是高校创新的重要信息资源中心,另一方面作为社会部门的图书馆,更是社会创新的信息积聚和流通中心。

一、高校图书馆参与科技创新的独特优势

图书馆作为一种社会信息机构,从它出现之日起,就把积聚人类知识信息,传播信息自由作为基本的职能。国际图联1975年将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职能概括为四条:(1)保存人类文化遗产;(2)开展社会教育;(3)传递科学信息;(4)开发智力资源。图书馆馆藏的丰富多样的信息资源已经成为社会主体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基本源泉。相对于社会图书馆而言,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的伴生物或附属物,它因高校而生,伴高校而长,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直扮演着为高校教学、科研服务,为师生服务的角色,有着信息生产、信息储存、信息传播等重要信息功能。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信息文献的集中地,存储着大量的文献信息,其信息优势是其他信息机构所不能比拟的。

(一)存储信息内容的先进优势

科技学术信息,是人类科学技术研究的最新的前沿信息,代表着科技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最先进方向。只有充分了解和认识科技发展的最前沿信息,才能推动科技的尖端创新,否则如果对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信息获得不全面,投入大力资源做出的所谓“创新”,可能就是重复他人创新成果的无意义劳动。可见,充分掌握科技研究的前沿学术,全面了解科技创新动态,是成功推进科技创新的一个关键前提。

高校图书馆的存储资源,就是以学术信息为主要内容的,因为高校不但是一个教育机构,更是一个科研机构,全面充分的学术信息是高校科研工作的基础条件。首先,高校图书馆存储有不断出版更新的各专业学术期刊和著作,及时反映着国内外科技研究的最新学术成果。其次,高校图书馆中的电子学术资源,连接着世界各大学术信息数据库,充分反映着国际科研的前沿信息。再次,高校图书馆存储的国内外科技学术交流和学术报告资源,更是在科研成果尚未公开发表前,提前反映科技创新的前沿动态。

所以,高校图书馆存储着反映世界科技创新前沿的学术信息,具有先进的信息优势。

(二)积聚传播信息的技术优势

此外,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促进了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建立,使得信息资源的传递更加快捷。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数字图书馆逐步兴起,围绕数字信息的描述、揭示与服务成为现代高校图书馆的基本职责。美国图书馆界的权威FOX认为“数字图书馆是一种有纸基图书馆外观和感觉的图书馆,但在这里图书资料都已被数字化并存储起来,而且能在网络化的环境中被本地和远程的用户存取,还能通过复杂和一体化的自动控制系统为用户提供先进的、自动化的电子服务。” 也有学者认为,高校数字图书馆不但实现了馆藏数字化和信息服务数字化,还具有信息收集、加工、整理、保存和服务的基本功能。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在高校图书馆工作中的广泛应用和深入发展,促成了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不断数字化,使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积聚传播具有了先进技术优势。

(三)多层次、一站式的服务优势

随着信息服务所依赖的信息资源由单一的馆藏文献资源向网上信息资源与电子资源并存的转变,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也由以提供馆藏文献信息为主体转变为以组织和提供网上信息资源为主体。

高校图书馆不断追求服务创新。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资源类型、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和技术方法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高校图书馆顺应这种变化,积极研究用户特性,探索多层次的服务模式,通过集成资源、技术和服务,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的服务。具体的服务模式包括个性化定制服务模式、基于学科馆员的数字参考咨询服务模式、面向学科及科研项目的学科门户服务模式、面向特殊群体和特定领域的定题服务模式等。

因此,高校图书馆对服务方式的不断探索和优化是其他信息服务机构所不能比拟的。

二、高校图书馆参与科技创新的主要路径

高校图书馆参与科技创新的信息、技术和服务优势,主要是通过实际地参与科技创新体系而充分发挥出来。概括说来,服务高校、企业和地方的科技创新,是高校图书馆参与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主要路径。

(一)参与高校科技创新

在整个国家创新体系中,高校科技创新系统起着基础性的作用。要使这个系统高效地运行,需有很多支持的子系统。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支持系统之一,就是高校科技创新系统。作为一个支持系统,高校科技创新系统在近100年来的发展中,对整个社会的科技创新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科技创新的迅猛发展,高校的这种作用越来越重要,越来越突出。但是,高校科技创新系统本身却又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的功能发挥又需要有高校图书馆的支持。

提供高校科技创新的基础知识信息资源。在高校科技创新体系中,高校图书馆所具有的资源和渠道优势是其它系统所无法替代的。高校图书馆拥有的资源不仅有信息资源(提供时实、有效的信息),而且有环境资源、人才资源和文化资源等。高校图书馆以及为高校科技创新所提供的纸制图书期刊、数字资源、科研信息、科技查新等,是高校科技创新所必须的要素,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必要的科研信息资源和保障体系,是高校科技创新系统和科技创新活动所不可缺少的信息要素。

(二)参与企业科技创新

2002年国家教育部颁发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第一条就明确定义:“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第二十一条又规定:“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面向社会的文献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可根据材料和劳动的消耗或服务成果的实际效益收取适当费用。”由此可见,新规程明确了高校图书馆在这一特定时代的新的定位,它不仅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还是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企业作为高校图书馆间接或直接面向的社会服务对象群体之一,理所当然应该纳入其服务范畴。

首先,高校图书馆可以与企业行政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与企业三向联合,打造企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和网络,尤其要着重收集区域内经济与产业政策信息,开发、建立与企业相关的各种经济专题信息库,为企业的信息服务提供源头活水。

另外,高校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全球信息网络,保障企业自主创新走向国际化。国内外、国际间的图书馆联盟和协作网络集成了全球资源系统,蕴藏着巨大的知识、信息和智力资源。高校图书馆可以以此全球信息网络系统为依托,面向企业开展信息服务,充分调动和发挥全球信息资源的巨大优势,保障科技创新能力的国际化。

(三)参与地方科技创新

目前,高校图书馆对地方企业提供科技创新服务,已经具备了服务的能力和条件,文献资源结构合理、藏书种类多样、电子资源丰富、音响设施齐全。面对地方科技发展,高校图书馆也应该发挥馆藏优势,开放思想,树立新观念,用现代化手段管理图书馆,突出图书馆文的献信息职能,拓宽服务领域,使资源真正被社会所利用,将高校图书馆资源向地方科技人员开放。当前,高校图书馆都建立了虚拟信息资源并形成了资源共享,使得参考咨询服务对象全球化,使得读者获取知识的方式和途径多样化。另外,高校图书馆还能够密切结合地区特点,提供生产、科研等方面的文献资源,使得高校图书馆扮演着地区活动中心、情报中心、学习中心等多种社会角色。

利用信息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地方智库的作用。高校学科齐全,学者、专家多,这些学者、专家利用图书馆掌握着当今的第一手信息资料,达到高、精、尖水平。高校图书馆在宏观经济中,在各级政府的支持和指导下,发挥智库作用,定期召开高级研讨会,组织专家学者协助各级政府制定经济发展规划和地方科技创新发展战略。

为地方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高校图书馆是继续教育、培养多层次人才的最佳场所,所以为地方科技创新培养创新型人才也是高校图书馆的一个重要职能。高校图书馆可借地利之便,为本校和所在地的成人教育学员提供服务,还可以结合本校专业特点,举办各类型的培训班,这样,既可充分利用场地及馆藏文献,又在拓展图书馆教育职能的同时创造了一定的社会效益,为地方科技创新培养一批批高水平的、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三、面向科技创新的高校图书馆建设

高校图书馆若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参与到科技创新体系中,最根本的还是要加强自身建设,完善和优化自身信息服务功能。

(一)围绕科研需求进行信息资源建设

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重点应放在:加强重点学科核心期刊的采集,适量增加博士用书及重点学科和交叉学科方面的新书及核心期刊,适当加大外文文献的选订比例。加大国内外数据库的选购,注重专业及特色数据库建设。同时,要加强馆藏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整合馆内已有资源,建立相关的专题数据库,特色资源库等。高校图书馆应根据科研项目研究的需要,跟踪互联网上各学科研究的动态信息。加强网络信息资源的馆藏化建设。应主动做好网络信息的搜集、整理和维护工作。

(二)加强科技创新的主动服务意识

高校图书馆要树立馆员主动为用户服务的意识,变被动为主动,主动和用户沟通,去了解用户的信息需求,提供更高效的服务。馆员主动向读者介绍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与服务,提高图书馆资源利用率。坚持“读者第一”、“用户至上”的服务原则,才能更好地为科技创新工作服务。

(三)建设复合型科技创新专业服务队伍

高校图书馆服务科技创新需要复合型的人才,图书馆员除了具备图书馆学、目录学、情报检索学等理论和技能外,还需要掌握计算机和网络应用技术,能够熟练掌握和操作各种图书馆服务软件;图书馆员要有较高的外语水平,能熟练地查阅国外文献信息,并能准确地表达和传递信息内容;图书馆员还要有较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准确及时提供科技创新最新动态信息。因此图书馆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对图书馆员进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培训,并通过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不断更新图书馆员的知识结构和技能,培养一批具有远见卓识的信息管理和科技创新服务人才队伍。[8]

四、结论

信息流动是制约科技创新的关键要素。作为重要的信息积聚和传播部门,高校图书馆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信息、技术和服务优势,推进科技创新信息的流动传播速度,全方位参与到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来。同时,适应参与科技创新体系的新要求,高校图书馆也需要“苦练内功”,强化自身信息资源、服务意识和人才队伍建设,如此方能更有效地胜任服务科技创新的新使命。

上一篇:访谈式教学在高校思政课中的运用探讨 下一篇:试论新会计制度下的会计信息质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