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研究综述

时间:2022-08-04 12:19:16

改革开放以来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研究综述

摘 要:自改革开放至今,在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教育理论研究方面经历了三个重要的研究时期,且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业指导方略,就整体而言,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呈现出了发展成绩,形成了自身的基本特征,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是必须要注意,作为一门新兴的研究领域,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教育在研究视角上更加应该学会立足现实,t望未来,只有如此,方能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教育在未来研究道路上实现的新发展。

关键词:改革开放;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相关研究是伴随着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发展所进行的一系列反思过程,并逐渐形成一门新兴科学,针对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所提出创业教育是在改革开放中萌生,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得到了充实与发展,实现了从宏观向微观、抽象向具体的转变,并逐渐成为了具有高职特色的创业指导研究体系,其体系研究的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即科学化研究时期、体系化研究时期以及精细化研究时期。在这三个时期的发展过程中,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形成了独特的具有针对性的特点,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与其他层次的高等教育相比,虽然两者之间具有相通性,但是在历史的实践中,高职院校的职业性特点,一般来说,“高职院校以行业来划分专业,本科院校则是以学科大类划分专业。高等职业教育是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的一种新的高等教育类型。与一般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类型、培养目标与教学特点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具有高职教育自身的特色。本科院校所面向的不是具体职业而是某类行业,培养的是行业的高级专门人才,专业口径较宽,适应面较广。不但要求有一定的理论水平,而且应当加强通识教育。同时对于一般生产流程、多种工艺,都要有所了解和掌握,但不可能都很熟练。”[1]本科和专科培养人才的目标、模式的差异决定了在创业教育方面的培养路线的不同。

一、前期科学化研究时期(1978-1990年)

在1978年至1990年这一段时期是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科学化研究的起步与形成时期,伴随着“抓革命、促生产”,努力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的高潮以及1980建立经济特区政策的提出,这一时期人们的思想涌动,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创业这一概念,但是在这一时期很多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出了创业的精神,国内学者开始逐渐关注一批先行创业人士的事迹;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号角以及高等教育的复兴,其中高职院校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1980年,天津职业大学创办,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大陆出现的第一所除师范类职业技术学院之外的综合类高职院校,在我国高职院校发展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1980至1985年之间高职院校在职业大学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等方面实现了飞速发展,根据文献统计,1988年高等专科学校增至477所。[2]随着高职院校数量的增多,学生人数规模的扩大,国内学者开始将创业与教育结合,从此国内学者开始在“职业”二字上进行探索与研究,并提出和引入了许多著名的职业理论,根据现有的文献资料考证,我国首次提出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是1987年罗家宾撰写的《试论对大学生进行艰苦奋斗教育》一文,该文引用了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作出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指出:“我们是发展中国家,工作、生活条件还不能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要发扬艰苦创业、艰苦奋斗的精神,去攻关,去创造。”[3],但是该文并没有提及如何对指导大学生进行创业。我国创业教育真正的提出是在上世纪1989年代末期,国内的著名学者胡晓风等撰写的《创业教育简论》[4]为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教育的研究打下了基石,代表着创业教育作为一门科学步入到了人们的视线之中。

二、基础体系化研究时期(1991-1999)

在1991年之后,我国的高职教育规模越来越大,基本能够满足人才教育的需求,但是随之而来的则是由于结构失衡而导致的部分专业人才市场供应过剩的问题,再加之自1991年之后,由于经济全球化,以及以电子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改变了整个世界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以及职业结构,再加之我国经济体制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的建立,我国社会对人才需求和企业用人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呈现在人们面前,并在社会中引起了高度的关注与社会反响,在这一时期创业教育业逐渐被人们所认同,鼓励大学生创业成为了新时期的主旋律,一批相关的研究成果也随之产生,根据在中国知网的数据统计,在1991年至1999年之间,出现了关于创业教育的成体系研究,涵盖内容包括之多,包括了创业教育的基本概念、基本范畴、基本框架、创业模式、创业目标等众多精辟论述,在1991年至1995年之间,国家在创业教育方面形成了众多的学术研究成果,通过中国知网检索,这一时期最著名的研究学者是江苏教育科学研究所的毛家瑞,其主持撰写的《关于创业教育的若干问题》、《创业教育的目标、课程与评价》、《继续教育领域实施创业教育项目研究报告》、《素质教育与创业教育》、《农村教育综合改革与创业教育》、《创业教育系列丛书》等是我国创业而教育体系化研究的重要基础,为创业教育以后的研究工作构建了一个粗略的框架[5]。而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体系化开始出现是在创业教育体系化之后,在创业教育基础理论体系研究基础之上,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研究也迎来了新的发展,1997年,余祖光首先以职业教育创业教育为题,在职教论坛上发表了《在职业教育领域开展创业教育》一文,成为了首篇以职业创业教育为名的文章,随着在1998年教育部提出要“多渠道、多规格、多模式发展高职教育”,提出高职学院要积极探索以职业能力教育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1998年清华大学响应号召,成立了创业研究中心,开始了对创业教育的探索。此外,我国在1999年公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也提出:“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产业”,这些都极大的促进了高职学院创业教育的体系化研究形成,1998年至2000年之间高职学院创业教育的文献期刊资料有198篇,其中多数集中在基础理论研究领域,如涂永华撰写的《创业教育在技工教育中的必要性》(1998)、赵志群撰写的《创业教育――就业新形势下职业教育的新任务》(1998)、李沙黛撰写的《职业学校必须实行创业教育》(1998)、周振波《创业教育:解决高职生就业问题的金钥匙》(1999)、李建求《高职院校实施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及其对策》(2000)等,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开始逐渐走上高职教育的舞台,基本形成了高职学院创业教育的基础体系化研究。

三、多元精细化研究时期(2000至今)

在2000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首次直接以创业教育作为文件标题,具有发端意义。该意见指出“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在2000年高职院校也迎来了新的基于与挑战,所谓基于即2000年,教育部开始启动国家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建设项目,为高职院校的发展带来的新的发展契机;所谓挑战即由于本科院校扩招以及生源逐年减少的发展问题,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与竞争力,高职院校在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开始注重学习本科学院,实现从就业指导向创业指导转变,多数高职院校制定了一系列以创业教育为主导的高职学生创业服务体系,国家和地方政府也相应给予了创业政策支持、场地支持,为高职学生创业教育研究的精细化提供了现实基础。研究精细化具体体现为首先是方向的精细化,其次是研究范畴的精细化,再次是研究方法的多样化,在研究体系上也出现了概论性、分论性、总论性等研究。

在2000年至2012年期间,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文献研究总量也呈现出了飞跃在近13年的研究情况来看(图表1),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研究呈现突飞猛进的趋势,年增长率最高的出现在2000年至2012年之间[6],2000年至2014年之间研究增幅量较小,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创业教育方面,但是在高职创业教育方面涉及的主题较少,在2005年至2012年之间,关于高职创业研究总量的开始突飞猛进,总量有所增多,但是在创业教育研究大范畴中所占的研究比例却相对增进不足,如2004年关于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的研究文献共计19篇,占到当年总创业教育文献资料(151篇)的12.5%,2012年关于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的研究文献共计237篇,占到当年总创业教育文献资料(1409篇)的16.8%,增幅度仅为4.3%,年增幅度仅为1%,由此看出虽然在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研究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发展幅度不高,研究文献资料总量不足仍然是今后制约高职院校教育创业发展的瓶颈。

2000-2012年高职学院创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研究文献总量对比(图表1)

总之,就目前研究现状来看,精细化研究范围主要涉及创业教育方法论、课程体系建设研究、途径研究、师资队伍建设研究、政策研究、实践教学研究、网络平台研究、高职学院创业教育目标定位研究等多方面,缺少创业教育的个案研究,在现有文献研究中,进行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个案研究以及文献综述类研究的总量寥寥无几,出版的著作也较少,这成为精细化研究重要发展方向,笔者认为,在今后针对高职学院创业教育的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应该审时度势,尊重规律以及立足现实基础上,大胆探索,积极研究,在未来的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教育中,其更应该关注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的创业指导教材建设、要立足于社会企业需求,更加注重调查的个案研究、要更加以国际化的开放视野去构筑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从而实现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的新发展。(作者单位:1.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2.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2015年广东省高校德育创新项目《产教融合背景下民办高职思政课协同育人创新探索》,编号:2015DYYB008

参考文献:

[1] 彭秋发,孙占学.一般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研究[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5,(02):194.

[2] 郭俊朝.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高教研究,2008,(02):59.

[3] 罗家宾.试论对大学生进行艰苦奋斗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1987,(02):65.

[4] 胡晓风,姚文忠,金成林.创业教育简论[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04):1-6.

[5] 赵金华.中国高校创业教育20年回顾评析[J].高校教育管理,2012,(06):100.

上一篇:笑话做素材 记录开心事 下一篇:半命题作文“童年――”写作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