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实施校系二级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探讨

时间:2022-08-03 11:48:28

高职院校实施校系二级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探讨

摘要: 随着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迫切需要实行新的内部管理运行模式。积极探索建立高职院校校、系两级管理体制的有效途径,对于激发二级系部办学活力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如何把握高职教育规律,构建适应高职院校的二级管理体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思考,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expanding of the scal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t is an urgent need for a new operation mode of internal management. Actively exploring the effective ways to establish university-departments two-level management syste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s great significance to inspire vigour of running a school and competitiveness in second department. This paper has taken a more thorough ponder on how to grasp the law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establish two-level management syste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Finally it propose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关键词: 高职院校;二级管理;系部职能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two-level management;department function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0-0292-02

0 引言

高职院校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不断地扩大建校规模以及招生数量,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让高职院校的管理体制改革适应学校发展规模的要求。而实行校系的二级管理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为了有效的运行校系二级管理体系,必须转变学校的管理职能,合理分权和授权,降低管理重心,适度地下放权力,加大系(部)的责任,使系(部)的责、权、利有效地统一起来,充分调动系(部)办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推动学校全面提升整体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1 高职院校实行校系两级管理体制的必要性

第一,适应高职院校规模扩大的需要。高职院校的招生数目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而不断的迅速增长。2012年院校的数量已经达到了1200余所,在校生规模达到了1200余万人。目前大多数院校的办学规模都达到了6000~8000人,有的甚至上万人,因此,常规的一级管理很难适应这样大规模的院校。为了有效的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就产生了校系两级管理体制。实行院系两级管理能够有效的缩小院系管理者的管理跨度,将系部作为办学的主体,从而分散了工作压力,可以在谋划整个学校长远发展的问题上使用更多的精力。

第二,提高管理工作效能的需要。实行校系二级管理模式后系部拥有相对独立的人事以及财务等方面的权利,而学校负责制定长远性的规划以及方针政策,对系部实行宏观管理和监督,而系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学校整体政策的指导下制定具体的政策。这样就充分调动了系部配置资源的主动性以及合理有效性,从而提高了学校整体的管理效能。

第三,是高职院校推行学分制的需要。传统的学年制教学管理存在管理环节多以及管理成本高的弊端,并且抑制了系部办学的积极性,学生缺乏主动性以及自主性等,从而培养的学生缺少就业竞争力。为了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很多高校都实行了学分制,学校不但有了更灵活的培养方式,同时学生也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因此,为了有效的发挥系部办学的积极性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更多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学校必须给系部更大的管理

权限。

2 高职院校二级管理体制改革应重点把握的内容

一是明晰管理层级,正确处理好分权与授权。学校应根据办学目标全面放权,调整管理层次、合理分配权力、优化职能部门管理职能与权限、扩大系部权限范围,让系部从自身工作职责和责任考虑事情,充分发挥系部的潜力。做到抓大放小、授权管理,学校主要管理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负责宏观管理、统一协调、检查与评估等工作,对系部实施目标管理,加强目标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如对招生、就业不好的专业提出警告,对教师的学历要求提出建议;作为学校职能部门,在招生、学籍管理、就业、培养经费、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要给予系部充分的自,如在开发课程、教师招聘、经费开支等方面。

二是优化资源配置,正确处理好内部与外部资源。高职院校在发展的过程中,应对整个学校的教学资源进行优化,由系部自主聘任外聘教师,自主选拔系部管理人员,决定专业的招生数,自主制定本系部的各项规章制度,让系部成为办学资源配置的主体,使资源配置与教学活动充分接近,使学校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发挥最大效益,充分调动系部开拓资源、合理配置资源,充分利用资源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校对各系部的资源配置应以宏观调控平衡协调为主,使处室和系部管理和谐顺畅,办事高效,最终使学校的内部管理水平得到提高,适应学校发展的要求。

三是加强目标管理,正确处理好直接与间接管理。校系二级管理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是提高管理效率,盘活办学资源,激发办学活力。为此,要强化目标管理,通过考核实现预期目标,切实转变管理方式。学校应由过程管理、具体管理转变为监控管理,向“有限管理、责任下放、服务系部”转变,努力形成两级管理、规范运作、职责分明、提高绩效的良好局面。同时做好间接管理,在合理界定校、系事权的基础上,下放相应的人事权、财务权、物力配置权,学校只进行宏观控制,间接管理,如控制学校招生规模,审核全校开设专业数量,不直接插手系部具体事务,系部围绕学校总体要求,在课程、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践教学基地等方面进行直接管理。

四是改革分配制度,正确处理好平均与绩效分配。绩效考核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和指标,采取科学的方法,对各级人员完成指定任务的工作业绩和效果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由于学校工作的特殊性、效果的模糊性、结果的长期性,可能产生评估指标不科学、评估过程不准确、评估结果不客观的现象,必将导致分配制度改革的失败。因此,确定学校发展目标、科学设计指标评价体系、选择可操作的评价内容是分配制度改革的关键。分配过程既要让教职工充分参与,考核细化,引入竞争机制,体现绩效的激励效应,又要实现同岗分级、一岗多薪,绩效挂钩、责权对等,改变绩效工资平均化处理的方式,真正打破干多干少不一样、干与不干不一样的局面。

3 高职院校二级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与对策

一是明确改革的总体思路。积极探索“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和办法,以激发系部活力为核心,以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有利于系部及专业发展、有利于学校发展为基本原则,深化校系二级管理改革,实行目标责任制,进一步调动教学系部积极性,增强办学活力,实现学校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坚持按照“整体设计、分步实施,突出重点、逐步完善”的总体思路,理顺校系两级管理关系,做到责、权、利统一。强化二级管理,推进重心下移,调整确立校系二级各自的管理权限与职责。学校各职能部门相应进行工作调整,切实履行职责,积极给予支持和配合。在实践运行中,建立健全二级管理规章制度,不断完善校、系部、教研室两级管理三级运行新体制。

二是落实人事分配管理权限。系部要自主制定相应的岗位职责及任职条件,在核定下达的指标限额内,负责本系部专业技术职务的推荐和评议,以及六级及以下专业技术岗位的聘任。根据学校有关方面指导性政策,在校方划拨的校内津贴、创收的经费中自主制订教学、科研、教辅、管理人员津贴的考核、发放办法,并接受学校指导和监督。如负责系部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并组织实施,在核定编制内按学校规定自主确定引进人选并做好考察、联系工作;负责系部的师资培训工作,根据年度教师培训计划,自主安排培训人员,自主管理使用师资培养费;负责本系部教职工的考核、奖惩和奖励人选,以及对职工转正、定级的考核,有权提出辞退、辞职的意见,报学校审批后执行。

三是落实财务工作管理权限。系部要依据学校财务管理办法,制定符合系部实际的财务管理办法,明确有关财务决策、民主理财、预算收支、内部分配、资产管理、经费审批和财务公开等方面的规定。系部对学校下达的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等实行总额包干、超支不补,节余留用;对专项经费,实行专款专用。按照学校财务要求,编报系部年度预算。系部在编制和实施预算时,须体现学校根据发展的需要和教学评估的要求等提出的控制比例。系部根据专业学科建设要求,组织专项经费的项目申报,并负责专项经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经费安排和使用。系部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组织各项收入,所有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学费和住宿费的缴费情况与系部经费的核拨挂钩。系部的经济活动接受学校财务、审计、纪检部门的监督。

四是落实教学工作管理权限。系部要按课程归属做好本的课程安排,及时向任课教师公布课表,并做好日常调、停课管理以及期中、期末正常考试工作。抓好本系部学生的学籍成绩管理、学籍注册工作。围绕专业建设,制定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做好新专业的申报论证工作;不断修订完善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深化培养模式改革,打造人才培养特色。围绕课程及教材建设,制定课程及教材建设规划,及时修订和完善课程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并报教务处备案后实施。围绕实验室建设,制定实验室建设规划,加强实验项目开发,提高实验设备利用率,以及实验室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工作。同时,积极做好校级以上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申报推荐工作,检查和督促已经立项的教改项目的研究工作。切实推进教学改革,检查和督促好各系、教研室的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活动的开展情况。制定完善本系部的质量保障体系,并与学校的质量保障体系形成有机整体。

五是落实学生工作管理权限。系部要根据学校学生工作有关政策、规定,负责学生的教育、服务、管理工作。提出本系部年度招生计划方案,报招生部门,同时提出各专业招生计划比例和人数;负责本系部源计划、就业计划的核对;提供本系部招生宣传材料,组织教师积极参与各项招生宣传、咨询活动。承担学生的就业工作,包括就业指导和教育;联系用人单位、组织招聘会或参加学校招聘会等。负责对本系部辅导员的选聘、管理、培训、考核和奖惩;对学生做出综合评价、奖学金发放及相应的奖惩,报学校备案。同时负责制订系部学生工作的实施细则、学生工作年度计划和年度总结;及时处置学生中的突发事件;

参考文献:

[1]张建.基于工学结合的院系两级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思考[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

[2]马能和.高职院校推行校系二级管理体制改革的认识与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3).

[3]陈国锋.高职院校二级管理:运行现状与发展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3).

[4]汤飚.高职院校实行二级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

上一篇:湿地摄影胜地 三江平原湿地 下一篇:今日中画幅:中画幅胶片相机 中画幅胶片相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