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

时间:2022-08-03 11:47:21

引起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1-0225-01

【摘要】目的 分析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相关因素并探讨其护理对策。方法 选择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180例,回顾性分析两组年龄、性别、心理应激、手术原因为良性或恶性疾病、手术方式、手术时间、伴发疾病、术后不良饮食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并探讨胃瘫的护理对策。结果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与患者年龄大小、手术方式、手术时间长短、有无基础疾病、有无心理应激因素、术后有无不良饮食习惯等方面显著相关(P<0.05或0.01),而与患者性别、手术原因为良性或恶性疾病无关(P>0.05)。结论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相关因素主要有年龄大小、手术方式、手术时间长短、有无基础疾病、有无心理应激因素、术后有无不良饮食习惯等;针对上述危险因素实施个体化护理措施,对患者术后恢复、胃瘫预防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胃大部切除;胃瘫;因素;护理

胃瘫(Gastroparesis)是腹部手术尤其是胃大部切除术后常见近期并发症,是胃大部切除术后继发非机械性梗阻导致的胃动力紊乱综合症[1-2]。近年来随着外科技术的提高,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已明显降低,但胃瘫一旦发生,常持续较长时间,使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3],且缺乏特效治疗措施。笔者回顾性分析了120例胃大部切除术后60例合并胃瘫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胃瘫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胃肠外科2007年4月-2011年5月行胃大部切除术患者180例,其中男127例,女53例,年龄47-72岁,平均年龄(59.7±15.2)岁;134例为恶性肿瘤,47例为良性疾病;行BillrothⅠ吻合术者117例,行BillrothⅡ吻合术者63例。所有患者术前均为接受放、化疗。其中60例合并胃瘫,胃瘫诊断依据为:①经检查无流出道梗阻;②无水、电解质平衡紊乱;③术后胃引流量持续1周以上≥800ml/d;④术后无影响平滑肌功能药物使用史;⑤无糖尿病、结缔组织病、甲减等导致胃瘫的基础疾病病史。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60例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者作观察组,另120例作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心理应激、手术方式、手术时间、伴发疾病、术后不良饮食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1.3 统计分析 使用SPSS13.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率的比较用x2检验,均数比较用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回顾性分析发现,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发生与患者年龄大小、手术方式、手术时间长短、有无基础疾病、有无心理应激因素、术后有无不良饮食习惯等方面显著相关(P<0.05或0.01),而与患者性别、手术原因为良性或恶性疾病无关(P>0.05)。详情见表-1.

3 护理对策

针对上述相关因素,给予相应的护理对策:

3.1 缩短手术时间:结果中可见,胃瘫与手术时间有关,完善术前准备,提高护理人员术中操作水平,并对参与手术护士合理、明确分工,使之在术中完美配合,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4]。

3.2 基础疾病:基础疾病在胃瘫的发生重起一定作用,故患有基础疾病患者应积极处理,根据患者健康状况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使基础疾病不影响手术及术后恢复。

3.3 心理护理:胃瘫属于功能性疾病,从结果可见本病的发生与心理应激有关,术后应通过积极沟通并辅以心理疏导,使患者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有利于术后恢复及胃瘫预防[5]。

3.4 胃肠减压:胃大部切除术后需禁食并进行持续的胃肠减压,以降低胃平滑肌张力,使残胃充分休息,利于手术切口愈合及早期胃张力恢复。需注意:①胃管畅通,内容物及时抽空并注意液体量、色;②准确记录24h出入量,注意补充液体及电解质,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3.5 营养护理:因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患者需禁食、胃肠减压,常伴营养不良甚至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术后7-10天即开始胃肠内营养,防止胃肠黏膜萎缩及肠道菌群失调,加快恢复。

4 讨论

关于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发生率,因诊断依据不同,报道的发病率也不同,约在0.3-10.0%之间[6-7]。该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胃大部切除术后恢复胃肠蠕动3-7天,拔除胃管常规进食时出现上腹部饱胀感,伴呕吐,吐后症状减轻,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可有轻度脱水,腹部无明显压痛,胃区振水音(+),叩鼓。本病发病机制多认为是胃大部切除术导致胃肠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胃壁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等物质与平滑肌细胞膜上的α、β受体结合,使胃肠平滑肌副交感神经不能释放乙酰胆碱,抑制胃平滑肌细胞电活动,导致胃排空缓慢[8]。

通过回顾性分析发现以下几个因素与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有密切关系:①年龄:观察组平均年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高龄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并发胃瘫的可能性远高于年龄较小者,考虑与老年患者胃肠功能降低又接受手术创伤导致胃排空能力急剧降低所致。②手术方式:BillrothⅡ式手术患者发生术后胃瘫可能性显著高于BillrothⅠ术式患者(P<0.01),可能是由于BillrothⅠ式吻合较BillrothⅡ式更加符合胃的正常生理状态,胃肠运动功能更加协调。③手术时间: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可能与长时间手术导致的胃壁挫伤较重,同时术中损伤迷走神经,造成残胃失去神经支配,从而引发胃壁的低张力状态。④基础疾病:观察组合并基础疾病患者显著多于对照组(P<0.01),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的存在,使患者手术耐受力降低,且术前的营养不良、电解质平衡紊乱等导致术后吻合口水肿,减缓胃肠蠕动,导致胃排空障碍。⑤心理应激:观察组中有不良心理因素患者显著多于对照组(P<0.01)。患者极度紧张的精神状态以及较强的心理应激反应均可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的紊乱,从而造成胃平滑肌功能障碍或运动不协调,导致蠕动减慢,最终造成了胃瘫的发生。⑥术后不良饮食习惯:观察组术后有进食过早、食量过多、速度过快、食物种类过多等不良饮食习惯者显著多于对照组(P<0.01)。术后残胃排空功能差,当大量流质或过早进食高脂肪、高蛋白食物可加重胃扩张,引起胃收缩无力,促进胃瘫发生。

综上所述,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相关因素主要有年龄大小、手术方式、手术时间长短、有无基础疾病、有无心理应激因素、术后有无不良饮食习惯等,而与性别、手术原因为良恶性疾病无关。针对上述危险因素实施个体化护理措施,对术后恢复及胃瘫预防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凤林.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诊断与处理[J].腹部外科,2008,21(4):216-217.

[2] 廖有祥,汤恢焕,刘庆武,等.胃癌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多因素分析[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8,17(4):318-321.

[3] 郑祖祥.腹部术后胃瘫综合征26例治疗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4): 77-81.

[4] 宫久玲,丁桂兰,夏琛.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14例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6B):1172-1173.

[5] 杜月娥,樊桂莲,裴新荣,等.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循证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8):81-82.

[6] 秦新裕,刘凤林.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和治疗[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06,5(1):13-15.

[7] 崔文军,王兵,崔小兵.胃瘫综合征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l2(20):72-73.

[8] 闫保功.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3):35.

作者单位:413001 湖南省益阳市中医院

上一篇:皮内包埋与丝线外缝会阴切口的观察 下一篇:C3肾小球肾炎的临床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