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作文的寓教于乐

时间:2022-08-03 11:40:29

浅谈小学作文的寓教于乐

【摘要】作文教学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寓教于乐,让学生快乐作文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本文针对小学生的自身发展规律,从利用游戏和表现两方面以玩促写的寓教于乐方式培养他们乐写作文的兴趣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作文 寓教于乐 游戏 表现

一、利用游戏,以玩促写

1.利用游戏,搜集佳词好句。小学生作文的文辞比较单一、思维较为固定,但可以通过班级集体的力量和发散思维的方式运用游戏搜集词语。针对小学生词汇贫乏问题,我长期进行有目的搜集词语大比拼环节,在作文课中常常搜集如关于人物外貌描写的词汇、关于春天的描绘精彩词语、关于老人走路动作描写动词等大比拼。在课前先安排他们观察、搜集,上课时看谁的词汇积累丰富、词语精彩,甚至是谁的句子、片断新颖。通过这种难度不高的游戏,在总体框架设置下有目的地进行实施,让学生养成累积词汇、细心观察、悉心运用在玩中促写的良好氛围,这就为学生在写作的实践中提供了大量的词汇,他们的文章中常常出现所搜集的佳词好句,极大提高了写作水平。

2.利用游戏,积累素材。爱玩是孩子的天性,通过游戏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而游戏的过程又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写作素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水到渠成地写作。在指导学生写一次活动的作文时,我安排他们在课余时间去玩“老鹰抓小鸡”“丢沙包”等趣味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去感受观察,体验游戏中的细节和乐趣。在游戏结束时,让学生口述游戏的过程以及自己的感受,进行及时巩固,最后形成文字作文。在口头和文字表述时只要不偏离大纲,尽量给予他们游戏般的个性尊重,让他们可以依据自己的想法、体验写这一篇作文,让他们体会到作文是可以快乐写的,也是可以快速完成的,极大增强了写作的兴趣。

3.利用游戏,提高文字运用技巧。小学生的作文用词造句比较直白、随便,往往是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缺少推敲,注意力分散,这往往会导致作文中的病句丛生、错字百出。我有一次就拿经典的“不可随处小便”六个字给他们拆解、排列,结果得出相类的“小便不可随处”“随处小便不可”和相异的“不可小处随便”“小处不可随便”两种不同意义的句子。前者通俗,所述为文明礼貌规范;后者高雅,是一条颇具哲理的人生格言。通过文字的拆解和组合,让他们意识到文字的顺序,以及文字的组合可以产生不同的意义。接着,我又引导他们在“不”字前面加上标点,“不可随处小便宜”就变成了“不,可随处小便”,这句话的意思就完全相反,又引起了他们对标点符号的思考和运用。

二、利用表现,以玩促写

1.利用表演,加深写作乐趣。表演的实质就是老师给学生创设一个舞台,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进行精彩的展示,使学生获得了一个自我展现的机会。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是快乐的,而展示自己最得意的绝技给别人由衷佩服欣赏则是兴奋的。如在作文教学中,我布置了《我的特长》题目,让所有的同学轮流上场表现他们自己的特长,并讲叙特长的练习经过,并通过对比、鼓励,以及点评的方式让他们心情愉悦。他们的个性及特长得到了充分展示,并且被老师和同学认可,并带出了特长形成历程的回顾以及反思。这就把一个完整的事实和有所思考的事件给还原了出来,并指导写进作文里,就成了学生在作文和作文内容都很得意的一篇文章。

2.利用显示,激励学生。小学生有喜欢自我显示的特点,主要有形象表现、行为表现和言语表现三种,只要给予他们创设良好的情景,给予合理的引导,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形象表现方面,我们可以开展小学生仪表仪容着装展示,教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形象表现观和方式,展现小学生的本来面目。在行为表现方面,对于主动积极行为可以给予表扬,妨碍别人的故意动作则给予适度批评,多开展积极的行为表现活动。而言语表现则是重中之重,对于小学生作文来说,教师需要重点保护和引导好学生在这方面的发展,因为口头语言的表现跟作文的书面语言一脉相通。说话的训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有利于学生把内蕴转向外化的表述。

3.利用表杨,以评促写。评讲是有效的作文教学导写,好的主讲能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心,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对于作文评讲不能一文定终身,要着眼于小学生整个班级整体水平的长远发展。教师在学生心中的权威地位不可质疑,教师的鼓励和表扬能使学生充满自信,所以老师在对学生的评价中应立足于正面评价,多鼓励引导学生,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良好的教师评价风格应该是具体、民主的,这就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发展需要。因此,我在作文讲评中,多谈成绩,少讲问题;多谈进步,少提失误;多找美点,少谈缺点。让学生在“表扬与自我表扬”中,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

参考文献:

[1]张化万.小学作文:名师情趣课堂创设艺术[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0).

[2]朱水根.新课程小学作文教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0).

(作者单位:广州市番禺区大岗镇中心小学)

上一篇:关于职业学校求职信写作教学的几点意见 下一篇:让想象之花在多样春天里尽情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