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时间:2022-08-03 11:10:21

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实质上就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主线的综合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自觉性与思维能力是非常必要的。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各种因素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每一位教师都应重视的问题。

一、营造思维情景,激发思维兴趣

情境教学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目前的课堂教学形式,合理营造思维情境是激发思维兴趣的关键。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束缚,学生的思想活动受到了较大的限制,思维活动没能很好地开发。要摆脱这种束缚,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意体现“理论知识生活化,感性认识理性化”的原则,教学目标上不但要解决好“是什么”和“为什么”的书本知识问题,而且要注意向“怎么做”和“怎样获取知识”方面倾斜:从“理论知识生活化”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可让学生思考“家鼠为什么不饿也咬东西”、“蝙蝠在夜间快速飞行时,为什么不会撞上墙壁”等问题;从经常的“感性认识理性化”来促使学生将感知欲望转化为有目标的思维欲望。目标加欲望,是产生解决方法的必要条件,方法的产生也必然是一个综合思维的过程。

二、探讨思维方法,培养思维习惯

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需要教师充分体现在指导系统中的主体作用,而且需要学生充分发挥在学生中的主体作用。现代教育强调把人作为发展中心,因此我们应积极帮助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善于质疑,勤思好问,注重反馈,学会反思,提高思维质量,为终身教育自主学习打好基础。

1.善于质疑,勤思好问。

疑问是思维的契机,思维总是从解决某个问题开始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从教会学生发现问题开始,让学生养成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的习惯。问题是思考的开始,又是思考的结果,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主动学习。我们应教给学生质疑的基本方法和途径,如从对面发现问题,在反思考中发现问题,在探索因果中发现问题,在归类判断中发现问题,通过类比、比较发现问题,从实际中发现问题,等等。同时应对提不出问题或提不出好问题的学生进行帮助,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并创造让这一部分学生发问的机会,并善于抓住他们思维过程中的闪光点进行充分肯定,以增强他们的意志,提高学习生物的兴趣。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我们应注重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改变传统的满堂灌的局面,通过质疑不断把思维引向深入。

2.注重反馈,学会反思。

注重生物学习思维过程中的反馈环节,可以使学生知道思维是否正确,通过判断,自我调节思维活动,强化或改正思维的结果,保证思维能达到预定的目标。学会反思是自我监控能力中的重要技能,经常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可以发现自我在学习思维活动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如发现自己的思考不能持久,思维不流畅、速度慢,思维方法呆板、不够灵活,等等,就要及时加以改进,调整学习和思考的策略。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对自己思维活动的监控,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关键点,通过控制、调节自己的思维活动,能提高思维活动的自觉性、独立性和效益。我们的具体做法有:第一,培养学生深思反省的习惯,指导学生学会思维。第二,鼓励学生经常性地用自己的思维方法与老师的、同学的及教参上介绍的思维方法进行对照比较,并加以修订。第三,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反馈,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并准确地加以点评,及时纠正错误,越过思维障碍。

三、通过课堂提问,启迪思维能力

思维是由问题开始的,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但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提问过程都是思维教学过程。如果所提的问题和原有的认知结构之间缺乏必然的联系,过难或过易,缺乏提问的方式,等等,都不能引起学生的思维。设置课堂提问的目的是为了启迪学生思维,要实现这个目的,除了具备目的明确、层次分明、把握时机、面向全体学生等基本要求外,教师还应特别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

1.提问要难易适度。

在目标教学实施中,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提问要按能级从低到高,由易到难逐层展开,其难易程度不能超过或低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既不能高不可攀,徘徊不前,又不能唾手可得,失去兴趣,而是“跳起来摘果子”,做到伸手不得,跳而可获。实践证明,过难或过易的提问均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

2.提问要艺术新颖。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同样一个问题,提出时平平淡淡,既不艺术又不新颖,而是“老调重弹”,那么学生就不可能被引起较强的注意。如果变换一下提问的方式和角度,学生自然会产生兴趣,被新奇之感所吸引,也会积极开动脑筋去思考。

3.提问要有启发性。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提如何,取决于教师引导启发作用发挥的程度。因此,课堂提问必须富有启发性,达到激发思维,诱导思维的目的。教师提出问题后,要注意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以期调动全体学生积极思维的目的,同时注意设计展现思维过程的提问,根据学生的实际,准确地点拨,及时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劳动越过思维障碍,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四、通过多种形式,训练思维能力

1.分析、比较思维的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新知识不断地涌现,新概念不断地引入,这些知识要领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比如,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生物工程育种,都是育种方法,学生容易混淆。教师只有引导他们从育种原理、育种过程与育种的优缺点等方面进行比较,找出各自特点,才能使学生达到灵活运用。

教师应经常将易混淆的概念有意识地提出来让学生展开思索,进行比较,注意抓住某些模糊或有错误的认识,将原因加以分析,使学生掌握概念的精髓,将错误扼杀在萌芽之中,这样才能使学到的知识正确可靠。

2.抽象、概括思维的训练。

信息的输入诱发了思维,引起了质疑,从而产生了问题,提出问题总是希望解决问题。对一个问题的解决有时需要几分钟或稍长时间,有时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从教学的实际出发,学生的认识过程大部分属于前者,课堂教学更是如此。在很短的时间内要完成对若干对象的认识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认真探讨点拨的最佳时机,选择最优的知识媒体。

要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教师首先必须将思维教学的目标与生物教学的目标综合起来考虑,构建教学目标体系,设计相应的实施方案、检测方案,形成一个教学目标系统。其次需处理好思维训练与观察、实验等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之间的关系,注重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相结合,探索生物思维教学的新模式。

上一篇:贯彻新课程理念,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成效 下一篇:初中化学教学中发展性评价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