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新课程理念,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成效

时间:2022-06-06 03:06:42

贯彻新课程理念,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成效

许多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抱怨学生学习不够专心,学习效率低下,导致教学成效提升慢。在初中生物教学工作中,部分学校、教师对生物教学存在着不够重视的现象。因此,生物教师更应该从严要求自身教育教学工作,以新课程理念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统领,创新理念,改进方法,努力提高生物教学成效。

一、强化教学研究,提升教学履职水平

初中生物教师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强化自身建设,汲取先进的教学理念与经验,强化生物教学研究,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为完成生物教学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1.潜心研究教材。教师不仅要成为生物教材的使用者,而且要成为教材的完善与加工者。教师要将教材中所要向学生教学的内容首先进行内化吸收,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分析学习过程中会存在哪些重难点,将教材中的重难点逐一进行突破性处理,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融入进去鲜活的教学实例,使教材在不改变基本内容的情况下,变得更加生动、丰满。

2.认真钻研教法。不同的生物教学内容适用于不同的教学方法手段。教师在课前准备环节,要能够对教材进行分类处理,依据其类型特点,分别确定相应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如有些内容适宜采取实验演示的方法,有些内容适宜采取讨论交流的方法等,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

3.细心分析学生。作为教学对象的学生,也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与组织过程中要加以强调的重要方面。教师在教学环节确定过程中,要兼顾到学生的认知基础、个性特点等方面的综合情况,特别是针对首尾两个层次学生的分析了解更为重要,要充分分析情况,制定教学措施,满足教学活动中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细化演示手段,增强教学内容理解

初中生物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演示,演示可以通过教学仪器、教学实验与实物展示等方式,增强学生的感官刺激,达到帮助学生增强教学内容理解的目的,更具形象直观性。

1.开展实验演示。在生物教学中,一些教学内容需要通过实验演示手段来增强教学成效,让原本占用时间较长、过程缓慢的生物现象,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实验手段形象演示出来。例如教学“光合作用”内容时,教师可以设计“光合作用需要光和叶绿素”演示实验,先向学生出示图表揭示实验过程,再投影实验几个阶段的情况:遮挡阳光―日照几小时―选取实验叶片―采取酒精脱叶绿素―加碘―显示遮光部分未变蓝,通过这样的实验演示让学生的理解更加透彻,提高教学的直观性。

2.开展实物演示。生物教学中实物演示方法很多,教师可以将演示物拿着在班级进行巡回,比如介绍鲫鱼、蟾蜍等动物外形内容,就可以采取这样的方式。对于一些体积微小的实物,如葫芦藓,可以采取“实物演示标本+实物投影放大”的手法开展演示。对于一些更加微小的实物,教师可以运用显微镜观察切片的方式,让学生轮流上台操作,增强直观感知。生物教师还可将部分教学内容实物放在橱窗里,让学生课后观察增强教学成效。

3.开展影音演示。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将一些难以通过实验或是实物演示的内容,形象展示在学生面前,从而达到深入浅出的教学成效。如教学“兔子的动、静脉血流方向”内容,就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模拟演示,帮助学生直观了解其方向。

三、深化双边活动,提高学生生物素养

初中生物教学还要克服的一个问题就是教学活动缺乏互动性,教师的单向讲解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将学生的学习动力充分激发出来,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融入到教学双边活动之中。

1.组织分组讨论。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按照人数适中、实力均衡的原则,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学习。教师要对照教学目标与重难点,设计出一组或是几组学习探究题,揭示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思考,也可以查阅资料、互相讨论,集聚全组成员集体的智慧与力量,独立地获取问题答案或是解决的方法与途径。教师在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同时,要强化对学生学习重难点的启发,启迪学生思维,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2.组织专题研究。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某一教学内容开展专题性教学,指导学生进行深入研究。如教学“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时,我设计了五步教学路径,按照“了解知识―搜集资料―实践调查―撰写报告―讨论交流”的方式,将教学过程设计成一个研究专题,内容与环节涵盖了整个教学内容,并进行了拓展与延伸,注重了学生生物理解、运用能力训练。

3.组织正反辩论。针对一些生物方面热点焦点问题,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观点的正反辩论,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感悟真理,深刻掌握教学内容。例如在教学现代生物技术时,我针对学生疑问,选取了“克隆技术利与弊”课题,让学生开展辩论,让学生在观点交织中明白了“科技推动进步,但要保持正确方向”这样的理念,使学生理解起来更加深刻。

四、优化社会实践,拓展生物教学空间

生物教学离不开社会生活实践,教师要有意识地强化教学活动与实践的联系,运用实践活动来增强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生物运用能力。

1.利用校内基地开展活动。许多学校都在校内建有一定规模与数量的生物学习实践基地,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将学生带进这些实践基地开展生物实验活动,也可以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实践基地中从事观察与试验活动,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效。

2.结合家庭条件开展活动。生活之中处处皆学问,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课余时间利用家庭便利条件开展生活学习活动,如观察植物的光合作用、了解绿色植物的作用等,弥补课堂教学时间与空间存在的不足。

3.走进社会实践开展活动。学生在学习了有关内容的生物知识后,可以带着课题走进社会、走进自然进行调研,针对本地区生态环境、生物保护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有价值的意见与建议,学以致用。

综上所述,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要想有效提高教学成效,需要教师不断完善自我,提高业务素质,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手段、优化教学过程等途径,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生物素养的提升。

上一篇:生物学习过程中对学生阅读兴趣和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