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长沙市社区雕塑

时间:2022-08-03 10:44:54

浅谈长沙市社区雕塑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建设发展步伐的加快和人们审美意识的逐步提高,城市社区雕塑作为丰富社区居民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加强对社区雕塑的建设和管理规划,为居民创造一个集审美性、艺术性、文化性于一体的良好的社区环境。

关键词:长沙市;社区;雕塑

中图分类号:J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08-0064-02

改革开放后30年来,我国的城市雕塑发展迅速,成为城市中一道道亮丽的风景,而这些雕塑也点缀着城市的社区,丰富着社区的文化氛围。社区的公共雕塑应与社区整体风格、社区居民、自然环境达成和谐、统一,创造出即符合审美愉悦又实用的双重效应,以喜闻乐见、温馨亲切为要旨。只有这样才能形成雕塑、人、社区环境三者之间的良性的互动。笔者在此将长沙市的居民社区分为传统型社区和新开发的一些现代型住宅小区两类来进行分析。传统型社区雕塑大致分为以下几种题材:

第一,古今中外的历史、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名人。

把雕塑放置在城市特定的区域,这不仅是单纯的艺术创作行为,更是一种带有直接文化意味的行为。如雨花区梓园路社区的雕塑一条街,孔子、屈原、鲁迅、爱因斯坦、达尔文、居里夫人等名人头像雕塑掩映在绿树丛中,与环境完美结合,既能让居民了解这些历史、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名人,增长知识,提升社区的精神文化品位,又能给青少年以励志作用。但在表现形式上若是雕塑家的自由创作而并非标准模型的简单复制,将艺术性与审美及教育意义完美结合,形象也更为生动逼真。

第二,提倡风尚,再现历史,告诫后人。

雕塑应该是一定时代和地域的经济、文化、观念意识的综合体现和较为集中的表现。在它们的身上往往记录着鲜明的时代性、地域性和民族性的特征,并记录着不同的意识如政治意识和社会文化意识等审美样式。

芙蓉区丰泉古井社区的一组由区纪委和解放路街道共同开展的“廉政文化进社区”的浮雕,将一组提倡“清廉”的历史典故生动的展现在我们面前,再现历史以警示今人。一琴一鹤、两袖清风、冰清玉洁、刘宠钱清、茂叔观莲、渊明探菊、一尘不染、杨震四知、悬鹤示众、立檄拒礼等将诗词与情景结合,通俗易懂。其中“茂叔观莲”即指宋代著名思想家、理学家、哲学家周敦颐(1017-1073),周敦颐为湖南道州营道县(今湖南道县)人。性情朴实,勤政廉洁,平生不慕钱财,爱谈名理,他认为“君子以道充为贵,身安为富”,他的传世散文佳作《爱莲说》恰恰正是他洒落胸怀所透射出的精神折光,是他高尚品格的集中概括。以湖南本土名人为实例更是湖湘文化精髓的集中体现。

第三,风土人情,老长沙风貌。

长沙是一座具有3000年历史的“楚汉名城”,再现老长沙的风土人情也是社区雕塑的一个很有特色的题材,如丰泉古井社区的丰泉古井浮雕文化墙。一组四幅浮雕长达38米,浮雕中人物形象逼真,生活场景鲜活,既是一组浮雕,又是一组活生生的“邻里和睦图”。浮雕由东向西第一幅描述了没有丰泉古井之前,老百姓成群结队挑着木桶去湘江河挑水喝,只见成群的鸟儿追逐着河中的艘艘帆船,河对岸是绵延的岳麓山。第二幅描述的是几十户百姓集资打井的场面,挖的挖坑,抬的抬土,好一幅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第三幅是井打好后人们庆祝打井成功的喜庆场面。敲锣、打鼓、放鞭炮,喜笑颜开的老人,欢呼雀跃的孩童,老百姓以自己的方式表达着井打好后的喜悦之情。第四幅则是描述井打好后人们的安居乐业的生活。“汩汩泉水,不盈不竭,味如醴,甘新清冽,清如泉,浸润心田……”正如次美文,这口修建于清道光年间的老井一直为附近居民饮水之源,也见证了长沙城的历史变迁。

居住环境作为一种文化,或是作为一种艺术,是民族风格和社区品位的一种体现,是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集中反映。很多新开发的现代型住宅小区在规划建设中非常重视文化艺术氛围的营造,采用雕塑的手法营造小区的文化品位,给居民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美的享受和艺术的熏陶。岳麓区沁园春小区的一组孩童铜雕生动的展现了几个孩子在草地上无忧无虑的嬉戏玩耍,童年是美好的,看到这组雕塑便能让人们勾起对自己童年的美好回忆。

人们常把城市雕塑比喻为“凝固的音乐”,那么与之相符合的小区环境则是这一音乐中不可缺少的音符,只有这样才能演奏出和谐、美妙的音乐。长沙市雨花区的新星小区在规划设计中确是将音乐、雕塑与环境结合起来。小池的鱼儿似乎跟着湖边萨克斯管雕塑演奏的动听的音乐在翩翩起舞,孩子们则逗着鱼儿在水边快乐的玩耍着,水池旁的住宅楼和繁茂的树枝倒映在水池中,一副多么祥和、温馨、舒适的小区一角图!

通过对长沙市社区雕塑进行大概梳理和特征分析,笔者认为长沙市的社区雕塑还存在着以下问题,在此也提出了些许拙见:

1、城市社区雕塑创作群众参与度、关注度不够。建议在艺术家设计作品的同时引入公众的参与机制,在对话的过程中去理解公众的意愿,并阐明艺术家的观点,去影响和引导公众的思想。在对话的过程中,相同的、不同的观点得以表露,正是这样的对话与参与提升了公众对雕塑的认识和自己的美学修养及主人翁意识。例如厦门晚报和厦门海投房产联手发起的“厦门未来海岸系・蓝水郡社区主题雕塑征集活动”,向社会征集能代表城市社区艺术的主题雕塑,提倡广大市民参与到设计中来,这种对外征集的方式的确能唤起人们对社区雕塑的关注度。

2、社区雕塑西化现象较多,多为国外模板的复制,主要是在一些新开发的商品房小区。我国处于现代化国际化的快速进程中,由于“崇洋”心理形成处处向西方学习,以西方为榜样的审美习惯,简单以是否西化来判断雕塑作品的优劣。很多新开发的居民区甚至直接复制西方雕塑并用粗糙的模具进行工厂式的生产复制,导致很多没有价值的雷同西式雕塑产品随处可见。这些的西式雕塑脱离了本土的历史文脉,无法代表城市社区的精神与灵魂,没有发挥雕塑作为城市公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有的积极作用。

3、社区雕塑退色严重,脏、旧,缺乏定期清洗。建设单位往往只管建不管护,雕塑只要立起来就算完事。一些铜制的、大理石的雕塑长年累月在露天经受风吹、日晒、雨淋的折磨,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光彩,不但不能作为艺术品为社区美化环境,反而给人肮脏不堪的感觉而令人生厌。因此对城市雕塑进行定期清洗,继而进行保养、修缮,既可以使其外表整洁如初,延长其艺术生命,保持社区的文化形象,又可以延长一个优秀雕塑的使用寿命。

4、在建设与规划时,应充分考虑雕塑与环境的完美结合。雕塑是一种环境艺术作品,它不单纯追求艺术性,而是强调艺术与大自然的广泛接触,使艺术与环境更加协调,创造出一种富有生机的环境氛围。雕塑可以营造出一种环境的整体气氛,因此,不少现代城市公共雕塑作为环境艺术的角色纷纷出现。在小区的规划设计中应当充分考虑环境艺术的要求,着力营造一种雕塑、环境与居住者和谐共融的环境氛围。

5、以人为本,促进公共雕塑与城市居民的和谐。社区是一个城市的缩影,是每一位城市人的心灵归属。社区的良好环境都是为每一位社区居民服务的,在结束了一整天忙碌的工作之后,人们都希望忙碌后的回归能够给自己带来些许舒适与惬意。几把舒适的长椅就是老人们闲话家常、打发寂寞的理想之地;一块绿油油的草地就是承载孩子们灿烂笑容、留住美好童年的乐园;几个运动场就是上班族舒缓工作压力、治愈办公室职业病的诊疗所。而一个良好的社区文化氛围则恰似那夏日的丝丝凉风,沁人心脾。社区的雕塑应该是从心灵去关心每一位居民,我们的雕塑家只有真正的本着为居民服务的设计理念,才能够设计出受欢迎的雕塑作品。

时代呼唤艺术家创造出更多的精品雕塑作品,营造以人为本的生活,共建和谐社区文化环境。罗丹有句名言:“我用雕塑刀塑造着人和社会,因此我的双手每一次起落都不敢随心所欲。”期待着我们的雕塑家本着“以人为本”的宗旨为老百姓创造出更多更优秀的作品美化我们的社区,丰富居民的精神生活。

参考文献:

[1]盛杨,钱绍武.百年丰――20世纪中国城市雕塑[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2年版.

[2]马钦忠雕塑空间公共艺术[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年版.

[3]翁剑青.城市公共艺术[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上一篇:浅析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刍议倪瓒家境变化对其书法艺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