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探究在初中地理课堂中的运用

时间:2022-08-03 05:36:09

自主探究在初中地理课堂中的运用

摘 要:在初中地理教与学实践的应用研究中,“自主探究”教学被认为是现代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学习方式,在地理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初中地理课堂中如何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进行了有力地论述。

关键词:自主探究;初中地理;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3-103-01

“自主探究”教学法,是指经过精心的设计和组织,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让全班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以寻求获取真知和全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充分地体现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新课程理念。这种教学模式对于调动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 探究主题要有趣味性,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兴趣是学习的火车头”,当学生对所要学的内容充满了强烈的兴趣时。他们往往不再需要过多的外在刺激,便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之中。因此,要想学生能有探究的欲望,就应该提出有趣味性的探究问题,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从地理角度去思考问题,教会学生用地理思维方法去想问题。

在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个人经验与生活环境,更充分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地理课程理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地理兴趣。比如在学气对太阳的削弱作用时,可以提出生活中的问题:“为什么夏天更多的人穿白色衣服?”,学气对太阳的散射作用时,可以提出 “为什么交通警示灯呈红色,汽车尾部呈红灯?”再如,学习我国民居特色时,提出“北平南尖”“南辕北辙”、陕北窑洞、傣族竹楼……客家“围屋”的问题。还有根据冬夏季的作息时间表来体验“随季节的不同,各地昼夜长短也不同”,“太阳光照进教室距离的远近”说明太阳高度角的大小随季节变化的地理现象等。

二、探究过程要有的放矢,保持学生探究热情

同班学生有差别,不同班别的学生更有差别。要使讨论式教学法在课堂上的运用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首先要深入备“学生”,这是为精心拟定讨论话题打下基础。只有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兴趣爱好、心理个性等,拟定的话题才能激起学生讨论的欲望。其次是备教材。教师一定要走在学生的前面。

例如在探究“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转移对中西部地区带来的影响”时,由于学生对珠三角及中西部地区的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不是十分了解,因此,教师要先设计探究提纲,分组分任务,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收集资料,写好课堂讨论发言的要点,讨论才会有深度。当然不要让少数成绩好的学生“垄断”探讨“市场”,否则多数学生对讨论就会丧失积极性。

三、探究课题要难易适中,引导学生突破难点

在进行探究课的时候,老师所选的探究题要有深度、难度、广度要与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相适应,接近学生知识和智力的“最近发展区”。思考题不能过深过难,否则会给学生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理不清预习内容的思路。这样的探究就毫无价值。

一个好的议题一般有以下三大特点:①具有典型性和针对性,能反映某一地理现象;②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密切联系教学素材,有利于突破重难点;③学生普遍关注,迫切希望掌握的问题。例如,在讲解影响气候的因素时,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北半球回归线附近地区为什么大陆东侧地区是亚热带季风性气候,而大陆西侧却是热带沙漠气候,该问题既是教材的重难点,又是历年中考普遍关注的问题。学生通过讨论后,再由老师进行归纳总结,学生的印象就会更加深刻。

四、探究要结合时事热点,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初中生对身边发生各项时政热点充满了好感,我们要善于抓住他们的这个特点,课堂上除了注重身边的地理知识外,还指导学生放眼世界,关注时事热点,让学生有个更宽广的胸怀和更活跃的思维方式,从而需培养独立的思想意识,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

比如中东始终是一个不稳定地区,海湾战争与石油危机,朝核和伊核问题,世界能源危机,铀的提炼与核能,未来取之不尽的月球新能源―氮3,中国与多国联合开发热核能技术,我国南海勘探首次发现地球新能源――可燃冰,松花江水污染,金沙江流域植被遭破坏,挑战南极最高点,在挪威建立北极考察站,珠穆朗玛峰科学考察,俄罗斯石油外运线路的确定,美国转嫁污染等。这些有针对性、更有新意、更有实效的实例,不仅能丰富教材内容,提高教学效果,而且能培养学生养成自觉关心时事热点的习惯,使地理教学紧跟时代步伐,及时反映我国和世界科技成就的新动向。

五、探究要善于整理与总结,促使学生知识升华

学生的讨论是各抒已见,教师则应善于总结归纳,并进行提炼升华,使讨论的结果更完善。整理与总结能使零碎和粗浅的认识理性化和系统化。整理过程的目的是加深并强化全体学生的认识,对讨论中出现的各种意见加以去粗取精,提炼升华,形成全体学生的共同认识。这对于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发展思维能力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例如讲解《城市化》时,通过给学生看上海的城市变迁和人口规模变化图,提出了城市化概念和城市化特征问题。接着提出了为什么人口呈现这样的变化和流动,逐渐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事物的本质,生产力的发展和人口的快速增长导致了城市化。又接着提出不同国家的城市化发展情况是否一样,从而得出目前两类国家的城市化发展的水平和速度的差异。然后又提出,两类国家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有没有产生共性的问题,由此推出了城市问题,那么世界上的不同国家又是如何解决的呢?2010年上海世博会建设又从哪些方面入手的呢?而作为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们又可以做些什么呢?问题层层深入,从书本到生活,从理论到实际,从国家到自己,既理解了知识,又增强了爱国热情。

总之,探究教学的运用不仅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而且要兼顾学生个体差异,寻找适合的探究议题,合理安排时间,并及时做好总结。只有这样,讨论式教学才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才能真正地探究讨论的作用。

上一篇: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下一篇:关于信息技术课的课堂实效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