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对我国陶瓷业的影响及政策建议――以醴陵市为例

时间:2022-08-03 04:10:46

宏观调控对我国陶瓷业的影响及政策建议――以醴陵市为例

醴陵市,位于湖南东部,其陶瓷生产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醴陵号称“瓷城”,陶瓷生产有2000多年历史,主要产品分日用陶瓷、工业陶瓷、艺术陶瓷,其中釉下五彩艺术陶瓷已成为“国礼”享誉世界,其日用陶瓷产量则占到湖南的95%、全国的15%、世界的3%。醴陵瓷器80%以上用于出口,属于典型的外向型经济。陶瓷业作为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安排社会就业、增加人民收入、丰富文化生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一直以来是我国传统优势产业。但近年来尤其是今年,宏观调控已对陶瓷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些影响既有积极因素,也有负面作用,值得高度关注。

一、当前宏观调控对陶瓷业产生的负面效应

宏观调控的负面效应,主要表现在行业利润、企业效益、社会就业、金融资产质量等六个方面。

1.行业平均利润锐减。据人行醴陵支行长期关注调查显示,醴陵陶瓷行业虽然总产量保持年均20%左右的增幅,但是行业平均利润呈逐年下降趋势。从2005年11%、2006年的8%、2007年的5%,降至2008年上半年3%,已低于一年期存款利率。其中60%的涉外陶瓷企业利润下降速度超出行业平均下降速度。影响原因主要是受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下调、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行业平均工资提高、运输成本大幅上升等多种因素交织,挤压企业利润空间。

2.企业效益大幅下滑。2005至2008年,陶瓷企业产品成本每年以20-30%的速度上升,但产品售价涨幅基本上在10-15%以内,利润空间逐年受到挤压,醴陵市大部分企业处于亏损的边缘。据对135户陶瓷生产企业2007年的生存状态调查统计,盈利企业42户,亏损企业93户,亏损面为69%。其中,电瓷行业亏损企业26户,亏损面为50%;日用瓷行业亏损企业67户,亏损面高达81%。在此境况下,不少企业被迫减产限产,到2008上半年,该市陶瓷企业关闭生产线25条,约占该市生产总线的10%;有18家企业停产。连该市拥有6000多名员工的龙头企业华联瓷业股份有限公司都面临市场与电力困境,主动停产了5条生产线。

3.失业人员急剧增加。2006年至2008年上半年,有玉联、天博、国光等十八户陶瓷企业相继关停、倒闭、破产。今年上半年停产的3家企业中,仅醴陵市天博瓷业公司一家就有1100多名员工。据同行业人士保守估计,如果以目前形势发展下去,一年内醴陵市将再有10%的规模陶瓷企业约20家将被迫关闭,失业人员将在5000人之上。醴陵陶瓷产业链从业人员将由高峰时期的10万降到8万左右。

4.信贷需求显著抑制。2008年上半年,醴陵市信贷投入仅增长5%,同比下降个3百分点,信贷增幅远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由于经营形势恶化,一方面,大量中小企业被迫减产,主动归还贷款,信贷需求明显得到抑制,如醴陵市优秀企业泉湘瓷业公司,一直是醴陵农行的优质客户,面对市场不佳的预期,该企业就计划相继主动归还农行贷款600万元,压缩规模以求自保。据醴陵市农村信用联社反应,今年上半年陶瓷企业申贷需求同比下降3成以上。另一方面,面对市场风险,金融机构对出口型中小企业的贷款更为慎审,一些资金周转困难的企业难以得到信贷满足,信贷供给也得到压缩。

5.出口量不断下降。2008年上半年出口日用陶瓷5.18亿件,增长19.1%。增长速度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虽然上半年出口金额与去年略有增长,但剔除涨价因素,实际上出口量增长很少。更严重的是,未来人民币汇率升幅的不可预测,原材料和人力工资不断上涨,企业产品定价、报价机制运转困难,已经出现了有订单不敢接的局面。如陶瓷业主要原材料“界牌泥”从2005年末的280元吨涨到了800元每吨,主能源天然气从2006年的2.02元每立方涨到了2.4每立方。据测算,醴陵市陶瓷出口量2008全年将同比下降20%以上。

6.金融不良资产反弹。醴陵市陶瓷与烟花行业是醴陵金融机构重点支持的对象,这两个行业的贷款约占全市各项贷款的50%,随着全行业市场风险的凸显,金融机构全行业的贷款风险也急剧加大。据醴陵农村信用联社预测,按照5级分类,该社不良贷款比例可能会提高20个百分点。目前停产的天博瓷业公司在该社就有借款1597万元,事实上已经形成了不良。

二、宏观调控对陶瓷业发展产生的积极作用

宏观调控在对陶瓷业产生负面影响的同时,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产品升级换代、节能减排、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方面也产生了明显的积极效应。

1.促进增长方式转变,加快陶瓷行业整合。陶瓷行业进入门槛低,生产企业遍地开花。醴陵市103万人口,2000年注册登记陶瓷生产企业336家、2004年416家,2008年6月增至510家,平均不到2000人对应一家陶瓷企业。近年来,一些优势企业借助眼前的重压,改变过去相互挖技术、挖人才,拼价格争夺市场的无序竞争模式,加快产品结构调整,从根本上转变过去以低附加值产品占大比重的出口结构,加大国内市场开发力度。把资源投入到技术革新而不是扩张规模上,真正走技术升级道路,从外延式增长向内涵式增长转变,尽快使生产产品在国内消化,自主淘汰落后的产能,使陶瓷企业在内销市场方面争取市场。经过几年的优胜劣汰,醴陵涌现了湖南华联瓷业、湖南电力电瓷电器厂、港鹏实业等一批发展速度快、经济效益好的龙头企业,其中3户资产和销售收入过亿元,3户资产和销售收入过5000万元,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其辐射作用,推动醴陵整个瓷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2.促进节能减排,提高资源使用效率。高能耗、高污染的醴陵陶瓷产业,近年来通过推广清洁能源和余热利用节能专利技术,行业能源成本下降四成左右。传统的陶瓷生产通过燃煤窑炉烧结,一座窑炉就有一座烟囱,能耗高、污染重。2005年,醴陵市有各种窑炉600多座,年耗煤近35万吨,给环境带来严重污染。2006年天然气进入醴陵后,128家陶瓷企业的燃煤窑炉改造成为燃气窑炉,年减少用煤量30.5万吨,年节约能源直接成本1.12亿元,并大大降低了二氧化硫的排放。一些优势企业大力推广余热利用节能技术。陶瓷坯体入窑炉烧结前必须烘干,传统的方法除了利用部分窑炉余热,还要加上热风炉提供热量。该市108家企业154条窑炉利用湖南顺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余热利用设备及其专利技术,对照合同能源管理方式进行余热利用改造,将窑炉余热利用由30%提高到70%,每年节约能源折合标煤12.55万吨,同时减少电力能源消耗40%左右。泰鑫瓷业应用该技术对7座窑炉进行改造,不仅产品产量、质量大幅提升,每年还节约能源成本460万元。

3.促进技术创新,加快产品升级换代。人民币持续升值,迫使企业提高产品档次,实现产品更新升级,以提高产品单价来增加出口创汇收入。泉湘瓷业公司采取多项措施开发新产品、淘汰旧产品,开发新客户、淘汰劣质客户等,提高产品价格,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加产品附加价值。通过开发金色釉、沙金釉、包裹釉等系列的金色陶瓷大力提高产品附加值,由于新产品的质量高、色彩亮,市场没有可比性,价格也由白杯的每只1.7元增长到金色杯的每只6.7元,此产品直接利润就达到了30%以上。2006年,该公司新产品出口值占出口总额的95%以上。

4.促进品牌创建、加快人才培养。宏观调控更是促使企业重视人才培养、提升管理水平,加快自主品牌的创新。醴陵最大的陶瓷出口企业华联瓷业有限公司,原先出口产品70%是为美国商家贴牌生产,不到30%为自有品牌。近几年来,华联自主品牌所占出口份额逐年上升,出口量年均增长率超过20%。2008年上半年出口创汇2636万美元,同比增长14%。目前,醴陵陶瓷业中的华联、泰鑫、玉茶等一批民营陶瓷龙头企业,逐步建立起了现代企业制度,创建了一批比较知名的品牌。国光的“G”牌、群力的“双凤牌”餐具,红官窑的“毛瓷”系列产品,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金煌瓷艺的工艺美术瓷“和”瓶唱响雅典奥运会,一批工艺美术大师绘制的瓷艺作品为海内外收藏家所钟爱。华联瓷业的“华联”系列产品、北京“奥运瓷”,荣获“中国出口名牌”、“中国陶瓷名牌”和商务部“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品牌”。湖南电力电瓷电器厂生产的220Kv、500KvSF6系列互感器、避雷器,醴陵火炬电瓷电器公司和浦口电瓷企业生产的220Kv、500Kv SF6高压瓷套,安装在全国各大发电厂和输变电站,在国内高压电瓷电器市场三分天下有其一。

三、促进我国陶瓷产业稳定健康发展的建议

为有效消除宏观调控产生负面影响,进一步扩大正面效应,促进我国陶瓷产业稳定健康发展,建议及时采取措施,扬长避短、兴利除弊,促进瓷业健康发展。

1.把握好宏观调控的节奏与力度。当前不宜进一步加大调控的力度和频度,应给中小企业一定的时间以逐步消化调控带来的负面影响。要防止人民币升值过快,升值过快产生的成本将会抵消企业挖潜革新的成果,有可能连优势企业也被摧垮。

2.出台政策积极引导行业整合。制订相关政策,指导企业顺势而为,引导龙头和优势企业兼并劣势企业,整合资源、技术、壮大规模,建成陶瓷企业集团,打响“国瓷”品牌,重塑醴陵陶瓷形象。

3.想方设法给企业减负。一是要防止物价的进一步上涨,减轻企业原材料成本上涨的压力;二是应减税、减费,降低企业的成本;三是要加大电、油、运的供应,保证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降低企业额外成本。

4.引导企业加强内部管理与技术创新。要引导企业实施成本指标限定、压缩非生产费用、跟踪成本项目变化等举措降低成本。同时,要尽快改变以往以量取胜的被动局面,加大科研投入,加快高新产品开发力度,提高产品附加值。下力气培训高素质的技术工人队伍,长期开展产品差异化研究,创出自己的品牌和名牌,以此扩大规模,增加国际市场占有率。如像环宇瓷业向日用陶瓷艺术化转型、华联利用奥运瓷的机会增添陶瓷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品质等等。

5.要防范行业金融风险。金融机构应全面分析把握陶瓷企业面临的市场风险,坚决做到有保有压,制定信贷政策,积极引导和支持中小型企业向规模优势企业靠拢,鼓励兼并重组,加快行业整合,防范金融资产损失。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醴陵市支行)

上一篇:全国粮食价格走势及对CPI的影响 下一篇:金融创新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