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制度改革对金融安全的影响分析

时间:2022-02-11 08:02:15

汇率制度改革对金融安全的影响分析

一、引言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了汇率改革政策,由此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即人民币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形成了更富弹性的汇率形成机制,同时人民币一次性升值2%。正如Frankel(1999)曾指出,没有任何一种汇率制度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最优的,汇率制度是随着一国的经济发展而调整的。这次汇率改革是在当时国内外双重压力的情况下作出的一次重大调整,这次改革使人民币恢复了灵活性,对改善我国的金融安全状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文试图详细分析这次汇改对我国金融安全产生的影响。

我国的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定义了金融安全的概念,一是从金融实质的角度出发,认为金融安全实质上就是货币资金融通的安全,凡是与货币流通以及信用直接相关的经济活动都属于金融安全的范畴(王元龙,1998)。二是从国家关系学的角度出发,把金融安全定义为“核心金融价值”的维护,包括金融本身的核心价值及其对国家核心价值的影响程度,以及金融(梁勇,1999)。王元龙在综合其他学者观点的基础上,在2004年将金融安全表述为:金融安全是在金融全球化条件下,一国在其金融发展过程中具备抵御国内外各种威胁、侵袭的能力,确保金融体系、金融不受侵害,使金融体系保持正常运行与发展的一种态势。陆凯旋(2005)则从保证金融体系高效的角度定义了金融安全,他认为金融安全是在保持一国金融体系高效运转的前提下,能够采取各种手段抵御来自国内、国外的各种威胁和侵袭,确保金融不受侵害、金融体系保持稳定运行,并以此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由上述对金融安全概念的阐述可见,影响一国金融安全的因素来自国内外的各个方面,而对金融安全的维护却必须站在国内的立场之上,它包含于经济安全之中,甚至涉及到国家安全;并且金融安全应当是一种动态均衡,它应当是面对不断变化的国际金融、国内金融环境,应具备“应对”能力的状态。

二、汇改后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分析

中国之所以要实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长期以来人民币汇率事实上就是单一钉住美元,而人民币对其他主要货币的汇率波动频繁。2002年至2005年3年期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波动幅度仅为0.0109%,标准差为0.000254。而人民币兑欧元的波幅则要大得多,在3年的时间里从100:728.77跳跃到100:1108.16,波幅达到52.06%,是人民币兑美元波幅的4776.1倍。人民币兑日元的波幅也不小,达到41.2%。这样的局面一方面使人民币汇率对美元缺乏弹性,造成中国的外汇政策受制于美元政策;另一方面人民币对其他主要货币汇率的频繁波动不利于中国不断多元化的贸易和投资稳定。

2005年7月汇改后,人民币不再单一钉住美元,而是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在2005年7月至2008年6月的3年时间里,通过对人民币相对美元、欧元,日元走势的观察,即能够从大体上获知人民币汇率在汇改后的弹性变化情况。图1、图2和图3分别是汇改后12个季度内,人民币兑美元、欧元和日元的汇率走势。

图1 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走势

图2 人民币兑欧元的汇率走势

图1 人民币兑日元的汇率走势

由以上系列图表可见,人民币汇率相对美元呈现明显的单向升值态势,而相对欧元与日元而言,则是有升有降地波动;因此,不能片面地认为汇改后人民币大幅升值,而应该从更全面的角度看,相对于主要货币,人民币表现出灵活波动的态势。

三、汇改对我国金融安全状况产生的影响

此次汇率制度改革对我国的金融安全状况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如汇改后我国宏观经济保持平稳运行,经济增长率连续3年保持在双位数以上;随着人民币汇率的逐步趋于灵活,货币政策也取得显著效果;国有银行改革也因为此次汇改而加速进行,不良贷款率逐年下降。

此次汇改的目的是实现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使汇率能够根据市场供求得到有效调节,然而汇率制度改革并非一朝一夕而成就的,此次汇改的确对金融安全产生了诸方面的积极影响,国家也适时推出了大量政策措施与之搭配执行,然而若要进一步深化汇制改革,目前国内金融体制仍存在几方面的制约因素。

第一,缺少汇率风险规避机制。新的汇率体制下,汇率将具有更大幅度的弹性,从而市场主体将不可避免地遭遇到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但从我国现有的外汇市场体系来看,无论在交易品种上,还是在交易规模上都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发展人民币外汇衍生品市场迫在眉睫。外汇衍生品规避风险的理论机制在于,市场主体可以根据自身对风险的偏好与承受能力进行交易,实现市场风险的有效配置,从而达到保障金融安全的目的。

第二,资本项目管制阻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资本项目开放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与世界经济、贸易进一步融合所必须面临的问题,是全方位参与世界竞争的必然要求。但目前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划分的资本交易项目中,我国有一半左右的交易项目受较多限制甚至严格管制。根据“三元悖论”原理,如果我国选择了汇率弹性与资本自由流动,那么仍可以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对我国这样一个经济大国来说,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尤为重要。因此,在汇率灵活性扩大的情况下,有必要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开放,与汇改紧密配合。

第三,巨额外汇储备无法有效运转。截至2008年3月,我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达到16821.77亿美元,由于我国目前的外汇储备中很大比例是美元以及美元面值的债券,随着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不断升值,我国的外汇储备严重“缩水”,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在2008年7月初已达到6.84元/美元,相对于汇改时的8.27,已累计升值17.29%,由此,我国外汇储备管理体系改革的问题浮出水面。在目前的外汇管理体制下,中国人民银行依靠发放央行票据来勉强维持外汇供给平衡,而吸纳外汇储备却造成了金融系统的流动性过剩。当商业银行不断吸收外汇的同时,不仅增加了流通中的人民币数量,也造成了人民币单向升值的压力。因此改革外汇储备管理模式、科学管理外汇储备资产成为外汇储备体系改革,以及汇率制度改革的当务之急。

四、深化汇率制度改革,保障金融安全

(一)进一步增加汇率制度弹性

扩大人民币汇率制度弹性,形成汇率机制的市场化,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进:

第一,要弱化央行在外汇市场的主导作用。2005年汇改之前,人民币之所以能够钉住美元,其原因在于央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尽管央行成功维持汇率的稳定,但是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却面临巨大挑战。因此,央行应弱化自身在外汇市场的主导作用,允许汇率在一定范围内按照市场的外汇供求进行调整,而央行则应只在汇率波动频率过高或波动幅度过大时进行干预,以维持正常的经济秩序,保障国家的金融安全。

第二,要强化市场力量对汇率水平的影响。一套完善的外汇系统应由中央银行,经纪商,做市商,客户等组成,而在我国的外汇市场,中国人民银行是最大的买方做市商,而外汇指定银行中四大国有股份制银行则占据了交易总规模的90%,是最大的卖方,在这种汇率形成机制下,市场力量无处施展,也就谈不上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因此,若要增强市场力量在汇率形成过程中的影响,必须扩大市场参与者,包括引入各种有外汇需求与供给的公司企业客户,培育成熟的商业银行成为外汇市场的做市商,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汇率机制市场化。

(二)发展完善外汇衍生品市场

此次汇改意味着人民币汇率将更加灵活,更加富有弹性,同时也意味着汇率波动幅度的扩大和不确定性的增加。在汇率波动愈加不确定的背景下,如果没有完善的汇率避险工具,汇率制度改革将会对相关主体的决策行为产生负面影响,这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经济运行的平稳以及我国的金融安全。因此,汇率制度改革需要有效的汇率避险工具及市场保障。国际外汇市场的发展经验证明,外汇衍生品市场在抵消汇率变动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外汇衍生品市场中的远期、期权、期货互换等交易,既可以实现套期保值,又可以进行套利活动,使汇率形成更加市场化。

(三)逐步推进资本项目开放

推进资本项目的逐步开放,对于搭配汇率制度改革,保持汇率稳定、资本自由流动、货币政策独立性三者的动态平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最终目标是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为此,在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前提下,只有逐步开放资本项目,才能使资金的真实需求与供给得以释放,才能保证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的稳步推进,我国的金融安全也才能在三者的动态平衡中得到实现。

五、结语

本文的目的在于论证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对我国金融安全产生的影响,进而为深化我国汇率制度改革,保障金融安全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建议。

为进一步深化汇率制度改革以保障金融安全,本文提出了三个方面的政策建议,首先从总体上把握汇率制度改革的方向,弱化央行在外汇交易中心的主导作用,强化市场力量对汇率水平的影响。然而要保证改革的顺利推进,仅仅依靠扩大汇率浮动区间是不够的,因此本文进而提出了两个方面的政策搭配建议:一是发展外汇衍生品市场,疏通与拓展汇率风险释放通道;二是逐步推进资本项目的开放,创造汇率稳定的政策环境。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经济学院)

上一篇:中国企业在欧盟的商标注册和保护 下一篇:浅谈旅游投资的风险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