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信息化应用

时间:2022-08-03 01:46:25

地籍信息化应用

摘要:随着信息化的时代的到来,信息化的脚步正以它前所未有的渗透力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基础性工作,地籍工作对协调我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地籍;信息化

市场经济条件下,地籍工作只有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及工作水平,科学有效地开展工作,才能顺应时代的进步,符合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深入开展的需要。将信息化应用到地籍工作中,构建完善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能将诸如土地的位置、数量、界址、用途等地籍调查成果充分有效地利用起来,强化地籍工作的监管能力,充分发挥地籍工作的作用,提高其服务水平。

1 地籍信息化的应用状况

地籍信息种类较为繁多,数量庞大,时效性极强,地籍管理的日常统计、变更登记、数据修改等工作较为繁琐复杂,因而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地籍工作,用现代化的信息系统代替传统的手工工作,实现地籍信息采集、处理、存储、传输的网络化和自动化,能提高地籍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带来更好的效益,有效实现快速动态监测,规范地籍管理水平。在我国的地籍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致使地籍工作信息化进程缓慢,地籍工作效率不高。地区发展不平衡、地籍信息系统水平参差不齐、地籍信息化标准发展较为滞后、有待完善,在硬件建设、软件开发开发和应用等方面,缺乏科学、统一的标准,自家投入不足,致使地籍信息化工作所需的硬件与软件设备在数量上不能满足工作需要、在质量上不达工作要求、在速度上更新缓慢,数据库建设不够,对系统后期维护不够重视、缺乏专人负责、维护水平有待提高,对地籍工作缺乏全面、及时、规范化的信息支持,相关工作人员的信息技术与网络化应用水平参差不齐,其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2 对提高地籍信息化应用效果的建议

2.1 统筹规划、加大投入

首先,国家及各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首先应做好地籍信息化的统筹规划工作,拟定地籍信息化的公关目标和系统建设目标,统筹规划全国地籍信息系统,各地根据国家规划及自身特点制定本地的地籍信息化规划方案,统筹规划当地网站建设、资金投入、人才配备与培养,并加以实施。强化地籍信息系统建设的组织协调工作,防止出现掉链子等难以衔接的状况。其次,作为一个长期的战略性工程,地籍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财力支持。国家及各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都要加大对地籍信息化的投入,包括资金和人才的投入,不仅要增加信息化经费,多渠道筹集资金,满足地籍工作信息化的软硬件配套需要;而且要加强对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与配备,投入足够的管理、运行与培训经费。尤其是经济贫困的地区,其资金来源不稳定,不利于地籍信息化的发展,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可酌情出台相关的资金保障政策。

2.2 规范技术,加强地籍信息系统建设

为更好地实现地籍管理信息化,国土资源部门应出台数据库建设的技术规范,研究制定地籍管理信息化的硬件、软件及数据(库)的标准,必须建立统一的、科学的技术标准和规范。统一标准的主要内容有:网站建设标准、信息标准、数据加工标准、技术安全标准、网站评估标准等。相关的地籍数据库以及土地利用数据库的行业标准,及时调整并完善现有的地籍信息系统技术规范和规程,加大技术指导力度,在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开展地籍信息系统规范化培训,提升广大地籍管理人员的业务知识,满足地籍管理信息系统规范化的建设。加强地籍信息系统建设,首先要建立一个有效数据管理体系,以便于系统对大量的地籍数据进行快速查询、浏览及应用分析。数据管理体系由基础数据库、属性数据库、土地专题数据库、外部专题数据库等内容组成,以提高对地籍部门对地籍信息的检索及查询,强化其综合分析地籍信息的能力。其次,地籍信息系统可涵盖数据浏览子系统、建设用地审查子系统、新增建设用地管理子系统、举报信息管理子系统、项目动工信息管理子系统、开发区管理子系统、野外实地巡查子系统、系统管理子系统等子系统,涉及到地籍工作的各个方面。地籍信息系统的建设能使地籍工作部门能够快速查阅、浏览该区范围的地形和影像数据,随时掌握区域内土地的转、征、供等用地信息资料,从而进行土地的测勘定界、坐标上图、调查确权、登记发证等一系列国土业务工作,提高地籍工作效率及用户体验。信息时代下的地籍工作需要及时、准确、全面、前瞻性的信息支持,因此需要抓好地籍信息变更调查及数据更新工作,确保二次调查数据库持续更新和有效应用,加快更新频率以确保地籍信息化的时效性。

2.3 确保地籍信息安全,健全评价机制

首先,可应用数据加密、局域网控制、防火墙、密码口令、身份验证等技术手段,确保地籍信息安全。其次,严格依照地籍工作的性质、范围、保密程度等,对地籍信息加以分类,确定保密及公开的范围,通过制度层面确保信息的安全。再次,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强化地籍信息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督促其定期检查地籍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止不法分子的侵入。最后,研究并制定各种信息不安全风险的应对能力。

健全信息化评价机制。一是要制定信息化评估的相关政策文件,使评估工作有据可依且能定期进行。二是评估方法要科学,不仅要采取听汇报、现场查阅材料、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传统手段进行评估工作,而且要充分运用信息科技手段,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评估中,真正实现评估手段信息化。三是评估内容要全面,每项指标要量化,有详细的标准。

参考文献

[1] 孙树杰.信息化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问题[A].全国计算机网络应用年会论文集(2001)[C]. 2001

[2] 邵建鸣.主编.推进地籍信息化建设[Z].宁波年鉴.2006

上一篇:社区社会组织助力解决基层民生问题 下一篇:猪饲养环境的福利问题与安全猪肉生产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