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慈善为何难透明

时间:2022-08-03 01:31:41

中国慈善为何难透明

我国的募捐主要是依靠行政手段进行劝募,由于不需要通过公信力募款,因此慈善组织也没有披露信息的动力。而捐赠者在捐赠时,也没有根据劝募机构披露信息的程度来进行。

近日,民政部下属的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了《2010年度中国慈善透明报告》。

报告显示,全国只有25%的慈善组织完全或较多地披露了信息。最应披露的财务信息透明度最低,在满分为5分的透明慈善指数中仅为1.52。近9成接受调查的公众对慈善信息的公开程度并不满意。

为什么大多慈善组织不大公开财务等信息?

首要的原因就在于,我们的法律、法规不完善。迄今,我们还没有一部《慈善法》出台。只有《公益事业捐赠法》、《基金会管理条例》、《基金会信息公布办法》对募款信息的披露有要求;但是,前者对信息披露的内容、时限规定得十分笼统,缺乏可操作性。后两部法规虽然详细地规定了与信息披露相关的内容,但也仅仅限于基金会;而政府也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对不披露信息的基金会进行处罚。

此外,我国的募捐主要是依靠行政手段进行劝募,由于不需要通过公信力募款,因此慈善组织也没有披露信息的动力。而捐赠者在捐赠时,也没有根据劝募机构披露信息的程度来进行。

按照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慈善组织只需对捐赠人披露捐赠资金的使用情况。如果普通公众向慈善组织索取财务等信息,慈善组织并没有义务提供。

我们现有的这些规定,层级比较低、约束力也十分有限,还存在很多的局限。比如,民间自下而上的慈善组织难以登记注册;大量的慈善组织,特别是民间自发的慈善组织没有募款资格;国家虽然修订了《企业所得税法》和《个人所得税法》,但一些地方在操作时并没有严格遵守,操作复杂,以至于企业或个人的捐赠难以真正享受减免税待遇。

然而,慈善组织的登记注册、财务管理、信息披露、慈善募捐、减免税等,对于一个完善的慈善制度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内容。

西方的发达国家中,英国、美国就是慈善制度比较完善的两个典型。

早在1601年,英国就颁布了《慈善用途法》,奠定了慈善法的基础;之后又进行了多次的修订,最新一版便是2006年修订的《慈善法》。它将环保、教育、卫生等内容均纳入到了慈善的范畴,从而拓宽了慈善的内涵。该法在慈善组织的信息披露等方面,都有非常详细的要求。慈善组织必须向公众披露相关信息,不过,提供信息的成本需要由公众来支付。

在美国,所有慈善组织都要向国税局提交年度报告,每一个公众都可在网上查阅到这些信息。美国对慈善组织的监督管理,主要依靠社会力量。例如,美国有大量独立第三方的评估机构,它们不仅披露募款机构的信息,还会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评价,从而引导公众的捐赠行为。

事实上,一个完善的慈善制度不仅有助于第三次分配、扶助弱势群体,还有助于弘扬乐善好施的价值观念;对包容性社会的形成、社会的稳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迎亚残运会,海峡两岸知名画家联袂献宝筹善款

上一篇:高科技监控京城火情 下一篇:北京CBD空中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