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善待留守儿童

时间:2022-08-03 07:59:26

浅谈如何善待留守儿童

摘要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及成长等问题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作为直接承担教育责任的学校、老师,应通过反思教学行为,正确、认真对待留守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从真心接纳、热心帮扶、用心赏识等方面善待留守学生,使他们在学校能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关键词留守儿童;善待;爱;赏识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08-0007-03

当前,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已经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纵观对留守儿童的各种分析:任性、冷漠、自卑封闭,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内向、孤独、柔弱无助;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卫生习惯差、学习能力低、行为习惯差、易学坏,等等。我们应该反思这些分析是否失之偏颇。笔者认为,留守儿童与其他孩子的区别只在于:虽然他们的父母不在身边,生活中缺少了父母的照顾,但身边还有呵护他们成长的爷爷奶奶、亲戚朋友、老师,留守儿童不至于因缺失亲情而冷漠自闭、缺乏爱心、易冲动、易学坏。作为学校,作为老师,我们应正确看待留守儿童,不应对留守儿童抱有成见而另眼相看,要用心接纳这样的一群孩子,要用爱让他们变得更聪明可爱、阳光自信。那么,我们该如何善待他们呢?

一、真心接纳,真诚关爱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陶行知先生对教育的爱的理解。首先,我们老师应该有一个宽广的胸襟,心中给每一个留守儿童留着位置,用一颗宽容的心去接纳他们,欢迎他们成为学校和班集体的一员,并鼓励和相信他们能为班级增添光彩,在班级营造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氛围,消除他们的胆怯感,让他们感到受欢迎、受鼓舞。留守儿童由于没有父母的照顾,有些孩子衣着不整,席地而坐,显得有些脏……作为教师,不应在班里大张旗鼓地批评,或者简单粗暴地表示厌恶,应个别提醒和引导,只要有所改变,都应给予个别肯定和表扬。每一个儿童都有自己的思想,他们渴望被理解、被尊重,尤其是留守儿童。这就要求教师用爱心滋润他们的心田,使他们“亲其师,信其道”,产生一种奋发向上的力量,从而在老师的耐心指导、细心呵护下,慢慢地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其次是科学帮扶,循循善诱。有些留守的孩子在学习上存在着一些困难,加上没有父母的引导,学习习惯不是很好,学习成绩欠佳。学校可以成立由老师组成的辅导小组,轮流为他们辅导功课,指点学习方法;在班级,老师可以组织几个学习优秀的同学组成辅导小组,和他们进行课间学习讨论,及时帮他们填补课堂疏漏的知识;还可以用“结对子”的形式帮扶,逐渐使他们会学习,有兴趣,有信心学习;面对那些学习确实落后的孩子,老师要做到因材施教,耐心辅导。再次是真诚关怀,用情关爱。留守的孩子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生活的烦恼、成长的烦恼不能倾诉解决,如学习用品问题、青春期问题,等等,作为学校、老师,我们可以通过心理辅导、主题班会等灵活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成长的烦恼,学习用品欠缺的问题,可以通过先垫支或“温暖工程”来解决。其实,教师爱留守儿童,就是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冷暖与学习进步。爱是一种巨大的改造力量,能消除留守儿童对老师的戒备性心理和逆反性心理,能恢复或建立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用心赏识,真情鼓励

卡耐基说过,“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赏和鼓励。”因此,老师对留守儿童更应该真诚地赞美和鼓励,以此来增强他们的信心和勇气。

一以“表扬和鼓励”为契机,赏识留守儿童

首先,要善于观察,正确判断。通过对学习活动过程的观察,笔者发现留守的孩子大部分是聪明的,虽然可能暂时表现不突出或者成绩不理想,作为老师,要克服“一白遮百丑”的思维定势,不断发现、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进行适时肯定和表扬鼓励,使他们能乘胜追击。所谓的闪光点,笔者认为应更多地关注他们在课堂上会不会思考:有的孩子虽然默不作声,但他是在投入地思考或联想;有的孩子信口开河只会捡现成答案;有的孩子暂时没保持好坐姿,但那是在自我调节,放松是为了更好地思考和学习;有的孩子暂时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等等。作为老师,我们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善于智慧观察,以便能作出有价值的肯定和表扬,换取孩子更多的自信。

二要善于捕捉“闪光点”

要善于发现留守儿童身上的才能,“东方不亮西方亮”。 例如,有些学生思考能力欠佳,但动手能力很强,如果他考不上大学而成为一名优秀的汽车修理工,你能说他不成功吗?所以,教师应该千方百计地挖掘留守儿童的每一个闪光点,然后用欣喜的眼光、愉悦的心情、发自内心的赞美之词鼓励他们,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教师几句普通的话语,却能激起学生心灵上的感应,使他们产生一股向上的动力,对他们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实施赏识教育

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求教师做到正确的认识学生、评价学生,并逐渐形成以“赏识教育”理论为指导的教学模式。留守儿童因为父母不在身边,孤独、焦虑、敏感等心理因素在所难免,在课堂中不敢发言,不善于参与到教学活动过程中,学习效率低。针对这种情形,教师要学会宽容、真诚地善待他们。在课堂上,没有厉声的训斥,没有唠叨的说教,有的只是灿烂的微笑,鼓励的眼神,亲切的话语,的抚摩,使留守儿童的心灵得到触动,错误得以改正,从而帮助他们扫除学习障碍,改进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增强他们的自尊和自信。

三、营造氛围,关怀备至

作为学校,要自觉维护留守儿童公平接受教育的权利,应积极接收留守儿童到校就读,做到有求必应。同时,还要注意营造平等、温暖的教育氛围,通过开展相关活动,让留守儿童感受到社会和集体对他们的关爱。一方面,学校要争取资金帮扶,如我们学校每年都创造机会,多方沟通,联系各界友好人士对 “留守特困生”进行资金上的帮扶;另一方面,学校可通过多种多样的德育活动,帮助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自信。在我们学校,就开展了文明礼仪主题教育系列实践活动,目标明确,循序渐进,奖励有方,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学会洗脸、刷牙、穿衣等,解决个人生活自理问题,

养成讲究卫生、讲究个人精神面貌的良好习惯;让他们学习实践在家、在学校,如何跟亲人、老师同学、客人打招呼,学习简单的接待交谈方式,学会礼貌待人,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我们还利用“三・八”节、母亲节、父亲节、感恩节等节日,组织这些留守的孩子给远方的父母打电话、写信、制作节日祝福卡片等,让他们感受浓浓的爱意,赶走孤单,学会感恩。结合“六・一”节开展“同在蓝天下”文艺演出活动,接受社会及政府部门的慰问,让留守儿童在舞台上在展示个人才艺,感受集体的温暖,感受来自社会大家庭的关爱;开设“心灵驿站”心理辅导室,让孩子倾诉成长中的烦恼……通过开展文明礼仪系列践活动,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精神风貌,使他们变得活泼开朗,变得自信。

苏霍姆林斯基说:“对人由衷的关怀,这就是教育才能的血和肉。”爱留守儿童,并且给予尊重与理解,呵护与帮助,是打开他们心灵的万能钥匙,它能使教育者走进学生的心灵,与学生进行生命的对话、情感的交流与碰撞。只要学校、老师、家庭和社会都能伸出热情的双手,给予留守儿童真诚的关爱,他们一定能自信地生活和学习,健康快乐地成长。但愿留守儿童在爱的滋润下,变得更聪明可爱、阳光自信。

参考文献:

1谢章莲.反思“留守儿童”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200811.

2刘正奎,高文斌,王婷,王晔.农村留守儿童焦虑的特点及影响因素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2.

3姜强强,陈晨.农村留守儿童学习问题的成因及对策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1.

4赵兴民.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实质与解决路径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

上一篇:“学困生”成因及转化措施探讨 下一篇:教师与学生沟通的艺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