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思路 提高能力

时间:2022-08-03 04:46:49

如何以点带面地评讲典型试题,帮助学生将知识进一步理解巩固、深化提高,落实双基,培养数学能力,这是教师必须认真研究的以一当十、授人以渔的问题。下面以一考试题为例,简单谈谈我的见解。

题目:如图1,CD与圆O相切于点C,AB是圆O的直径若∠ACD=30°,则∠A=____。

思路一:因已知弦切角,故易知弦切角所夹弧的度数,故可考虑对那些圆周角、圆心角。另一方面所求角等所对弧度数的一半,故也可思考求之度数。这都是由角及弧、由弧及角的常用思路。

解法①(如图1),∠ACD=30°, = 60° , = 120°,∠A = 60°。

解法②(如图2),连OC, ∠ACD=30°,=60°,∠COA=60°,又OC=OA ∠A =∠ACO =60°。

解法③(如图3)连BC, ∠ACD=30°,=60°,∠B=30°。

又BA为圆O的直径,故∠BCA =90°∠A=60°

思路二:因为已知圆心、切点,故可尝试连接它们,尝试应用切线性质定理。

解法④(如图2)连OC,CD与圆O相切与点C OCCD,∠OCA= 90°-∠ACD=60°,又OC =OA,∠A =60°。

思路三:因为已知直径,故可尝试找出或作出直径所对的圆周角,尝试应用定理“直径所对圆周角是直角”解法同于上述解法③。

思路四:因有已知弦CA 和圆O,故可过圆O作出弦CA 的垂直线段,再尝试应用垂径定理(参见图4),利用轴对称性质将待求的∠A转移至求对称角∠OCA=?解法可同于上述解法②。

思路五:因为已知直径的两端点,故可尝试分别过这两端点作圆O的切线,尝试应用定理“过直径两端点作出的切线互相平行”。(如图5)

或者,过直径其中一个端点如A点,作圆O的切线,再与已知的切线一起,尝试应用“切线长定理”。

解法⑤(如图6),过点A作圆O的切线交CD于E,则EC=EA。

∠EAC=∠ACE=30°。

又BAAE , ∠BAC=90°-∠CAE=60°。

解法⑥(如图7)过点C作BA的垂线交于BA于E,交圆O于F,尝试套用习题的重要结论∠ECA=∠ACD=30°,在RtECA中,∠A=60°。

事实上,这几种思路都是基础和经常用的,可以引导学生归纳如下,并马上用作指导后面两道“变题”。

(1)“角与弧的度数替换”(如思路一)。

(2)“连接圆心与切点”(如思路二)。

(3)“由直径找直角”(如思路三)。

(4)“已知弦上找垂径”(如思路四)。

(5)“直径(或半径)外端作切线”“切线配切线”(如思路五)。

变题一:(如图8),CD与圆O 相切于点C,AB是圆O直径,若∠A=60°,则∠ACD等于 度。

变题二:(如图9);CD与圆O切于点C,若∠A=60°,∠ACD=30°,求证AB是圆的直径。

我别出心裁地评讲这一特例是有更深一层的意境:

因为数学教学的基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使他们毕业之后不论从事何种职业都会终身受益,这是中学数学教育功能所决定的。要做到这一点,就应该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还要传授数学的精神及其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发展思维能力。通过数学教学,教给学生思维方法、工作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高层次数学教育的目标。

我用这“五思路、六解法”充分发挥了数学思想与方法。如思路一、思路二、思路三是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思路四、思路五是对“发散性思维”的探索,以增强学生对“旧”知识的迁移能力,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总之,这一特例的评讲,注重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重视思维发散能力的练习和原型变异练习,把课堂的美感、数学的灵活应用、数学的思想、数学的方法等发挥得淋漓尽致,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广阔性、灵活性和创造性,又巩固增强了数学在学生心目中的“魅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热爱数学。

(河源市连平县高莞中学)

上一篇:探究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 下一篇:利用简笔画进行低年级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