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戏剧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案例分析

时间:2022-08-03 04:16:18

高中语文戏剧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案例分析

摘 要: 戏剧是一门综合的舞台艺术,包含了文学、绘画、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戏剧教学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比例少,篇幅少,教师不重视,学生不喜欢听教师讲解。作者立足于新课程的理念,根据戏剧教学的特点、青少年学生的自身特点,从暗示教学及建构主义的理论中汲取灵感,并结合自身在教学中的设计思路及教学实例,提倡以演代教,让学生在戏剧单元教学中自己做主,采用自演自赏自评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 戏剧教学 语文教学 角色扮演 案例选录

在高中戏剧教学中,笔者一直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坚持以演代教,采用学生表演、学生鉴赏、学生评论的方法。总体而言,采取这种方法,学生兴趣高、参与度高,知识上、能力上、情感上都获得了进步,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戏剧教学安排在必修4,选录了三篇戏剧——《窦娥冤》、《雷雨》《哈姆雷特》。为提供更多样更丰富的剧目,另外提供补充剧目——《罗密欧与朱丽叶》、《茶馆》,鼓励学生另外补充其他剧目,含原创的、改编的。

教师的工作是:分配任务、明确要求、强调纪律、提供安全保障、提供时间和场地、提供必备教学仪器和设备、组织协调工作。学生的工作是:自由分组、挑选剧目、确定演职员、准备道具、搜集资料、改编剧本、设计台词、排练、彩排、正式演出、评选最佳、撰写记录、写周记等。

二、操作依据

1.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新课程标准要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提倡通过表演剧本的精彩片段来品味语言,深入领会作品内涵,体验人物的命运遭遇和内心世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教学中通过观摩戏剧演出、尝试戏剧表演,加深对戏剧作品的体验。在戏剧选修课的评价中强调关注学生对作品的人物、情节、场景等的感受。

2.戏剧教学的自身特点

戏剧是综合了文学、音乐、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通过演员演出而诉诸观众的一种综合舞台艺术,具有十分复杂的文化内涵和非常丰富的思想艺术营养。它是生活的镜子,是浓缩的人生,使我们在享受艺术的同时,也能领悟到生活的真谛。“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是对戏剧最好的概括。语文教学是集“听、说、读、写、思、演”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表演”理应成为学科教学的一项基本内容,也应该是学生的一种基本素养。戏剧课程的开设,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力及想象力,发展了戏剧的技能与过程,培养了评赏戏剧的能力,重新焕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语文学习走出了课堂,让学生乐在其中,在表演中学习。

3.暗示教学方法及建构主义理论的启示

暗示教学认为:理智和情感,分析和综合,有意识和无意识,是不可分割的,所以教学过程要通过暗示建立无意识的心理倾向,创造强烈的学习动机,开发潜力,提高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充分发展自我。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但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具体到戏剧教学,学生在清醒而放松的状态下,明确地参与戏剧表演过程,对其采取积极的态度,有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如果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表现出自信心、愉快而不紧张,在声光影的流程中,采用互动性形式,师生相互信任和尊重,学生在与同伴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领悟了剧目的内容和形式,教学的目标就能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水到渠成地实现。

4.学生的特点

生活在一个资讯丰富的信息社会中,青少年好奇心强,探索欲强。他们对新事物充满着好奇,急于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乐于探索,易于接受新事物,喜欢研究新事物。他们喜欢充分表现自我,有着极强的表现欲和参与欲,他们在众多场合下能够充分展现自我,喜欢交际,渴望参与社会活动。他们有自己的个性,不人云亦云,不因循守旧,喜欢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发现和理解这个社会。他们对课文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更愿意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基于学生的这些特点,传统的教学流程——作家介绍、写作背景、情节、人物、环境、主题、艺术特点等的分析,明显不如放手发动学生自己做主、教师为学生创造条件、学生积极参与动中求活进行课本剧表演的效果好。

所以,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以学生“演”代教师“教”,使学生通过自编自演自导自评,获得直接的感性经验,让学生在教室这个小舞台舞出自我的风采,让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体会戏剧冲突,领悟人物性格,挖掘人物语言内涵,领会角色“潜台词”,体味角色的感情,感受戏剧魅力,挖掘多方面潜能,个性化地建构文本意义,进行潜移默化的知识能力及道德教育。让学生在课本剧表演的整个过程中锻炼听说读写的能力、与人沟通表达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比较鉴赏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优秀戏剧作品的能力,从而获得更丰富的戏剧体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三、实施案例

1.经过

4月22日,确定表演《雷雨》、《茶馆》、《罗密欧与朱丽叶》、《窦娥冤》、《哈姆雷特》五篇课文,五组抽签决定表演篇目。

4月23、24、26、27、28日6节语文课学生排演。

4月28日晚6点10分开始在多媒体教室表演,8点半结束。

4月29日,两次投票评选最佳导演等八个奖项。

4月30日,举办颁奖典礼。

2.剧组安排(选录)

《雷雨》剧组

总指挥:石鑫祥 导演:谢萍萍 艺术顾问:胡军

记录:陈丹 编剧:马银杏 旁白:胡靓

男主角:王韦饰演周朴园 女主角:李争明饰演鲁侍萍

男配角:陈晓英饰演鲁大海,徐凡饰演周萍,邓鹏婷饰演周冲,胡军饰演仆人乙

女配角:谢萍萍饰演繁漪,童慧琴饰演仆人甲

后勤:周蕾、宋玮、张晶

3.排演记录(选录)

《罗密欧与朱丽叶》大记录(摘录)

4月22日星期三

第一节课组织晚自习初步预排

确定剧本——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确定阵容。

4月23日星期四正式排练,按初定剧情演绎

排练地点:画室

4月24日星期五

语文课对台词,联系感情、语言、动作等,各成员上网观看网上原著视频,与自编剧对照,改进及借用。

4月26日星期日

放学后4:50—6:00在画室练习,背景音乐及台词、场间旁白已确定,正式将各道具、台词等相关事宜确定,话剧较完整预排,并摄下过程以供参考,初次完整预排,效果不佳,仍待商议改定。

4月27日星期一

班会课后于画室排练至六点,各道具如剑、花等准备完毕,新添场景辅助灯光,二次完整预排,结果较有改善,演出场景设计完成,各演员演出服装准备完毕。

第二节晚自习:调试灯光,皱纹纸辅助,调配演出布景色调。

4月28日星期二

下午二、三节课,各演员反复对戏,酝酿戏中各角色感情动作,并调整细节,服装到位,由组中成员自行提供。

5:00之后,各成员搬拿道具等至多媒体教室,在演出场地再次商定演出具体形式方位、背景音乐及灯光效果调配成功,场景设计成功,场景布置切换、道具搬运由各成员辅助完成。

正式演出:晚自习前6:10

本组演出正式开始,一切按预排进行,演员演出,道具搬运,配乐及灯光一切到位,演出完整进行至全体谢幕成功完成。

演出完毕,各道具复原,归还,观看其他组演出。

4.周记选摘

4月28日,那天晚上,我懂得珍惜生活中的点滴感动,坦然面对生活,坚持我心中的梦想,勇敢地奔跑,勇敢跨越,成功就在前方。在不平凡的4·28中,我坦诚地笑着,我真实地体验着不平凡的一天。(李晓红)

谁也看不到曾经排练时的汗水、冲突与不快,在欢笑与泪水当中,我们感受到了真挚的友情,在冲突与矛盾当中我们感受到相互帮助相互谅解的关心,在青春这个舞台上,我们释放了青春与活力,我们收获了快乐与成长。(赵容)

我们在排练中,有的组员哭过、笑过、苦过、累过,但是现在我们开心了,展示了,得到了。话剧表演完了,但大家还沉浸在表演的氛围中。一幕幕动人的画面,一段段感人的言语,一曲曲优美的音乐,一次次响亮的掌声,都使我们不能忘怀。今宵我们如此快乐,今宵我们如此陶醉,今宵我们铭记在心。这次演出我们付出了很多,学到了许多,留下了一段美好的回忆。但我相信这次的回报是最甜的,回忆是最美的,今宵如此难忘。(张志才)

参考文献:

[1]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荣希文.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1(5).

[3]胡欣.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语文戏剧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9).

上一篇:数学归纳法浅谈 下一篇:对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