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心理困境,让初中生爱上作文

时间:2022-10-12 06:16:59

走出心理困境,让初中生爱上作文

写作文不是为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作文是一种爱,是一种情。要想让初中学生走出作文的心理困境,就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写作是表达,是一种内心要求,更是一种心理需要。

一、激发兴趣,轻松写作

兴趣是学生乐于写作的动力源泉,表现自我、展示自我是每个孩子都愿意并积极去做的事。在作文教学中,学生有了兴趣,就可以形成一种强烈的乐于动笔的愿望。在这种愿望的驱使下,他们乐意主动地、自由地写出自己的见闻和想象,不把作文当成一种苦差事,而看成是一种快乐的享受,美好的倾诉。有了兴趣做基石,学生就可以很轻松地写出充满自己生活经验积累、饱含自己感彩的文章,学生的写作水平就会逐渐得到提高。要鼓励学生经历、体验生活。鼓励学生多参加自己喜欢的课外活动;关注身边特殊的人或事;关注家乡的风俗人情及市场经济的发展;留意时事新闻。在参与以上活动后,每周我再组织学生进行一次交流,作文资源得以开发,学生习作材料丰富,思想开阔畅达,为实现其“个性化创作”搭建了平台,积蓄“能量”。给学生营造写作的氛围、丰富作文的材料。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中刹那闪现的火花,给学生提供写作的信息,让他们抒发自己真实的情感,自由地表达。

二、感受生活,积累素材

绚丽多彩的生活,无疑需要学生积极启动耳、目、鼻、舌等感官感知事物的声、形、色、味等表象。要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必须让他们广泛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比如,可以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参观、游览活动,积累写作的素材。正如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学生的习作是他们对日常生活粗浅感悟后的自然产物。这样的习作才有鲜明的个性色彩,体现着表现自我的创造性,它没有时间的限制。我们不妨不设专门的作文课,只在布置作文后,给学生一个观察、感悟的机会,把作文由课内拓展到课外去完成,为学生提供宽松的时空条件,让他们尽情“挥洒”内心的真情实感。

学生必须具备初步观察的能力,学会留意周围的事物,包括自然界的一草一木。教师应教给学生具体的观察方法,针对不一样的事物给予不一样的指导。比如,描写人物时,要抓住人物个性特征,从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加以观察;写植物时,要从植物的茎、枝、叶、果入手,捕捉它的颜色、形状、气味等特点去仔细观察,还要注意不同季节带来的不同变化。

让学生抓住特点观察本身就是创新作文教学的要求之一。大千万物,各具特点。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学生的有意识观察的不足,鼓励学生发现观察对象的与众不同,从而撩拨起他们倾吐的欲望。

世上的万事万物都在不断发展变化,抓住了变化,也就抓住了与众不同的特点。事物的千变万化,需要我们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处处留心,这样写出的作文才会丰富而生动。如去湖边观赏日落;赴街市感受人流;到球场寻找同学们从平静到紧张、激动到欢腾的场面;到建筑工地捕捉现代科技。

三、一种典型,多题使用

近年来,中考作文多以记叙文为主。但三年的作文训练,学生已经在审美上产生疲劳了,每次作文他们会发现写来写去就是学校和家庭发生的事情,觉得写腻了,觉得没有素材可写,无话可说。其实,如果我们对现有的素材进行合理的组合与分析,就会发现:同一种素材,可以被选用在不同的作文题目中。

对常见素材进行内涵方面的分析。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无论看似多么渺小、卑微的事物,多么司空见惯的社会现象,只要深入剖析,细心体察,认真思考、感悟,就会觉出许多深刻、别样的内涵。要想具备一种素材多题使用的能力,还需要我们对一则素材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行内涵的分析。我们可以进行这方面的训练。我们有意识地拿一则材料,把你能从材料中得出的观点一一列出来,看究竟能得出多少观点。还可以多找几位同学看同一则材料,看看各自的观点有什么不同,经过多次训练以后,学生的思维就会开阔。如果你对日常素材思考多了,感悟多了,拿到作文的题目时,就会发现有许多材料可以用。

要鼓励学生对常规典型素材进行改造、创新,就要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需求变异、从多方面求答的思维方式。它可以使文章的立意向四面展开联想、想象。这种开放式的辐射,不仅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丰富了思想内容,而且在对某一中心各方面的思考中,往往有独到的发现,使作品新颖独特,使立意多元化。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在审题时考虑到运用多种素材。

四、以情为贵,彰显个性

学生的习作须得之于心,发之于情,才能形诸笔端。只有让感情带动材料,才能文思流畅,才能使学生在习作中张扬个性。在作文教学中,可采用“听、说、看、读”四种方法营造与之相适应的情感氛围,打开学生感情的闸门。让学生的情感在富有激情的氛围中,不断掀起波澜。

如我们班有个同学写新老师的见闻。他在文章开头写道:开学第一天,我们班走来一位白胖的先生,大耳、圆脸,袈裟似的上衣包裹着圆圆的肚皮。

中间:他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话对我们说:“我,就是你们的新班主任……”班主任?我还以为他是哪个家长呢。

他拍着鼓鼓的肚子继续道:“我曾幸福……”,我“扑哧”一声笑了起来,自言自语道:“还不如叫‘真信佛’呢!”我旁边的几个同学忍不住哄笑起来。

我偷眼观瞧,只见班主任的脸由红到白,转眼间,又变成了微笑,还半开玩笑地说:“我可没有如来佛的法力哦!要‘紧箍咒’我这儿倒有几个……”沉默、静寂,所有的哄笑瞬间化成了赞叹的掌声。

他的宽容、他的机智,羞得我一脸绯红,我在心里暗暗地爱起我的班主任来。

结尾:“老班真信佛”,真是佛人佛心啊!如今,他虽然不再是我的班主任,但一想起他的点点滴滴,我的心胸也开阔起来——他真是佛法无边啊!

好的作文是好的思想的结晶,“好的思想”不但要靠学生“参悟”社会人生,而且要教师用鼓励、机智的“对话”,为学生营造一种氛围,启发学生思维,产生丰富的联想,使文章烙上鲜明的个性特征。

总之,只有学生走出作文的心理困境,才能写出个性化的作文,当作文真正成为学生表情达意的载体,交流思想的工具时,他们无论是练笔,还是应考,都会脱颖而出,大放异彩。

上一篇:《望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下一篇: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