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学校学生唱歌课教学方法探析

时间:2022-08-03 04:02:24

幼师学校学生唱歌课教学方法探析

摘要:唱歌是幼师专业的必修课。幼师唱歌的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必须了解和掌握歌唱发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培养具有演唱和教学双重能力的学生。因些,要从歌唱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三个方面入手,来培养合格的幼儿唱歌教师。

关键词:幼师;学生;唱歌课;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J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1-0110-01

一、集体课的课堂理论教学

集体课也就是大课。上大课有教学整体统一感,学生掌握知识平衡。大课学习中,老师在教学上要解决学生三个问题:

了解歌唱器官。歌唱器官主要有:呼吸器官,也可称为动力器官;喉头声带,就是声源;共鸣器官,就是扩大与美化声音的器官;咬字吐字器官;听觉器官,能辨别声音的好坏及音准、节奏等。

学习乐理知识。节奏、旋律、音乐符号是歌曲的基本组成部分,只有把这些内容搞清楚,才能对声音进行统一的训练。

呼吸训练。呼吸训练是最为重要的一环。学生歌唱时往往都是运用浅胸呼吸,运用浅胸呼吸不但音域过于窄小,声音机械化,不便于表现,而且有可能影响同学们声带的发育,甚至损伤嗓子。因此,浅胸呼吸的方法,在教学中应当坚决予以否定,而胸腹联合式呼吸训练是克服浅胸呼吸的有效方法。

二、观摩课的课堂实践教学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唱歌也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每四周进行一次观摩,学生选择前一段所学歌曲,上台演唱,让全体同学提出意见,并感觉台上台下不同。观摩实践课可以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紧张心理。紧张会使人的血液循环加快,毛细血管扩张,这些状态的产生严重导致舞台表演失控,歌唱的稳定性自然得不到正常的发挥。

咬字不清楚。歌唱的语言表达,主要表现在咬字方面,“咬字行腔”字正腔圆这是歌唱要求。做到正确咬字、吐字,原则上咬准字头,引长字腹,收清字尾。正确的咬字部位不在嘴里,而在胸部的“剑突”周围。

深情并茂,用情带声。一首歌不仅吐字清晰,声音圆润,而且手势,眼神也很到位,感情也恰到好处,从教师要通过各种手段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他们产生广泛的联想,加之有感情的朗读歌词,或特定音乐,或声、画、像的配置,再加入歌曲所要求的意境,让学生用情,用声来歌唱。

三、小组课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生在集体课听不清自己的声音,特别是音准差,发声方法不对的学生,教师无法辨别,针对这种现象,采取与小组课相结合的方法,把每班的学生分成4个组,每组最多不超过10个人,4个组交替进行,让每个学生听到自己的发音和体会声音位置,主要解决两个问题:

深入学习发声技巧问题。哼鸣练习。学生在哼鸣的训练中,不仅要了解哼鸣可以产生最丰富的声音共鸣,也是发声的基础。哼鸣练习能使声音增强灵活性,防止喉音,调整气息获得好的声音位置等有关声乐训练的基础知识,而且必须让他们在教师特定的某个情景中想象思考,体会情感的表达,,使他们在不知不觉当中进入了情与声的结合中;顿音练习。伊丽莎白・舒曼说:“顿音的练习可以使声带结实稳定和发展软愕弓形处的灵活与弹性”(《声乐艺术的基础工作))。在顿音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状况细心地寻找有利于学生歌唱的元音和正确的发音方法。练习时让学生双手叉腰,将软愕提起成弓形,气息要深、柔和、有弹性: ,舌根放松,喷口要短促有力,同时感受腰、腹部周围肌肉的变化,通过顿音的练习有助于解决发声中的一些问题,用来改善气息;连音练习。连音练习在歌唱中是最重要的技法,通过一系列的连音练习,能巩固气息的均衡,使声音优美、圆润。连音练习可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从歌曲中抽出有代表性的旋律。在练习时,要提示学生各音之间不能有空隙,乐曲之间气息不能间断。运用正确的换气方法,在移调练习时要不断地提醒学生声音的流动性和共鸣的运用,从女声最好的声区f开始练习,逐渐向高低声区两边扩展,这一方法对解决本课的重难点和熟悉新课的内容从时间和教法上都有很大的帮助。

小组之间相互观摩。小组课中,除了基本练习外,歌唱教学实践也很重要,小组之前可以针对每一个音符,每一个字,每一次口型进行练习和讨论。这些实践虽然很小但是都需要学习者认真实践,做了才知道对于否,不做永远不会知道,就像不下水的人永远学不会游泳一样。唱歌课的实践性非常强,可以立竿见影。小组成员在相互学习中会不知不觉的提高唱歌技巧。

唱歌课说到底是提高幼师生素质不可缺少的一门必修课,它与实践的结合点就在于它是要辅助于行动的,是要躬身体验的。因此,幼师唱歌课教学要与实践紧密结合,素质教育理论要与实践紧密结合,这样培养出的幼儿教师才是全面发展的合格的幼儿教师。

参考文献:

[1]徐小懿著.声乐演唱与教学.上海音乐出版社,1996(9).

上一篇:浅谈与中国相比韩国流行音乐的优势 下一篇:新课程理念下中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