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语文课堂互动教学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时间:2022-08-03 01:23:34

实施语文课堂互动教学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提要:互动教学作为新课改所积极倡导的新教学形式,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通过师生双边互动来实现帮助每个学生都能有效学习,每位同学都能获得发展的教育目的。中职语文互动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参与,互相配合,师生、生生间充分对话、交流,和谐互动,以问题探究为中心,以情境体验为中心,以自主学习为中心,以自主学习为中心,以研究性学习为中心,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关键词:中职语文 教学 互动 方法

在中职课程中,语文课成为学生越来越不受欢迎的课程。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唾沫横飞,学生在讲台下却听得昏昏欲睡,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简直成了一句空话。究其原因,一是中职学校的学生语文根基薄弱,语文知识贫乏,语文兴趣不浓,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薄弱,缺乏科学、正确的方法,没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二是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视野狭隘,教学手段落后。针对这种现状,我们思考着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叶圣陶先生曾强调,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教是为了不教。”这里清楚地告诉我们:语文教学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课堂成为师生互动的舞台。

《中职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顺应历史潮流,与时俱进,促进语文教学改革的健康顺利发展,我在语文教学中探索了语文课堂互动教学模式,旨在以此作为突破口,焕发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实现师生心灵互动,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用新型方式进行有效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一、以问题探究为中心实现语文教学课堂互动

用问题探究为中心的语文课堂互动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促进学生创新素质的发展,让学生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和体验知识技能形成与掌握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激发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勇于质疑的精神,探究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不断实现和达到自我探究能力的提高。在这一模式中,教师以问题教学为主线,让学生在学习中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讨论问题,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围绕问题开展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生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这种互动形式具有主题鲜明、活动性强、趣味性强的特点。

二、以情境体验为中心实现语文课堂教学互动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课堂重视对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培养,不能忽视学生创新智慧的培养与发展,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不能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这一模式的重点在于构建一组生活活泼、贴近生活、感人至深的教学情景,通过对情景的酝酿和渲染,把课堂变成了一幅幅想象中的美丽图画,使师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和触动,情感达到共鸣,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文章运用生动的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心理和性格,展现了人物各自的形象。但首先以三国视频和尾曲《历史的天空》营造情境,引领学生走进“三国时代”;然后以flas重现故事,让学生为画面配音,从而走进历史故事,真切体味人物语言,揣摩人物形象;最后再创故事,学生通过对课文的了解,添加自己的认识,自由组合,表演出一个个内容更丰富的故事,在自己创造出的情境中进一步加深认识。总之,这堂课的教学自始至终处于师生共同构建的情境之中,令人仿佛置身于三国时代,缩短时空距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以自主学习为中心实现语文课堂教学互动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我们必须从课堂教学中去构建一种主体性教学活动,在活动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学生自己组织学习材料,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和创新。在教学中以学生的自学信息反馈为依据,以师生活动为载体,以发现问题、自我探究为主线,以学生的多种能力的养成为目标,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和学习策略教育,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发掘学生的潜能,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这种“以学生活动为中心,让学生走上讲台”自主学习方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为学生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四、以研究性学习为中心实施语文课堂教学互动

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播者,而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教师给学生提供的是信息,启发的是思维,补充的是知识,拓宽的是思路,介绍的是方法和线索,注重的是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研究性学习改变了原有的学习和教学方式,学生不再是单纯的、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学习活动中的真正主体。研究性学习为中心的心灵互动“模式”的构建,重在选题上。如果选题没有任何新意,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那么注定会是失败的。只有符合教学需求、贴近实际、触动师生双方心灵的选题才能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语文互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老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极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经验,而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学生由答问者转变为质疑者,由听课者转变为参与者,由解题者转变为出题者,由“接受性学学习”转变为“探究性学习”, 在准确把握学生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的基础上,营造平等、民主、和谐教学环境,采用丰富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在课堂上开展生动活泼、相互促进和影响的互动教学,从而达到师生双方共同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韦志成.语文教学艺术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2]刘辉平.走进新课程须着力于“改”字[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4年第3期

[3]石洪群.语文教学中互动式教学的探讨[J].现代教育科研论坛,2010第10期

[4]郭元祥.论课堂生活的重建[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0年5月

[5]张烨.互动式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上海教育, 1996年第5期

[6]周根妹.互动式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与研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4年11期

上一篇:如何让中职语文课既"活"又"实" 下一篇:职业教育语文"问题教学"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