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如何激活学生的表现欲

时间:2022-09-22 01:21:35

语文课如何激活学生的表现欲

提要: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好语文课的关键。那么,如何激活学生的表现欲呢?本文结合一些著名教育家的精彩案列和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从榜样激励、异性激励、示范激励、权威激励、信心激励等方面,探讨了激励学生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语文课 激活 学生 表现欲

“表现欲”人皆有之。优秀学生容易表露出“舍我其谁”的优越感;中等生的表现则常常是“犹报琵琶半遮面”;低差生却总希望能改变老师的成见,一展自己的别样风采。因此,激活学生的表现欲,对完善学生的人格、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能力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那么,作为语文教师,怎样才能激活学生的表现欲呢?下面谈谈笔者的一管之见。

1、榜样激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现在,我也常常把中等水平的学生作文修改润色后作为全班同学背诵的范文。一个同学写了一篇“水中的月亮”,我夸奖他观察细致;一个同学作文中常有体育解说员使用的精彩语句,我肯定他善于借鉴;一些同学喜欢把刚学的课文中的写法嫁接到自己的习作中来,我表扬他们活学活用。这些做法,不但极大地鼓舞了中下水平的学生,也强烈刺激了中上水平的学生,大家都摩拳擦掌,渴望再试高低,渴望自己的作文也能成为大家学习的范文。

2、异性激励。老师可以利用孩子们在异性面前爱表现自己的特点,在语文活动中,尤其是在安排学习小组的时候,不妨男女搭配。这样,既可以让他们在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还有利于培养男同学彬彬有礼的绅士风度、培养女同学温文尔雅的淑女形象。

3、示范激励。行军打仗,将领如果身先士卒,士兵就会勇往直前;有些教学活动,老师要率先垂范,学生才敢大胆尝试。每次作文,我都尽量跟同学们一起写下水作文。因此,我和我的学生经常有文章见诸报端。

在讲解课文时,我常常眉飞色舞地把文中一些优美的语段熟练地背诵出来,让同学们在陶醉和羡慕中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背诵名词佳句的欲望,这比强迫学生死记硬背要高明得多。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在一次抽班上公开课的时候,发现同学们精神特别紧张。因此,他走进教室的第一句话就别出心裁,语惊四座:“同学们,让我们喊一句自己的心里话,怎么样?”此话一出,可谓石破惊天,沉闷的课堂,一下子活跃起来,但还是没有人敢喊。只见魏老师微笑着充满真情地带头喊了一句:“我要给你们上好这节课!”下面掌声骤起。有几个学生一合计,齐声喊道:“老师,我们想听好这一堂课!”掌声再次响起,课堂上出现了一个小小的高潮。[1]

4、权威激励。众所周知,著名的罗森塔尔现象是一种期望效应。其实,这也应该是权威激励的典型案例。只不过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激励的对象不是学生,而是老师罢了。要不是他事先给了老师们权威的暗示,怎么会出现后来的奇迹呢?

一次,市教科院的几位专家听了我的公开课。我这样向学生反馈:“两位专家对同学们的表现非常满意,评价很高。专家还特别提到坐在他们周围的几个女同学,认为他们在小组内的发言很有创造性,只可惜没有大胆地在大组上发言。”话一说完,全班同学便急着把这几位女同学找出来。权威专家的肯定就是极大的激励,这几位女同学终于敢自信地站起来发表意见了。

5、信心激励。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抓住一切时机,激励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的情绪高昂,信心百倍,从而激活他们的表现欲。

钱梦龙老师教学《故乡》时,两节课有两次激励同学写稿,一次说:“这个问题大家解决得很好,我很高兴。我曾经看到杂志上也议论过这个问题,结论跟我们这位同学所说的完全一样,这位同学如果写了文章,也可在杂志上发表。我们要树立信心,用不着看不起自己,对么?”第二次说:“这个问题《生活》杂志上好象也争论过,而你们却一下子就解决了,所以你们完全有能力写文章在杂志上发表。”[2]这些激励的话语,将会燃起学生心中自信的火焰,使他们向更高的目标奋进。

6、批语激励。我们知道,几乎每个学生都非常关注老师对自己的评价。而日常生活中,师生之间的交往毕竟有限,也不是每个学生都了解老师对自己的评价。因此,老师的批语激励就能弥补这一不足。

7、间接激励。有时候,老师可以通过激励对象身边的人(如同学、老师、家长等),间接表达自己对他的积极评价。这种“无意间”流露出的“花言巧语”,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激励效果。我班有一名从重庆云阳来的农村女孩赖宇,她在一次班级演讲活动中因为“h、f”不分而受到了班上有些同学的嘲笑。此后,她再也不敢在公开场合发言讲话了。我了解情况后,在一次与她的几个朋友闲聊时,“不经意”地说:“赖宇其实很有演讲天赋,如果克服了简单的‘h、f’问题,她的演讲一定会让我们大家都刮目相看。”后来听说,她从同学那儿知道了我对她的评价后非常激动,并暗下功夫,刻苦练习,后来先后获得了班级和学校演讲比赛的第一名。两年以后,她还获得了教育部举办的“全国五好小公民”演讲比赛特等奖。

8、活动激励。教师可以在课堂或课外开展一些促进学生情商发展的活动,以引起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兴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喜欢表现自己,以取得教师和同学的尊重与注意。教师可结合课堂内容,安排故事会、朗诵会、智力竞赛、辩论会等活动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表现欲。

参考文献:

[1]徐上毅.走向课堂的心理预测[J]. 教育周报,1999年1月15日

[2]李学义.愉快教学探讨[J].教育导报,第457期

上一篇:分层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下一篇:有关开放性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