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青海省的高师地理师范生培养与中学教学实践的对接研究

时间:2022-08-03 12:27:25

基于青海省的高师地理师范生培养与中学教学实践的对接研究

【摘 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新课程的实施对中学地理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在这种背景下,高师地理教育只有调整、修改相应的培养目标和课程实施方案,才能更好地实现对基础教育的引领和服务功能。本研究立足于青海省,针对目前高师院校地理科学师范生的培养现状与中学地理教学实践脱节、被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与对策,以期实现高师地理科学师范生培养与中学地理教学实践的更合理对接。

【关键词】高师地理 中学地理 对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3-0027-02

一 引言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新课程的稳步实施背景下,青海省中学地理于2010年开始执行新的课程标准,使用新的教材。新课程的实施对中学地理教师的要求和标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具体表现在知识结构、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然而,现行的许多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已跟不上改革的步伐,这也对师范院校师范生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师教育必须调整、修改相应的培养目标和课程实施方案,才能实现高师教育对基础教育的引领和服务功能。

笔者拟针对中学地理新课程改革,对比研究其他学科师范生在教育改革中的培养方案,实现重新构建高师院校地理科学专业的教学体系,改进教学内容、方法、评价手段,优化教学策略,更好地促进地理师范生的实践能力,从而达到了提高高师院校地理学科教学质量,使之与中学地理教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对接的目的。

二 具体研究对象和内容

1.中学地理新课程教学现状研究

随着国家课程改革的整体进行,中学地理新大纲和新教材减少了偏、难、旧、繁的内容,减少了分区内容,更加注重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增加了使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新理念,突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培养。这些新的要求不仅能减少学生学习理论性基础知识时的枯燥感,还能使他们学会如何将地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丰富自己的生活,锻炼自己的能力,全面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十分符合目前中学生的发展需要。

新课程的实施对中学地理教师的新要求突出表现在:教师能将知识进行本土化处理,拉近理论与实际知识的距离;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培养,挖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促使他们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形成具有良好思维品质的学习过程。

2.青海省高校学科教学现状比较研究

作为一所极具高原地域特色的师范院校,青海师范大学肩负着培养优秀教师的历史使命。青海民族大学作为青海省建立最早的高校,是由包括青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内的几所学院合并而成的,因此对研究青海省高校师范生的教学现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笔者选取青海民族大学的物理专业、

(1)

青海师范大学的化学专业这两个在中学阶段与地理一样的小学科作为样本学科与地理学科进行对比。对比结果如下:

第一,三个师范专业都较注重教师基本职业技能和道德的培养,开设了诸多相关课程。但相对于师范大学化学专业和民族大学物理专业,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专业在课程类型上较单一,课时分配上较少,这样的培养方案,不利于其教师技能的优化。

第二,青海师范大学的化学专业与青海民族大学的物理专业开设了较多与中学教学相关的科目,对师范生更好地了解中学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青海师范大学的地理科学专业却几乎未涉及,这就难免导致师范生对中学教材及学生特征缺乏深入研究,使其培养与中学需要脱节,这是目前高师教育与中学教育出现脱轨现象的主要因素之一。

第三,青海民族大学物理专业十分注重与中学物理教学实践的联系,开设了诸多相关科目,所占课时比重较大。另外,其选修课所开课程也较多,且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其课程设置对地理科学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3.高师院校地理科学专业课程结构设置研究

本研究选择青海师范大学与首都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专业的教师教育模块课程进行对比研究。原因在于:首先,教师教育课程结构的设置与师范生教育的培养关系最为密切,决定着一个学校师范生教育的发展方向;其次,基于国内目前研究青藏高原高校的课程结构设计的较少,青海师范大学作为青海省唯一一所开设地理科学专业的学校,体现的研究价值较大;再次,首都师范大学作为国内领先的师范学院,地理位置特殊,各方面资源充分,教学教研能力首屈一指。因此,以青海师范大学为例,通过对比研究并学习东部先进师范院校的课程结构安排,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对该校乃至整个西部的师范院校都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具体对比结果如下:

第一,青海师范大学根据所处地域的实际情况非常注重对学生书面表达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而首都师范大学则没有开设这方面的科目,这也间接说明西部地区学生在书面表达与口语表达方面比东部地区学生更需要强化,而东部地区在这两方面确实占有优势。

第二,由于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较为落后,学生对计算机软件的掌握明显落后于发达地区,因此,青海师范大学开设了地理学科多媒体辅助教学与课件制作课程也是具有一定合理性的。

第三,首都师范大学对国外特色地理教学方法以及中学地理考试命题的开设充分显示了其前瞻性和预见性,这就使得学生能够提早掌握优秀的教学方法并把握地理学科考试命题规律,在今后教育教学活动中凸显自身优势。

三 结论

第一,高师地理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中等学校培养优秀的地理教师,其人才教育就要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的课程设置方面应更加注重与中学教学实践相结合,可适当增设中学教学观摩与实践等课程,使学生提前熟悉中学地理教学情况,并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进一步培养师范生的地理综合素养,以真正达到理论联系实践的目的。

第二,高师地理科学在地理教育类课程方面开设课程所占比例较少,这就导致不少师范生在步入工作岗位后,对中学课程的教学缺乏整理认识,讲授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高师地理科学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应精选专业类课程,增设地理教育类课程,强化地理教育的师范性,平衡和完善地理师范生在专业技能与教师教育技能方面的培养方案。

第三,笔者在与教师的沟通中发现,虽然目前很多师范专业开设了中学类相关科目,但授课教师依然是本校的教师,这就难免导致学生在学习完相关学科后对真正的中学教学或中学教材仍然知之甚少的情况出现。笔者认为,请一些优秀中学教师来大学教授与中学相关的课程,不仅可以使师范生在与中学一线教师的接触中学到更多实用性的知识,还可以为今后的个人教育实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第四,通过研究中学地理新教材发现,教材中出现了很多有意思的课题和案例研究。这充分说明,地理教师的任务不是单纯的讲授课本内容,而是引导学生发挥他们的动手与动脑能力。因此,在高师地理师范生的教学中,可以增开与中学教学实验相关的实验课程,培养师范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当他们将这些实验带入中学教学中时,不仅可以使中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很多地理原理和现象,更可以达到培养中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目的。

第五,由于高师地理课程设置与中学地理教学实践相对接的研究涉及多方面内容,且我国中、东、西部的教育发展现状也存在着很大差距。本研究主要是立足于青海高校,在与国内优秀高师院校的对比中发现问题,以期找出合适的方法去改变这种现状。因此,难免导致分析结果可能会因为所选指标及资料而有所偏颇,作者也将在今后的研究中继续加以验证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汤进华.基于中学地理课程标准的高师地理课程设置研究[J].咸宁学院学报,2012(2)

[2]张文波、熊平生.新时期高师地理教育与中学地理教育对接研究[J].时代教育,2010(2)

[3]赵建军.基于中学地理素质教育的高师地理课程体系改革[J].高师理科学刊,2006(1)

[4]周旗.高师地理科学专业课程建设对基础地理教育改革的响应研究[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12)

[5]赵捷.高师地理专业课程设置与中学地理教学对接研究[J].阴山学刊,2006(1)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上一篇:国际对印度基础教育援助的阶段评析 下一篇:基于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构建立体化的外贸实...